本书是作者10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研究成果总结,涵盖了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实施,到2016年对部分会计准则修订后的10年时间。我国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作者为多年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一直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参与会计改革实践。
本书是作者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10年来的研究成果总结,涵盖了从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实施,到2016年对部分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的10年时间。我国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作者为多年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一直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会计改革实践。
本书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是针对2014-2016年部分会计准则的修订,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性投资进行的研究。2014年准则修订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列报内容和计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被投资单位不构成重大影响且没有市价的长期权益性投资可以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自2007年准则实施以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一直存在难点,2014年准则修订非但未改善其确认存在的问题,反而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范围扩大致使分歧覆盖面进一步增加。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权益性投资,准则主张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在会计实务中因准则修订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权益性投资公允价值计量难以实现,从成本转为公允价值计量则可能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在现实中,大型企业普遍持有此类投资,本部分以北京市属国有上市公司为例,分析此类投资确认、公允价值计量的难点和信息披露的缺陷,以及此类投资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第二部分内容为分析2007年上市公司在新旧会计准则转轨时点所面临的问题和财务影响。S国际机场作为上市公司和证监会试点按新准则模拟2006年报表的企业,率先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本部分根据S国际机场在2007年第一季度模拟编制2006年中期报表和年度报表的情况,分析新旧会计准则的转换差异,发现新准则在实践中的难点和盲点,了解实施新准则的财务影响,为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提出相关建议。S国际机场为典型的国企上市公司,其实施新准则的经验对其他上市公司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内容为分析2009年地方国有非上市公司执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和资产减值准则的问题和财务影响。我国大中型企业分批分期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但地方国有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和中央国有企业相比,市场化程度、公司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不能照搬上市公司和中央国有企业的经验。本部分以北京市15家国有非上市公司2008年试点实施新准则的情况和2009年对近百家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剖析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的特点,了解非上市公司实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和资产减值准则的情况,分析非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具有一定代表性,对其他各地非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具有参考作用。
第四部分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09年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对应收账款和存货减值与企业盈余管理分析的研究。
刘文辉,女,1957年6月出生,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管会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1983年毕业于原北京财贸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8年研究生课程班毕业。1983年至1990年在中国民航学院经营管理系(现中国民航大学经管学院)担任教师;1991年调入北京财贸学院会计系(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担任教师;1993年至2004年先后担任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教研室主任。1997年经全科考试合格,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
第一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确认、计量研究
摘要
第一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性投资确认的难点——以首钢股份为例
一、引言
二、权益性投资确认为不同类别资产的会计处理差异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的区分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区分
第二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性投资公允价值计量探究——以北京市属国有上市公司为例
一、会计准则的修订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性投资计量属性的影响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性投资后续计量属性的选择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性投资公允价值的层次
第三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性投资估值的难点——以首钢股份对北汽股份的估值为例
一、引言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性投资估值技术的选择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性投资估值中市场法的应用难点
第四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财务影响——基于对北京市属国有上市公司的研究
一、引言-
二、分红收益或利息收益为日常收益
三、处置收益为远期收益
四、关联交易为隐形收益
附件一:北京市国资委所属26家A股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情况
附件二:首钢股份2014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的项目情况
附件三:10家A股乘用车上市公司2015年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施《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问题与财务影响——以S国际机场为例
摘要
第一节 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
一、对新会计准则转换的初步分析
二、新旧准则体系转换差异的分析与建议
第二节 新会计准则模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盲点问题
一、被投资单位与投资单位会计政策不一致且调整困难
二、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难以确定被投资单位的公允价值
三、分部报告难以按业务分类披露信息
四、公允价值在确认和使用中存在难点
五、资产减值计算困难
六、所得税核算方法繁琐
七、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会计处理在新准则中存在盲点
第三节 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的影响
一、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二、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三、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
四、对公司管理决策的影响
第四节 本次模拟工作对有关部门的建议
一、制定明确的所得税政策
二、调整绩效评价标准
三、及时解决新会计准则应用中的盲点问题
四、建议尽早统一财务报表的编报口径
附件:S国际机场2006年新旧准则报表对比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执行合并财务报表和资产减值准则研究——以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为例
摘要
第一节 执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研究——以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为例
一、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的特点
二、执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调查问卷分析
三、实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 执行资产减值准则研究——以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为例
一、执行资产减值准则情况分析
二、资产减值具体内容分析
三、实施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建议
附件一: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执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调查问卷
附件二: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执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问题调查提纲
附件三: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减值准则调查问卷
附件四: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执行减值准则问题调查提纲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应收账款、存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调查问卷分析和建议——以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为例
摘要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应收账款、存货减值的规定以及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
一、应收账款、存货减值的规定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
第三节 应收账款、存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调查问卷分析——以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为例
一、应收账款、存货减值的调查问卷分析——以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为例
二、结论和建议
附件: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存货减值的调查问卷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2007-2016)研究》: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导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理由是避免被投资单位日后上市而发生公允价值巨额变动,一次性对企业报表产生重大财务影响。公允价值应用的基础是市场的成熟度,上述三种资产同处于一个宏观经济环境,各种资产市场的成熟度的差异并无天壤之别,所以我国会计准则对于三种资产后续计量属性规定不同导向的原因不足以让人信服。
在上述三种资产后续计量属性的选择中,会计准则对限制使用的计量属性开出严格的条件,迫使企业很难做出有违会计准则主张的决定,但当资产满足特定条件时,企业仍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企业的选择可能与会计准则的主张一致或相左,不同的选择会呈现不同的财务影响。
2014年末北京市国资委下属26家A股上市企业的年报中,有20家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存在没有活跃市场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有19家企业采用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只有1家企业同时采用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有18家企业存在投资性房地产,有16家采用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只有2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绝大多数企业对上述两种资产均以成本计量,做出的选择分别与会计准则倾向相背和相同,这种选择一定有内在的原因。
企业面对计量属性的选择,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会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理由如下:
其一,从编报成本看,以成本计量更经济。成本是取得资产时的人账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通常为成本,除非发生减值,采用成本计量无须为获取编报信息再费周折。公允价值是计量日有序交易中资产的脱手价格,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都会发生变动,相关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直接采用市价确定,否则应采用估值技术确定,估值则要为获取编报信息付出额外的代价;由于三种资产为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信息需求是持续的,企业付出的估值代价也是持续的。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三种资产的评估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没有市价的权益性投资评估成本相对较高。因为股权评估无论持股比例高低均需先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进行整体估值,然后再按持股比例调整计算所持股权的公允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性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能产生重大影响,企业持股比例不高,为整体评估付费,代价过高。
其二,从信息相关性看,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性更强。采用成本计量,成本为资产的历史价值,公允价值变动的利益或损失在处置资产时一次确认,体现了收付实现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为资产的当前价值,公允价值变动利益或损失在资产持有期间分期确认,体现了权责发生制。是否选择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主要考虑是否有实际的利益。在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只是浮盈浮亏,不能为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会增加编报成本,除非企业有业绩需求,否则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没有实际的意义。这样,就不难理解在会计实务中为何多数企业选择采用成本计量,同时也会引发对个别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动因的质疑。
2014年北京市国资委下属26家A股上市企业中,首钢股份是唯一的亏损企业,也是唯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在活跃市场上没有市价的权益性投资的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使得企业净资产和综合收益总额明显改善。没有市价的股权估值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如果估值能够客观体现资产的价值,则能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否则,就属于盈余管理。
首钢股份受企业搬迁和钢铁行业的影响,2011年起陷入连年亏损,企业自2010年取得北汽股份股权后,现金分红就成为企业的主要收益来源,截至2014年末5年累计投资收益112.67亿元,为投资成本的5.59倍。对北汽股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助于体现优质资产的价值,但估值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合理性取决于公允价值的可信赖程度,评估掺杂的主观因素越多,公允价值的可信赖程度就越低,目前判断估值调整的科学性有较大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