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省介绍了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票据的发展演变史,包括金属货币、纸质货币、军票、股票、红褐色票据、公债、钱票等,以及人民币占领市场的发生发展过程。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票据,是在方寸之间凝聚的故事与情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虽然中国的经济社会制度在慢慢变迁,但票据却忠实地记录了那些远去的时代的人们与故事。早在先秦时期,信用票据就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起重要作用。其后,在中国蜿蜒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演化与发展,票据类型不再单一,逐步丰富多样。票据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还成就了一部中国的实物信史。有历史、有故事的票据就如同一扇扇窗户,让如今的人们透过它们来发现过去时代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现代经济法和经济活动所讲的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由自己或者自己委托的人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持票人的有价证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是指各种表彰财产权的凭证,包括钞票、发票、提单、仓单、保单、车票、船票、机票、入场券、债券、股票、汇票、本票、支票。狭义的票据仅指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为内容且由票据法规范的有价证券,包括汇票、本票、支票。现代信用票据有三类内容至为关键。一是票据必须有发出人(机构);二是出票人(机构)因某项经济活动发出的票据必须是有价证券;三是相关的人(机构)见票后必须履行票据上所规定的经济内容。刘心稳的《票据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张舫的《证券上的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姜建初的《票据原理与票据法比较》(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谢怀栻的《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诸书对票据的观点都是一致的。《辞海·经济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第2版,1982年第3次印刷)对票据的解释也与上述内容相似,称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的书面债据。载明一定金额,在一定日期,执票人可向发票人或指定付款人支取款项的凭证”。基于此,本书所提及的票据是广义票据,包括各类铸币(金币、银币、铜币、镍币等)、纸币、股票、债券、军用票、纪念币等。
“西南”作为一个方位大区概念,本质上只是一种地理方位的空间表达,其较少受到自然地理单元的结构性限制。“西南”既可以包括云南高原、贵州高原、四川盆地三个地理单元,也可以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大地理单元,甚至还可以表述得更为广阔。它作为一种“习惯”的区域表达而存在,这种存在状态则成为人为认定和建构“西南”的基础。
目前,学界强调的“西南”,主要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分布、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大行政区确立的行政区范围及经济协作区等因素,大致形成了以川、滇、黔、渝为“小西南”或“狭义的西南”,以包括藏、桂在内为“大西南”或“广义的西南”,及湘西、鄂西南等地的综合认定意见。但各阶段的“西南”空间范围不仅不一致,而且差异颇大。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四川票据 1
第一节 川铸金属货币 1
一、川铸银圆 1
二、四川藏洋 4
三、川铸铜币 9
四、四川马兰钱——中国铜币家族中的一朵奇葩 19
五、铜、镍辅币 23
六、四川代用币 24
第二节 纸币 30
一、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 30
二、四川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 41
第三节 四川的军用票据 58
一、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 59
二、四川兑换券 61
三、四川官银号 63
四、四川官钱局制钱票 65
五、“钧益公期票” 66
六、重庆中和银行无息存票 67
七、二十一军粮契税券 68
八、邹汝百墨条 70
九、联合公库公单 71
十、二十八军总金库粮契税券 72
十一、各军阀银行的执照票 73
第四节 红色票据 75
一、川陕苏区布币 75
二、川陕苏区纸币 79
三、川陕省造苏维埃银币 82
四、川陕苏区铜币 84
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股票 87
一、聚兴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87
二、四川美丰银行股票 89
三、四川省合作金库股票 93
四、成都启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95
第六节 四川的公债 96
一、防区制时期(1920~1934年)的四川省公债 97
二、川政统一后的四川省公债(1935~1941年) 104
第七节 四川的钱票 114
一、各市县发行的铜圆票及其他票据 114
二、重庆地方金融机构票据 130
三、抗战时期四川粮食库券 138
第八节 人民币发行与占领市场 143
第二章 贵州票据 146
第一节 黔滇军阀治黔时期的票据 146
一、庞鸿书的官银票 147
二、唐继尧的“黔币”(“花票”) 148
三、戴勘的抽签票 150
四、中国银行(贵州)兑换券(“国币”) 150
五、袁祖铭的“贵州银行兑换券”(“七日票”) 151
六、唐继虞的“贵州省公署定期有利兑券”和“尾巴票” 152
七、彭汉章的“贵州财政厅筹饷局定期兑换券”、“加章黔币”和“墨戳黔币” 155
八、周西成的“周大洋”、“香炉红印票”(即“盖章兑换券”)、“金库券”和“汽车银币” 159
九、李燊的“香炉红印票” 165
十、“当十锑币” 166
十一、毛光翔的“盖章国币”和“贵州银行存款券” 168
十二、王家烈的“贵州银行兑换券”、“贵州银行存款券”、“金库卷”和“贵州军事善后借款券” 169
第二节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票据 171
一、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法币和金圆券 171
二、“四行二局”开展的“抗战建国”储蓄 175
三、“赖家票”(银圆辅币券) 179
四、谷正伦治黔时期的“半分铜元”、“竹枝银圆”与“黔字廿分银币” 181
五、“贵州船洋” 186
六、中央银行贵阳分行经理公债 187
第三节 五花八门的贵州钱票 191
第四节 民国时期贵州的股票 199
第五节 红军长征过黔时期的票据 200
一、红军布币“叁串” 201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壹圆银币券 201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贰角”银辅币 202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伍角”银圆辅币券 203
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五分”铜质辅币 203
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一分”铜质辅币 204
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券 204
第六节 民国时期贵州票据交换 205
第七节 人民币的发行与票据市场的稳定 206
第三章 云南票据 207
第一节 黄金 207
一、金叶 207
二、拥护共和纪念金币 208
三、军用金币 209
四、“滇”字金币 210
五、厂条 211
第二节 银圆 211
一、光绪元宝、宣统元宝 212
二、唐继尧拥护共和纪念银币 212
三、云南“富”字、鹿头银币 214
四、云南抗战纪念币 217
第三节 机制铜币 218
一、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币 218
二、东川“民国通宝” 219
三、“拥护共和”纪念铜币 220
四、铜辅币 221
第四节 机制镍币 222
第五节 纸币 223
一、富滇银行纸币 224
二、云南殖边银行兑换券 227
三、国民政府纸币 230
四、云南省银行半开银币定额本票 231
第六节 红色票据 233
一、红军长征留下的中华苏维埃票据 233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的货币 234
第七节 民国时期的股票 242
一、个碧石铁路公司股票 242
二、云南省合作金库股票 243
第八节 民国时期的军用票据 246
一、滇粤桂援赣联军军用票 247
二、(云南)中国银行兑换券 248
三、拥护共和纪念币 251
四、云南护国公债、云南靖国公债 252
五、云南靖国军军用银行兑换券 255
六、军用储蓄票和靖国滇军军用兑换券 256
七、定滇军司令部军用钞票 257
第九节 名目繁多的钱票 259
第十节 外国票据 271
一、法元和法纸 272
二、港元、卢比 274
三、滇西日军军票 276
四、美钞 278
第十一节 人民币占领市场与货币制度的统一 279
第四章 广西票据 282
第一节 金属货币 282
一、银币 282
二、铜圆 289
三、镍币 292
第二节 纸币 295
一、旧桂系时期的纸币 295
二、自治军时期发行的纸币 297
三、新桂系时期发行的纸币 301
四、中、中、交、农四行的法币、关金券、金圆券、银圆券和其他纸币 323
五、广西市场流通的中外货币 327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军用票据 331
一、广西银行券 331
二、耀武上将军督理广西军务券 333
三、广西督军谭浩明、省长李静诚券(梧州) 333
四、广西边防督办军务券(龙州、南宁) 335
五、“客军”在广西发行的军票 337
六、马君武就任广西省长期间发行的军票 340
七、广西银行通用券(“蒙票”和“林票”) 343
八、梁华堂军用票(“梁票”) 345
九、广西临时军用票 350
十、广西省银行券(广西绥靖督办) 353
十一、湘赣桂通用券、湘赣桂三省通用券 356
十二、军用钞票 358
十三、广西省银行券(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李宗仁发行的军用票) 359
第四节 红色票据 360
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票据 360
二、红军长征过境时期票据 360
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股票 361
一、广西富贺钟公路处股证 361
二、广西民营矿业公司股票 362
三、湘桂铁路桂段路股股票 367
四、广西银行及其相关官商合营股份公司股票 370
第六节 广西的钱票 375
一、各市县发行的金库券及其他票据 375
二、桂林广西银行壹仙纸票 377
三、义宁县地方金库券 379
四、湘桂铁路南镇段借款金镑国库券 379
五、桂林市银行银元本票 383
六、苍梧县商会“辅币代用券” 385
第七节 人民币发行与占领市场 387
参考书目 389
后记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