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急性事件处理预案》:
第十八节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漏
【概述】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是腹部消化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文献报道胃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在19/6~6.5%之间,如未能及时正确处理,术后致死率可高达309/6~45%。远端胃大部切除吻合口漏常见于胃肠吻合操作技术上的缺陷或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吻合口张力过大;吻合口血肿继发感染或吻合口脓肿形成后发生破裂;严重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致吻合口愈合不良。近端胃大部切除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除前述有关因素外,由于消化道重建均需要与食管的吻合,食管本身浆膜层的缺乏也是导致容易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之一;吻合口器的出现给手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但是机械吻合技术不熟悉或适应证选择欠妥也会造成吻合口漏。大多数吻合口漏的病情严重,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后,即造成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消化液的大量丢失迅速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障碍,处理不当,死亡率较高。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并有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表现为术后体温持续不退或逐渐升高,切口周围压痛或红肿。经胃管将稀释的亚甲蓝溶液注入胃中若见从引流管流出可帮助诊断。
【目的】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适用范围】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患者。
【急性措施】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温变化,区分是手术热(<38.5℃)还是感染(>38.5℃)引起的体温异常。体温升高并伴有心率及呼吸的变化,应引起高度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倾听患者主诉。
2.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给予肠外营养保证营养、液体的补充,抑制胃酸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输血浆、白蛋白或全血,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漏口愈合。
3.引流管护理保持胃管、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防止扭曲、滑脱、受压。每日更换引流管,注意无菌操作,防治逆行感染。及时倾倒引流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控制感染在有效引流的同时遵医嘱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5.皮肤护理观察引流切口周围皮肤变化情况,保持漏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因漏出液导致患者不适,可根据情况酌情更换敷料,防止消化液积聚引起皮肤感染,可外涂氧化锌软膏或甘油,以减轻患者的瘙痒感,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6.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手术创伤导致的高代谢率,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纠正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对促进伤口和漏口的愈合都有益处。
7.呼吸道护理协助排痰,帮助患者翻身,并给予拍背,协助进行有效地咳嗽,必要时可给予小流量的超声雾化吸入,但需要慎防由于吸入时间过长或喷雾过大导致患者疲劳,引起咳嗽不止。
8.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介绍同类疾病治疗好转的信息,向患者阐明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消除其恐惧、紧张情绪。护理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护理技术赢得患者信任。同时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使患者能安心养病,配合治疗。
9.做好手术的准备手术指征:①一般在数周吻合口漏常能自行愈合,若经久不愈者,则应考虑手术修补。②腹膜炎难以控制,腹水行手术治疗,术中清除积液。立即给予备皮、备血(交叉配血)、做皮试,去除身上所有饰品及假牙,做好手术的一切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