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理论创新精神的感召下,我们将医学科研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医学形式逻辑学》编辑出版。希望本教材能对广大医学生和医学工作者在学习、应用和研究医学科研理论体系时有所帮助。
本教材是在应用逻辑学的方法探索医学科研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产生,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艰辛的历程。先从对现行医学科研理论体系质疑中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又在应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的迷茫中巧遇了逻辑学;还从学习与应用逻辑学的过程中尝尽了枯燥与苦涩;也在探索医学科研理论体系过程中品味了尴尬、无奈、彷徨与坚持;也从研究成果逐步得到世人认可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几十年医学科研的管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现行的医学科研理论体系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的范围界定不够明确;质量控制的理论滞后而达不到应有作用;研究方法少而分类混乱并与技术方法混为一谈;研究过程的要素不全并基本要求说法各异等。医学科研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影响着医学科研的实践。
为了逐步完善医学科学研究理论体系,我们利用苏州大学引进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开启了医学科研理论体系探索的航程。
本想应用理论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医学科研理论体系进行探索。然而,研究伊始就遇到一个难题。当我们仔细研读理论流行病学后,却发现所谓理论流行病学根本不适合医学科研理论体系的研究。因为,理论流行病学从理念、理论、概念到研究方法、研究过程都存在误区,即人们错误地将应用数理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称为理论流行病学。这显然是错误的。那么用何种研究方法进行医学科研理论体系研究较为适宜呢?我们查遍了所有的医学科研方法,没有一种研究方法适合于医学科研理论体系的研究。这就使我们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
我们抱着一线希望,广泛地查阅其他学科有关理论性研究的资料,使我们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理论性研究的本质就是完善某一学科理论体系的过程;理论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逻辑学;一个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应包括指导理论、基础理论、自身理论和系统工程四个层次的知识;完善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要求是“要素齐全、结构合理、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符合逻辑规律和规则、论证充分、文字表达准确易懂”。
为了使未来的医学工作者,即现在的医学生能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我们以选修课的形式对医学生开设了《医学形式逻辑学》,反响很好。
“十年磨一剑”,经过十余年艰苦努力,我们对医学科研理论体系的探索也有了一定的成果。首先,以广义流行病学讲义的形式被苏州大学列为在职医学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的试用教材;其后,又以医学科学研究学讲义的形式被列为卓越医师班的试用教材;然后,又被苏州大学列为培育教材并推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最后,《广义流行病学》形式于2016年3月正式出版。
我们在这里累述医学科研理论体系探索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说明医学工作者学习《医学形式逻辑学》的必要性。
医学工作者学习医学形式逻辑学的用途有:
(1)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良好习惯:即“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不惟权,只惟实”。
(2)吸取、传承前人知识的精华: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摒弃、批驳前人知识的谬误:因为“权威的机构、书籍、人士也会犯错误”。
(4)提高医学科学理论水平:即“使认识能力由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5)提高对疾病三级预防的理解:即“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6)提高医学科学的实践能力:即“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合规、论证充分”。
(7)提高发现医学科研问题的能力: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8)提高建立医学科研假设的能力:因为“合理的假设是解决医学科研问题的前提”。
(9)提高医学科研设计的能力:因为“科研设计的本质是论述科研设计要素的过程”。
(10)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因为“学术论文的本质是以论据论证论点的过程”。
由于我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有限,教材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敬请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