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我国农业的实际国情出发,选择拥有大农业、大基地、大企业的中国农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培育中国国际大粮商的必要性、可行性、经验借鉴和中国特色,顶层设计培育中国农垦国际大粮商的路径依赖、发展策略和政策措施,为加快培育中国农垦国际大粮商提供解决方案。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当今世界农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国际大粮商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以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DM)、邦吉公司(Bunge)、嘉吉公司(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公司(LouisDreyfus)为首的四大国际大粮商(根据英文名字首字母,人们将其简称为“ABCD”),不仅掌控着该国农业经济命脉,而且某业务范围遍布全球,对世界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国际大粮商长驱直入我国粮食产业,抢占种业等关键领域制高点,通过低价倾销和资本运作瓦解我国农业产业链。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品市场集中度低,产业链条集成化低,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缺乏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在与国外国际大粮商的同台竞争中逐步丧失对我国农业的控制权和产品定价权,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中国的国际大粮商的战略要求,指出如果我国没有可靠的生产主体、本国的大粮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缺乏有效载体,国内粮食市场调控就会捉襟见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往往就会被动。无论是维护国家农业产业安全和国家主权安全,稳定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和消费者权益,还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国都需要拥有控制力和话语权的中国国际大粮商。综合考虑我国农业企业发育状况和发展潜力,农垦拥有大基地、大产业和大企业的独特优势,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农业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骨干代表,具有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人才、技术、资本与市场全面联通,是国家实施农业宏观调控最强有力的抓手,是关键时候“抓得住、调得动、用得上、应得急”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可靠力量,是打造国际大粮商最现实、最可行的载体。基于此,本书立足我国农业和农垦实际,探讨以我国农业“国家队”的农垦企业集群为依托培育中国国际大粮商的路径选择。
本书遵循国际化大企业、大粮商成长规律,紧紧围绕“中国为什么要培养国际大粮商”、“培养什么样的国际大粮商”以及“怎样培养中国国际大粮商”等核心问题进行路径探索和政策设计。从四大国外国际大粮商的成长经历来看,农垦国际大粮商应具备国际大粮商的一般特征,即全球范围全产业链布局,业务关联性多元化发展,集团化多形式全球扩张,金融服务配合业务扩张,科技创新提升竞争能力,本土化融入当地社会中。除此之外,农垦国际大粮商还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生产与供应并重全产业链经营;二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全球化布局;三是以粮食产业为主多元化发展:四是以资本为纽带网络化成长;五是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双重使命。因此,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应当通过打通粮食全产业链做强农垦企业,通过农业产融结合做优农垦企业,实施联合联盟联营做大农垦企业。
本书得到了国家农业部农垦局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作者应邀到国家农业部与农垦局的领导和在京的一些专家、学者一道参与全国农垦改革的政策设计,有幸走进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聆听中央领导对新时期中国农垦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期望,有幸接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局)、国家财政部、中国储备粮食总公司(简称:中储粮)、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领导以全面了解中国农业加入WTO后的现实情况和主要问题,有幸走进全国10余个集团化垦区企业和农场全面了解中国农垦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诉求。这一系列经历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邵腾伟,男,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垦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工学学士、金融学硕士、技术经济管理博士、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曾在中央或地方行政机关、企业或高校工作,在农业组织创新、互联网农业、国际大粮商、供应链金融、企业股权战略方面有丰富的研究经历和实战经验。主持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1项为重点项目)。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统计研究》、《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的内容框架 6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9
第2章 中国农垦的背景资料 10
2.1 中国农垦的历史渊源 10
2.2 中国农垦的发展历程 10
2.2.1 开拓创业阶段(1949~1966年) 10
2.2.2 曲折发展阶段(1967~1977年) 11
2.2.3 改革探索阶段(1978~1991年) 11
2.2.4 改革推进阶段(1992~2005年) 11
2.2.5 改革深化阶段(2006~2011年) 12
2.2.6 全面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 12
2.3 中国农垦的战略地位 13
2.3.1 农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 13
2.3.2 农垦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羊 13
2.3.3 农垦是中国境外农业的排头兵 14
2.3.4 农垦是中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 14
2.4 中国农垦的改革诉求 14
2.4.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14
2.4.2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15
2.4.3 农垦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16
第3章 国际大粮商的成长理论 17
3.1 粮食安全理论 17
3.2 产业组织理论 18
3.3 企业成长理论 19
第4章 国际大粮商成长的规律 21
4.1 欧美国际大粮商成长的经验 21
4.1.1 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DM公司) 21
4.1.2 邦吉公司 21
4.1.3 嘉吉公司 22
4.1.4 路易 达孚公司 22
4.2 日本国际大粮商成长的经验 23
4.2.1 日本全农公司 23
4.2.2 日本丸红公司 23
4.3 中国培育大型农业企业集团的案例 24
4.3.1 中粮集团 24
4.3.2 光明食品 25
4.3.3 象屿股份 25
4.4 国际大粮商成长的一般规律 26
4.4.1 全球范围全产业链布局 27
4.4.2 业务关联性多元化发展 27
4.4.3 集团化多形式全球扩张 27
4.4.4 金融服务配合业务扩张 27
4.4.5 科技创新提升竞争能力 28
4.4.6 本土化融入当地社会 28
第5章 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的路径选择 29
5.1 农垦国际大粮商的内涵界定 29
5.2 农垦国际大粮商的成长环境 30
5.2.1 同业竞争者 30
5.2.2 潜在进入者 30
5.2.3 上游供应者 31
5.2.4 需求与替代 31
5.3 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的实施路径 31
5.3.1 打通粮食全产业链做强农垦企业 31
5.3.2 通过农业产融结合做优农垦企业 32
5.3.3 实施联合、联盟、联营做大农垦企业 33
第6章 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的战略重点 34
6.1 落实农垦“三化”改革 34
6.1.1 农场公司化 34
6.1.2 垦区集团化 35
6.1.3 股权多元化 36
6.2 发展社会化服务农业 37
6.2.1 社会化服务带动周边农业 37
6.2.2 农垦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形式 41
6.2.3 农垦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典型示范 44
6.3 发展合作化共享农业 53
6.3.1 小农场与大市场对接 53
6.3.2 共享农业的理论框架 55
6.3.3 共享农业示范性案例 63
6.3.4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5
6.4 发展预售制众筹农业 66
6.4.1 农产品以销定产对接 66
6.4.2 产销对接的预售模型 68
6.4.3 众包生产与众筹预售 72
6.4.4 产销联合决策的案例 75
6.4.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77
6.5 发展种养加循环农业 78
6.5.1 循环农业的综合效益 78
6.5.2 循环农业的生态原理 79
6.5.3 循环农业的生态构建 79
6.6 发展消费者体验农业 85
6.6.1 体验捍卫消费者主权 85
6.6.2 消费体验的模型构建 87
6.6.3 消费体验的场景设置 91
6.6.4 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93
6.6.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96
6.7 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 97
6.7.1 现代农业智能化的演化发展 97
6.7.2 “互联网+”的智慧农业主要场景 98
6.7.3 “互联网+”的智慧农业实现路径 103
6.7.4 “互联网+”的智慧农业发展对策 104
6.8 发展金融化资本农业 105
6.8.1 农业的金融抑制及其排斥 105
6.8.2 农业全产业链的资金融通 107
6.8.3 农业经营活动的风险规避 113
6.8.4 结论及政策建议 116
第7章 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的实践探索 119
7.1 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的产业布局 119
7.1.1 粮食产业 119
7.1.2 橡胶产业 121
7.1.3 棉花产业 122
7.1.4 油料产业 123
7.1.5 糖料产业 124
7.1.6 茶叶产业 125
7.1.7 果蔬产业 126
7.1.8 乳品产业 127
7.1.9 畜禽产业 128
7.1.10 水产产业 131
7.1.11 流通产业 132
7.1.12 农业电商 132
7.1.13 农业金融 133
7.1.14 房地产业 133
7.1.15 生态旅游 134
7.1.16 海外农业 134
7.1.17 农场商贸 134
7.2 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的组织载体 135
7.2.1 国际粮商的组织形态 135
7.2.2 组织构建的基本原则 135
7.2.3 组织构建的业务流程 136
7.2.4 组建公司的注意事项 136
7.3 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的初步成效 137
7.3.1 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37
7.3.2 典型示范一:中国农垦农场联盟的成立 138
7.3.3 典型示范二:中垦乳业的乳业全产业链 139
7.3.4 典型示范三:中垦租赁的农业产业金融 143
第8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146
8.1 研究结论 146
8.2 政策含义 146
参考文献 148
附录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