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风雨兼程,青春弦歌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浪潮,一批批交大学子砥砺品行、勤奋求学、甘于奉献、开拓进取,源源不断为学校注入新的生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青春足迹(第1辑)》以“青春足迹”为名,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集中展现交大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胸怀祖国和人民,锤炼品质和作风,奉献社会和他人,彰显了青年榜样的力量。特此编辑成书,与读者分享他们的昂扬风貌和青春风采。
19世纪末,当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应运而生。从建校之初的“储才强国”梦,到20世纪30年代的“实业救国”梦,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科教兴国”梦,到当前全校师生员工为之拼搏的“世界一流”梦,上海交通大学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历经两个甲子的峥嵘岁月,学校始终与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同向同行,在一流大学建设和一等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紧扣不同阶段的时代主题,培养了一大批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或经世济民,成就一代伟业;或桃李满园,教书育人不辍;或博极医源,助力人类健康;或格物致知,终成学术泰斗。他们如同灿若河汉的满天星斗,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探究真理、强国富民的求索之路播撒光亮。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交大人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国家治理、国防工业、实业发展、科技创新、医疗健康、文化传承等各领域创造了不胜枚举的辉煌成就,这是学校“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办学传统的生动写照,更是交大精神文化的深厚积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来自五湖四海、朝气蓬勃的交大学子,源源不断为学校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新时期的交大学子,或潜心科研,探索科学真理;或热心公益,传递大爱真情;或投身实践,问道国计民生;或创业笃行,勇立时代潮头。从远赴西部三支一扶到献身国防参军报国,交大学子用无悔选择彰显了好儿女志在四方的家国情怀;从世博会的“小白菜”到临终关怀的温情陪伴,交大学子用汗水和真情切实践行志愿精神;从“挑战杯”硕果累累到双创浪潮中崭露头角,交大学子用创新精神和实干作风书写智慧篇章。他们也许还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成就,却一直把个人价值、祖围需要和时代召唤紧密相连,思源致远,砥砺前行。
从2011年起,学校通过《益友报》推出“青春足迹”栏目,旨在通过校园里一个个鲜活的学子故事,充分展示价值引领、学术科研、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当代交大青年的良好风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交大人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对传承和弘扬交大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青春足迹”系列报道推出以来,受到师生校友多方关注,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成为树立校园典型、传递主流价值、弘扬青春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相信这套《青春足迹》丛书的编辑出版,会成为交大学子望风而慕的生动教材和津津乐道的榜样力量,激励更多交大学子志存高远、矢志拼搏。也期待着一代代青年学子以交大精神为指引,砥砺一等品行,夯实学业基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挑时代重担和历史使命,把青春足迹融进祖国的大好河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青春足迹(第一辑)》:
刘爽:生命的长跑者
“生活是本难念的经,但依旧要念”“你那本难念的经是否依旧晦涩难懂?你是否要继续念下去?你是否要换一种经书来念?你是否懂得所有的经书都一样?难念,却依旧要念。”这是刘爽写在自己QQ空间里的一首小诗。带着些许禅意却直白如洗,这是刘爽的心声,更是刘爽多年来艰辛求学的写照。
小学毕业时,本村的很多同学都辍学到南方打工,父亲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庭,也想让她辍学去打工,倔强的刘爽向父母承诺“读书不会花家里一分钱”。
于是,她靠抄同学的课本,靠每次考试考取前三名免除学费,靠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从重点初中升到重点高中,继而顺利升到重点大学。她带着暑假在苏州一家工厂打工挣到的1000元工资来到大学,在同学们还沉浸在初人大学的喜悦时,她却又一次开始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不间断地零工,不仅使她自己的学业得以继续,还贴补了弟弟的学费。
在她大学期间,妹妹因为成绩的原因退学了,身为姐姐的她几番思考,开始了带着妹妹上学的日子。
她申请了一份图书馆的兼职,自己担任起妹妹的全科教师。不仅每晚带着妹妹在图书馆自习,还在周末的时候给她开设课外学习课程,让她到图书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上课、兼职、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教妹妹读书,每天刘爽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累却充实着。
大三下学期,在求职和考研的道路上,她听从了父母的建议,他们深知她求学的艰难,所以想让她能够继续深造,然而在距离考研一个多月的时候,厄运降临,父亲被检查出身患癌症,已经是中期,而坚强的父亲为了不影响她升学,竟然一直瞒着她,并让所有的亲戚朋友帮着瞒住还在大学的她和妹妹。癌症治疗的高额费用让40几岁的妈妈头发白了一半,让这个没有家底的家喘不过气。但坚强的刘爽以大姐的姿态,和弟弟妹妹一起撑起了这个家。研究生开学后,她在兼顾学业的前提下申请了多份兼职,维持家庭开销。孝顺的她每个周末都会坐一夜的汽车回家看望父亲,并且为父亲买上中药偏方、营养补品等,虽然父亲还是因为病魔离开了她们,然而临终的时候却很欣慰,他说是孩子们的孝顺给了他三年额外的生命时光,家中虽然贫困,却从未耽误他吃药和治疗,身为父亲,为能有这么孝顺懂事的儿女感到满足,他要她们永远记着珍惜和感恩这两个词。
说到这里,刘爽有些哽咽,却仍然微笑着。虽然生活之于她仿佛比别人更苛刻,但倔强的她始终未曾低头,就像她自己所说:“生活是本难念的经,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路走来,她始终乐观开朗,并用自己的坚强和韧性,让生活从艰辛中也开出繁花朵朵。
“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刘爽父亲也在临终的时候告诉她,工作不要急,慢慢来,稳住,人生短暂,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有价值,物质的丰富和富余真的不算什么,真正重要的还是心灵的满足和平静。
也许正是这份源自家庭的感恩教育,让刘爽始终怀抱这份感恩、奉献的情愫生活着。她深深地知道自己能够走到今天,除了自身的努力,更有这个社会对她的温暖关爱,正是国家、社会、学校给予她的温暖关爱,才使她在艰难路上勇敢地走了一站又一站,要不然,她可能随时都会逼近绝望的悬崖。说到这儿,刘爽说自己是个容易感动的人,只要得到别人的一点帮助,就特别容易感到温暖。“比如前几天,我的自行车坏在地道里了,拖不动,天又特别冷。我就打电话给保卫处,他们就开着巡逻车过来帮我把车载到修车点,小树林修车点外面那条路挺不好走的,保安叔叔就帮我把车一直搬到修车师傅面前为止。当时,我就特别感动,也深深体会到别人的一点帮助会让你温暖一天,甚至一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刘爽坚持将志愿公益加入自己繁忙的日程表上。周末她总会和其他志愿者同学一起去福利院,为身患残疾的孤儿做义务家教,或是讲故事,带他们做游戏,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给他们个快乐的周末。用刘爽的话说:“我只是陪伴他们一个周末,他们就能带着微笑,温暖一星期。”通过她的努力,福利院的这些残疾孩子还获得了定期到大学校园参观、学习、游玩的机会,与此同时,刘爽还动员自己的同班同学和这些孩子结成一对一帮扶。小朋友们备受鼓励,而她的同学们也很受启发,几个打网游入迷的男同学竟因此开始慢慢戒除网瘾。去年,刘爽在为外来务工人员学生子女做义务家教时发现他们缺少书本和各类学习用具,就在自己同学中间,组织了一场小型爱心捐书,鼓励同学们把不要的旧书捐出来,再把捐出来的书统一卖到二手书店,挣到的钱就用来捐给外来务工子弟中的贫困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