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 个特定节令,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来指导农业耕种。在我国历史上,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一直是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所以,二十四节气也是以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之后,人们又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一年均分成二十四份,并且给每一份都取了一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已经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是在秦汉之间。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流传至今,对我国人们的影响极其深远,现在依然有很多孩童在街头巷尾传唱人们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说到二十四节气,很多人都会想到天气变冷了、该脱掉棉袄了大雁往南飞了、水稻该收割了等等,节气是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指南,是我国劳动人们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除了气候变化与农事安排,我国古人还非常讲究,在不同的节气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节气也有着各自的故事与传说,而且在饮食起居方面也都顺应24 节气的气候变化,依时而食,依时而动,所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圣经,还是我们触手可得的生活宝典。
《家庭实用二十四节气一本通》简要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与发展,节气的基本含义,叙述了各个节气的气象气候条件、农事活动,而且还将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习俗、农历节日、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介绍和详尽的解说评述。
本书是一个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科学普及读本。它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运用二十四节气,掌握天气气候规律,科学地安排日常生产生活,顺应农时、不违农时,科学种田,争取农业丰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