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它既有康乾盛世的辉煌景象,又有鸦片战争的悲痛记录;既有收复台湾、驱逐沙俄的荣耀,又有割地赔款、山河破碎的屈辱;既有开国之君,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甚至还有堕落之帝。它上承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下启民主共和的洪流。
1.顺治帝真的出家去当和尚了吗?
2.康熙临终前钦定的接班人是雍正帝吗?
3.名将年羹尧为何被雍正处死?
4.同当盛世的康熙帝与乾隆帝,到底谁更胜一筹?
5.乾隆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平庸的嘉庆帝?
6.道光帝十分节俭,为何下人却屡贪不止?
7.慈安太后是因为慈禧太后的谋害而死吗?
8.慈禧太后如何取得了清朝的*统治权?
9.震惊中外的同治三大案
10.光绪帝的死亡隐藏着何种巨大的阴谋?
清朝,又称大清帝国,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的王朝。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后金政权;到1636年又由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这才正式建立了大清王朝。从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恭迎福临入关,清朝定都北京,到1912年中国民国宣告成立,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统治中国共276年。自此之后,中国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封建王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称汗算起,清朝历经12位皇帝,其中包括入关前的两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入关后的十帝: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清世宗胤禛,清高宗弘历,清仁宗颙琰,清宣宗旻宁,清文宗奕詝,清穆宗载淳,清德宗载湉,清逊帝宣统皇帝溥仪。努尔哈赤从1583年起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并自中称王,到1616年,成为后金政权的建立者;1618年,发布七大恨,誓师征明,为后来清朝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1625年,迁都沈阳,创建满文与八旗制度,彻底摆脱了奴隶制度。皇太极于1636年改称帝号,将女真的族名改为满洲,成为清朝的创业之君。他雄心勃勃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即位不到十年,就基本统一了整个东北地区,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次打败大明官兵。顺治帝福临6岁在沈阳登上皇位,由多尔衮辅政,14岁时开始亲政。1644年,迁都北京,使清政权成为全中国的最高政权。他是个刻苦学习、励精图治的帝王,在政治上推行招抚政策以缓和矛盾;在提高汉官权力、重用汉官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康熙帝玄烨,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文武双全、励精图治,少年时清除鳌拜,撤除三藩;于1684年统一台湾,并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又反击沙俄入侵,换得了近150年的边界和平,维护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雍正帝胤禛,是在康熙末年登上历史舞台的。他在位期间,不仅注重加强君主专制,屡兴文字狱,还创建了军机处,平定了青海和蒙古贵族发动的叛乱,并顺利签订了中俄两国中段边界条约。乾隆帝弘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在务实足国、重视农桑的同时,还停止捐纳,彻底平定蒙古叛乱,并进一步加强政府对边疆的管理,主持编撰《四库全书》。1796年,乾隆禅位给皇太子,自称太上皇。嘉庆帝颙琰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出现的种种弊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并没从根本上扭转清朝的中衰之势。他在位期间,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那些尸禄保位的官僚,除了警告,只剩下恫吓,别无他法。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以俭德著称。他在位30年,虽然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对于一系列内政事物,比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大起色。可以说,勤政图治却少有作为,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咸丰帝奕詝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是英法联军之役,迫使他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民不聊生,甚至到了大局糜烂、不可收拾的地步。自此,他便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同治帝载淳在此期间,曾经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成功镇压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还兴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其实,清末时期真正的统治者是慈禧太后。同治帝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理应有所作为,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他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期望。光绪帝载湉19岁亲政,他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新政,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义和团运动开始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的热潮也在全国广泛传播开来,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宣统帝溥仪即位3年,由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益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不可逆转。清廷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溥仪他们二人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并昭告天下。清朝的荣辱兴衰,除与十二位皇帝有关,还与慈禧有关。在咸丰帝驾崩后,慈禧便发动政变,排除异己,开始垂帘听政。在这以后的近50年里,她一直独断朝纲,为了一己私利,不断施展阴谋、倒行逆施,置全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终于酿成了清王朝的灭亡。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期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清初时期,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实行了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清朝的人口数目也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最高的,清末时期达到四亿人以上。清朝史是一段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历史,在历史漫长的岁月中,演绎了一个王朝的兴衰隆替。在这个时代的十二位皇帝中,有开国之君,有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甚至还有堕落之帝。与此同时,还有改朝换代的血腥战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开明人士的救亡图存、维新人士的改良尝试、推翻帝制的革命……当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还原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拼凑起一段段精彩的历史真相时,才有了这本《不忍细看的大清史》。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
牧原,20世纪70年代生人,谋生于文化传媒业,专注于策划写作。勤思有得,笔耕不辍,文笔流畅,富含哲理,策划、写作出版作品几十余部,部分作品多次再版。新浪微博知名博主、心理学家、知名图书策划人、畅销书作家,擅长策划与撰写心理学、励志类图书,代表作有《人生随时要静心》、《交对人做对事》、《淡然》等。
第一章名扬世界的开国雄主 /
十三副铠甲含恨起兵 /
从肃慎到女真 /
八旗军,打天下 /满洲文,治天下 /
天命汗实至名归 /
萨尔浒、开原、铁岭之战 /智夺辽、沈,所向披靡 /
宁远战败,郁郁而终 /
第二章开疆拓土,为入主中原奠基 /
崭露头角的王子 /扫除障碍,登上汗位 /
汉蒙兼顾,笼络民心 /
屡败朝鲜,统一漠南 /反间计除袁崇焕 /
收降三顺王 /松锦之战,错在谁? /
皇太极的生死恋 /
第三章多情天子,不爱江山爱美人 /
从天而降的皇位 /
多尔衮,不是皇帝的皇帝 /
亲政后的反攻倒算 /
重用汉官,巩固江山 /
鼓励农耕,整顿财政 /
满汉一家,联合蒙藏 /
痛失爱侣,皈依佛门 /
第四章修内而安外,雄才开盛世 /
八岁登基,习武修文 /智除权臣鳌拜 /
运筹帷幄,平定三藩 /
拉拢汉人,开考博学鸿词 /
收复台湾,功在郑成功 /
三征西陲,扫平噶尔丹 /
多子非福,立储也烦恼 /
第五章铁腕下的一代名君 /
韬光养晦,铲除异己 /
革除利弊,政饬财政 /
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 /
年羹尧与隆科多之死 /
最大的文字狱,莫过于吕留良案 /
秘密立储,匆匆辞世 /
第六章盛世风流,却能独享高寿 /
仓促登基,稳定政局 /
重农恤商,百务俱兴 /
乾隆帝的十全武功 /
《四库全书》的编纂 /
大贪官和珅 /
同当盛世,各有千秋 /
第七章大器晚成,纵横扫天下 /
杀权臣,得皇位 /
和砷跌倒,皇帝得利 /
镇压白莲教 /
广开言路,纠正冤狱 /
神武遇刺,事变频生 /
整顿吏治,咸与维新 /
事与愿违的安民措施 /
与西人的初次对抗 /
第八章矜守俭德,守其常而不知其变 /
新帝登基,烧起三把火 /
提倡节俭,因小节害大局 /
海运皇粮,漕运改革 /
惩治盐枭,两淮盐法改革 /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
鸦片战争,祸国殃民 /
红颜薄命,皇后之死 /
两道谕旨,道光选储 /
第九章苦命天子,独上高楼不胜寒 /
洪秀全金田起义 /
悲壮的太平军北伐 /
曾国藩出山,镇压太平天国 /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
力御海外,心力交瘁 /
母凭子贵,懿妃摄政 /
火烧圆明园 /
第十章女人当国,因病早亡 /
辛酉宫变,太后垂帘 /
李鸿章和淮军的崛起 /
剿平捻军 /天津教案 /
马新贻被刺案 /洋务运动的兴起 /
英年早逝,荣辱成败皆成空 /
第十一章上朝无实权,下朝无真爱 /
历史步入慈禧时代 /
甲申易枢,慈禧训政 /
皇帝大婚,守信归政 /
重修圆明园 /
甲午战争的惨败 /
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实行新政 /
戊戌政变,母亲夺权 /
被囚瀛台,郁郁而终 /
第十二章从皇帝到公民的世界奇迹 /
三岁孩童继承大统 /胆小载沣难为政 /
一个野心家的韬晦功夫 /短暂的皇帝梦 /
退位皇帝再次登基 /
离开紫禁城,三圆皇帝梦 /
昨日皇帝,今日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