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出台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被确立下来,同时高职也由大众化向内涵建设发展过渡,全国上下都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推行质量工程建设,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打造品牌,塑造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校较晚,且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坦的道路,在童加斌同志接手教学管理之后,学院正是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之际,凭借这个东风,学院掀起了第一轮教学改革的高潮,以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下,学院评估取得了预想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同时得到普遍提升,学院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湖北省教育厅领导的一致好评。受到此次鼓舞后,他的干劲更足了,方向更清晰了,接连开展了第二轮、第三轮教学改革,学院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2009年学院的质量工程建设创历史新高。
一副宽边近视眼镜,犀利中透出坚定的目光,一张永远谦和的笑脸,平易中贮藏豪迈的风骨,一身朴素大方的装束,简约中折射儒雅的本色,这就是我对童加斌同志的第一印象。2007年9月,童加斌离开了相依相伴十几年的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了人生的跨越,与高等职业教育正式结缘,走过了由陌生、相知、眷念到痴迷的历程,其中有太多困惑,太多艰难,同时也有太多感悟,太多启迪,这些都成为他创作《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一书的源泉和动力。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出台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被确立下来,同时高职也由大众化向内涵建设发展过渡,全国上下都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推行质量工程建设,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打造品牌,塑造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校较晚,且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坦的道路,在童加斌同志接手教学管理之后,学院正是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之际,凭借这个东风,学院掀起了第一轮教学改革的高潮,以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下,学院评估取得了预想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同时得到普遍提升,学院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湖北省教育厅领导的一致好评。受到此次鼓舞后,他的干劲更足了,方向更清晰了,接连开展了第二轮、第三轮教学改革,学院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2009年学院的质量工程建设创历史新高。
童加斌,男,汉族,1965年2月,湖北随州人,1988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系,教育硕士,副教授,现任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荣获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10多部。主要研究方向:数学建模、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理论。
第一章 高职教育路在何方
一、近十年高职发展历程,重大成就及发展趋势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
三、高职教育面临的六个基本问题
第二章 高职教育的“三个面向”
一、面向市场
二、面向学生
三、面向实践
第三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高职院校新课程体系
三、关于新课程体系的五大建设
第四章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计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五、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有三个理论层次的创新(也是一定意义上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
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解读
第五章 举校企合作之旗走工学结合之路
一、三个职教理念的解读
二、随州产业结构与发展
三、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四、打造校企合作性实训基地大平台
五、校企合作实现多赢共进的局面
第六章 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一:0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试行
重点二:09级部分专业先行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探索
重点三:加大考试模式改革力度,建立新的学生评价机制
重点四:加快教材建设的步伐,形成学院教学一大特色
重点五:加快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重点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实践课教学效果
重点七:加大学生“双证书”的获取力度,增强学生就业针对性,提高就业竞争力
重点八:加大教学督导的力度,拓展教学督导的领域,逐步形成学院“教学文化”
重点九:调整教学时间,满足学生学习反馈及实训实习的需要
重点十:教学管理系统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形成规范化、科学化教学管理体制
第七章 凸显能力本位改革课程考试
一、背景
二、现阶段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课程考试改革方向与目标
附录
附录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三、专业就业范围
四、人才培养规格
五、职业行动领域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六、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七、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八、毕业条件
九、人才培养方案计划表
十、实施要求
十一、专业管理
附录2《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设计
四、考核方案设计
五、参考文献
附录3旅游服务礼仪精品课程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队伍
五、实践条件
六、教学效果
七、特色及政策支持
附录4 康复护理技术精品课程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三、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一、近十年高职发展历程,重大成就及发展趋势
(一)近十年高职教育发展历程
1)早期职业大学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及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创办了一批新型地方性大学——职业大学,这是我国最早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1980~1985年共创办120余所职业大学。这些职业大学现已发展为普通专科、普通本科,成为高职院校。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探索实践初中起点的5年制高职教育,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成功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5年制高职教育便于统筹安排教育计划,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5年制高职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与社会的认可。
2)“双起点”、“双证书”的探索与发展
1991年初,国家试办高中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按“双起点、双证书”办学。即招收普通高中毕业起点与相当于高中阶段的职业学校毕业起点的“双起点”,毕业时学生可获得大专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1994年,我国提出“三改一补”发展高职教育,整合高等教育资源,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政策转变。1997年国家提出高职学校一律定名“××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1998年提出“多渠道、多规格、多样式”发展高职教育。全国20个省市试点发展高职教育,初步探索形成了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走出了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之路。
3)办学规模快速扩张阶段
1999年1月,教育部实施“三不一高”(即不包分配,不使用派遣证,不统一印制毕业证内芯,以学生高缴费为主)政策,是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2000年1月,教育部提出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