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遗传基因的关系,除了李玄霸之外,三个儿子长大后都继承了李渊和窦氏夫人深谋远虑的特点,而且英武逼人,能征善战。
由于长子李建成需要在父亲身边料理公务,所以这一次解雁门之围,李渊决定让次子李世民从军勤王。李世民被编入了屯卫将军(师长)云定兴的部下,做了一名参军(参谋)。
突厥人还在猛烈地攻城,杨广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援军怎么还没到来?
“给我顶住,凡是守城有功的,士兵直接升六品官,赏布百匹。官员们晋升一级。”杨广在无奈之中,慌忙下令。杨广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他的这个命令是正确的,正因为他的这个命令,军士们振奋精神,顶住了突厥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能顶多久是多久吧,也许援军就在路上。
此刻,云定兴和李世民正带领着援军,飞速地赶往雁门。但是,他们手里只有一万人。
一万人?加上雁门城里的隋军最多只有四万,而突厥人却有十万大军。
这个仗怎么打?难道和突厥人硬碰硬地干一场?还是等其他地方援军到齐后,大家齐心协力地和突厥人火拼一场?不过到那个时候,相信他们的皇上杨广同志早已经成了俘虏。
云定兴犯难了。幸运的是,他的身边有李世民。看到云定兴的脸上显出了难色,李世民说:
“将军,是否为解雁门之围发愁啊?”
“是啊!突厥十万大军围困雁门,而我们现在只有一万人,无异于以卵击石啊!可是如果等到各地援军都到齐了,再解雁门之围,恐怕那个时候,皇上已经……”
“将军,卑职有一计,不知当讲否?”
“哦?请讲!”
“我认为始毕可汗敢带领十万大军围攻雁门,正是看到了我们各地的援军仓促不能增援,所以才如此猖獗。我军应该摆开阵容,白天挥动全军大旗连续不断,晚上鸣钲击鼓,全军将士大声喧哗。始毕可汗必然认为我们的援军都已经到齐了,肯定不敢恋战。”
云定兴听李世民说完,用一种钦佩的眼光看着他。
“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李世民采用的是一种“扯虎皮,拉大旗”的疑兵之计,但就是这个计策,还真把突厥人忽悠住了。
始毕可汗决定暂时停止围攻雁门,原地驻守。
但是想要让突厥人撤军,却没那么容易。
消息。李渊再一次陷人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杨广现在被困,如果这时趁机起兵,大功可成。
且慢,如果李渊是一个如此浅薄之人,他也就不可能成为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了。
李渊考虑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在当时来讲,突厥等于是隋朝之外的另一个国家,自己的国家和另一个国家开战,而自己趁机起兵打攻击自己的国家,这是什么行为?汉奸行为!
一个汉奸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吗?答案是否定的。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还能当得稳皇帝?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渊正是想到了这些,所以决定派兵增援雁门,并且让十八岁的儿子李世民从军勤王。
李世民,李渊的次子,史书记载他“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旧唐书》)。他将在今后的岁月里,开创大唐帝国的伟业。
!幽李世民的妙计
既然说到了李世民,我们就顺便说一说李渊的妻子和几个儿子的情况。
李渊的妻子窦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李元霸幼年夭折(也有史书记载他是战死的)。
窦氏夫人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这个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女人(她舅舅是周宣帝),还颇有政治见解。李渊还是楼烦太守的时候,曾经养有九匹骏马,在闲暇之余,喜欢骑着自己的宝马到郊外打猎,窦氏就提醒李渊说:“当今皇上好鹰爱马,你是知道的,这些马应该献给皇上。否则,如果有人向皇上进谗言,说你养有骏马,皇上会猜忌你的,很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李渊并没有当回事,但的确有人向杨广报告了他养马的事,虽然没有招来大祸,却遭到了杨广的斥责。
窦氏作为母亲,教育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方法。她对自己的儿子教育很严格,让他们学习经史和兵法,还让他们练武。正是由于窦氏夫人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所以四个儿子(准确地说是三个儿子),长大后都成了超级牛人,这一点相信大家以后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
可以说,中国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在这个女人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惜的是,窦氏夫人四十五岁那年,由于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没能看到她丈夫和儿子们开创的伟业。
说来很好笑,李渊的工作职责本来是镇压农民起义军,但是到了河东之后,迎来的第一个对手却是突厥人。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突厥这个民族,因为突厥人在今后也将伴随李氏唐朝共同走过一段很长的岁月,先让他们在大家面前混个脸熟。
这是一个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居无定所,喜欢吃牛羊肉。兵士们长年身穿甲胄,善于骑射,打仗的时候有个特点,说打就打,不考虑什么天时、地利与人和,没有阵型。而且打仗的目的,不是为了占领地盘,而是为了掠夺财物,打完就跑,正所谓“攻也匆匆,撤也匆匆”。而且如果打败了,也没有关系,从头再来,没有什么“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惭愧心理。
综合上边这几条,结论就是,突厥人是很难对付的。所以很多年来,中原的各个朝代从主观上都不愿意和他们为敌,经常会采取一些和亲的手段(将皇室的某个公主嫁给突厥的可汗),对他们加以笼络。
但是我们的李渊同志在国内待得好好的,和突厥人也没有什么外交往来,而且也不需要让他去和亲,为什么突厥人成了他的第一个对手?这都要“归功”于杨广。
大业十一年(615)八月,杨广以突厥人始毕可汗不来朝贡为由,率领大军北巡进行威慑,就是在边境上搞个军事演习,吓唬吓唬你,叫你知道我天朝大国的威严,以后年年进贡,岁岁称臣。但是杨广打错了算盘,因为对方是突厥人。
想吓唬我们?杨广,你看错人了,扁他。随后,始毕可汗率领十余万骑兵准备袭击隋军。
但突厥人里有一个人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杨广,这个人就是义城公主(隋朝和亲突厥的公主)。
还是向着娘家人啊!
当杨广听到这个消息时,吓得腰也酸了,背也软了,腿也抽筋了,急忙率军退入雁门(今山西代县),因为他手里只有三万人。但是已经晚了,突厥人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就在杨广率军刚刚进入雁门,突厥人已经打到了城下。
一边是突厥人猛烈攻城,一边是隋军顽强守城,战斗进行得相当惨烈。
惨烈到什么程度?突厥人的弓箭,已经射到了杨广的御座前。
史书记载,杨广抱着他儿子赵王杨杲号啕大哭。哭也没用,杨广,你只能选择等待,等待各地援军的到来。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