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好妈分享系列:让孩子学会坚强》另辟蹊径,从生活的细节人手,提供了许多具体而实际可行的建议,让父母摆脱枯燥的理论知识。书中大量反映青少年坚强意志的事例引人入胜,给父母带来积极的借鉴意义。
请翻《好爸好妈分享系列:让孩子学会坚强》吧,也许正是通过这一次的阅读,你的教育方式发生改变,造就了一个成功人士!
教育孩子坚强,不是不让他们哭泣,而是让他们学会不放弃,不让任何外界打击泯灭自己内心那颗火种。哭完后,继续上路,继续努力生活。 人生的路终需自己走。亲爱的父母和老师,请重视对孩子的坚强教育;亲爱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学会坚强。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
对于家长来说,所谓的“玉”,其实正是我们的孩子。不经历打磨和历练的孩子,永远不懂得什么叫坚强,永远不能成为你梦想中的那个“坚韧少年”。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活在溺爱之中,遇到问题只知道向后退缩,全然没有迎接挑战的勇气;一味地只想听好话,从不接受任何批评与意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终日被沮丧、胆怯的情绪所笼罩……这样的孩子,怎么能成就一番事业,怎么可能自强不息!
看到这样的孩子,身为父母的你,不禁也叹了口气:“什么时候,我的孩子也能凿壁借光、雪地映光、头悬梁锥刺股卯足劲儿读书学习?”在心底,你一定发出过这样的疑问。
其实如果你改变了过去的教育方式,这一天并不遥远。孩子之所以不够坚强,归根溯源正是父母酿下的苦果!想想看,你是否溺爱孩子?你是否把孩子当成了全家唯一的重点?你是否因为所谓的“爱”,就把孩子的任务大包大揽?你是否认为自己是“老子”,就从来不允许孩子发表任何意见、尝试任何行动?
天底下没有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坚强、勇敢、快乐、积极,能在初涉人生的时期,及早地立下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可是家长的溺爱行为截断了孩子实现自己志向的路。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教育方式,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学会坚强。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绝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更不是一场轻松的电影。所以此刻的你犯了难:究竟过去的教育方式错在哪里?未来该如何作出调整?
面对怯懦的孩子,除了训斥究竟还有什么办法……
……
陈楠,女,汉族,汉语言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现任教于太原市第十六中学。先后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班主任》《家教突围》《写作素材集锦》等多部作品。
第一章 甩掉拐棍,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总有一天,孩子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作为父母,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这样就会增强孩子思想的成熟度和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父母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并坚持不断地锻炼,让孩子茁壮成长。
让孩子做自己的“保姆”
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感受生活
别把“溺爱”的毒药送给孩子
“独立”是孩子的第一属性
生活训练从家务劳动开始
敢独立承担责任的孩子才能坚强
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当礼物
要善于引导孩子的行为
引导孩子学会做决定
培养一个“理财小天才”
孩子太“懒”怎么办
第二章 选择或放弃,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选择或放弃,这是每一个人会经常遇到的人生交叉口。选择错了,未来的路势必充满荆棘;放弃对了,我们就可以打开另一扇门。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学会选择、学会放弃,而不是自作主张地粗暴干涉。放开孩子的手吧,给予他自我决定的权利,这正是他的成长必修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与建议即可。
给孩子三分之一的决策权
与异性交朋友的权利,父母不要剥夺
孩子的未来自己决定
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别强加干涉
引导孩子放弃自责,逃离苛求完美的“怪圈”
面对困境,鼓励孩子选择尝试
让孩子选择宽容,送给他一颗广阔的心
引导执拗的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章 磨砺品质,不要把你的孩子当弱者
坚强、勇敢、自信等优秀品质是一个人的潜能得以不断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顽强的品质常常会产生奇迹。所以,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道路上,父母要有意识地磨砺孩子的个性品质,为其心灵注入战胜苦难的力量。
坚强的意志让孩子一生受益
勇气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性格优势
别质疑孩子的能力
自信为孩子开启未来之门
讽刺——孩子自信心的第一杀手
引导孩子摆脱自卑的束缚
帮助孩子坚强地面对挫折和失败
“你看你能做得了什么!”——伤人的话少说为妙
孩子.请你再坚持一下
别让孩子成了“急”李逵
培养孩子负责任的意识
你的孩子会“自省”吗?
第四章 鼓励竞争,让孩子从内心认为“我能”
第五章 塑造心态,培养孩子一级棒的心理素质
第六章 吃苦教育,给孩子战胜挫折的力量
让孩子做自己的“保姆”
如今,我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因此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之中,再不必感受父母曾经经历过的艰辛。然而,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的出现——依赖父母。有的孩子从小没做过任何家务,直到上了大学,还因为无法照顾自己而要家长陪读。
父母的心态,我们当然可以理解——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成长中无忧无虑。但是,让孩子一辈子拄着拐杖走路,这是家庭教育中的最大禁忌。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会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做自己的“保姆”,而不是无限期依赖“拐棍”。
在一个家庭教育研讨会上,一个教育专家给与会的家长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队五年级的学生参加了一个野营活动。下午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补充体力,老师给学生们每人发了一个鸡蛋。让老师感到奇怪的是,有3个孩子只是看了看鸡蛋,而没有打算剥皮的意思。于是,老师问道:“孩子,你怎么不剥鸡蛋呢?是不是不喜欢吃鸡蛋?”
然而,这3个孩子的回答,却让老师深感无奈。一个孩子说:“我妈妈还没来给我剥鸡蛋呢!”另一个孩子说:“我从没自己剥过鸡蛋。”第三个孩子说:“为什么老师不给我们把皮剥掉,我可不会干这个活。”结果,这3个孩子被其他同学嘲笑,讽刺他们是“公子哥”、“懒孩子”,整个下午都抬不起头。
这个故事讲完,很多家长都低下了头。因为他们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
不得不说,一个小学快毕业的孩子,竟然还不会剥鸡蛋皮,这对家长来说是个很大的讽刺。试想,这样的孩子还有什么能力成就大事?这样的孩子又谈何拥有自信、拥有坚强?
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就在于父母的包办代替,使孩子丧失了自我实践的机会。孩子穿衣、穿鞋时,父母要赶忙伸出“援手”,帮孩子穿好;看到吃饭时总是掉饭菜,父母便不耐烦,于是亲自喂孩子吃饭……
这些“援助”,看上去是那么“体贴”、“周到”,但殊不知,这样做是在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让孩子养成了凡事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其实,这就相当于父母把孩子的手、脚、脑都束缚了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什么事都不敢做,也不会做。将来孩子长大离开家庭、父母,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工作,就没有生活自理的自信和能力,这不但会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甚至有可能因为缺乏信心和能力而葬送他们的美好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