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胶体、结构测试与计算等方面的实验共计23个,选取的实验项目经典、实用,可满足国内绝大多数院校的实验要求。对物理化学实验常见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附于具体的实验项目之后,方便学生查阅和提供直接指导。本书编写时注意基础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书可作为广大理工科院校开设物理化学实验的教材,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前言
《物理化学实验》第一版出版已经十个年头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更新的内容。
1.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中,由于第一版的部分内容描述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误解,给实验带来不必要的失误,为此进行了重新整理;
2.实验三“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分子量”也根据新购买的仪器,对实验内容作了相应的修改;
3.实验九对水的“分解电压的测量”进行了内容替换,由二电极体系变为三电极体系进行测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平衡电极电势和超电势的概念,并对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与槽压、分解电压的关系也有直观的认识;
4.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动、学生创新活动的展开,物理化学实验也新增了一些方法,如实验十三“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大二学生黄浩炜等在实验中经过探索,表明可以用皂泡管替代水准瓶,读取气体的体积,从而简化了实验,其成果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奖,本文亦以附的形式将此内容补录于相应章节,以期对物理化学实验的改革尽绵薄之力。
再版工作由潘湛昌、胡光辉组织协调。感谢参与第一版工作的所有同事,再版工作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开展的。感谢学校、学院领导对本书的支持。
虽然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限于水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潘湛昌胡光辉
2017年4月于广州大学城
第一版前言
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是物理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之一,考虑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我们在广东工业大学使用多年的“物理化学实验”讲义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仪器,由广东工业大学从事物理化学教学的相关老师编写了本物理化学实验教材。
本教材的实验内容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胶体、结构测试与计算;取材尽可能反映近代科学研究和化学化工生产的新成就,对于某些传统的沿用至今的实验,考虑到它们在加深基本理论和概念上的作用,仍选入本教材。书中主要以实验为主,在每个实验中介绍相关的实验技术和仪器,附录部分仅包括常用的数据。
本书可用作化学、化工、制药、食品、生物、环境、材料等专业学生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可以根据专业和学时数的不同,选做不同的实验;以基本技能和素质培养为出发点,从实验方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多个实验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后,根据本教材的提示,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设计性实验,写出科研论文并进行交流。
本书编写具体分工如下:绪论、实验三、实验七、实验十~实验十二、实验十四、实验十六、附录由潘湛昌编写;实验八、实验十三、实验十五由傅维勤编写;实验一、实验四、实验九由李琼编写;实验五、实验十七由陈世荣编写;实验二、实验六、实验十八、实验二十二由胡光辉编写;实验二十三由魏志钢编写;实验十九由余坚编写;实验二十一由成晓玲编写;实验二十由苏小辉、厉刚编写;全书由潘湛昌统稿、定稿。
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学院领导的支持,特别是系领导李红老师的关心、鼓励;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热情支持,使本教材得以顺利出版;更不敢忘记老一辈的物化人曾章逸、吕敦文、黄柳书、黄慧民等老师多年努力打下的基础。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有关院校所编的同类教材,从中吸取了某些内容,在此,编者特致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不足之处难以避免,诚恳希望有关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潘湛昌
2008年5月于广州大学城
潘湛昌,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潘湛昌,1962年8月,男,博士,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负责人;轻工化工学院应用物理化学科研团队负责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中国有机电化学和工业协作网理事会理事,《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社编委会特约编委,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市科技专家库成员,企业科技特派员。
绪论1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7
实验二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21
实验三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分子量25
实验四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28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相图32
实验六分光光度法测平衡常数36
实验七电导法测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39
实验八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42
实验九线性扫描伏安法测量水的分解电压47
实验十恒电位法测定阳极极化曲线50
实验十一恒电流电解氧化制备二氧化锰54
实验十二电化学方法测定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56
实验十三量气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59
实验十四酸催化与酶催化蔗糖水解反应的动力学比较63
实验十五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67
实验十六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70
实验十七胶体的制备及电泳速度的测定74
实验十八溶液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78
实验十九差热-热重分析81
实验二十差热分析法测定氨基酸热分解动力学参数84
实验二十一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88
实验二十二CO2和正丁烷液相体系的热力学性质计算92
实验二十三小分子结构模拟95
附录物理化学实验常用数据表98
参考文献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