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通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于西方的一门交叉学科,旨在探索和阐明人类跨文化的交际规律,增进人类的理解合作与和谐共处。《南开跨文化交流研究丛书·现代跨文化传通:如何与外国人交往》即为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广涉跨文化交际学原理、人际交往的一般规律、语言与体态语言交际、现代商业谈判策略、出国留学与求职等专题。全书构思奇特,资料新颖丰富,文笔生动流畅,实例真实感人。可供外语外事部门、外企工作人员,以及准备出国留学求职的广大读者阅读,也可作为跨文化交流专业教材和课外读物。
王宏印(笔名:朱墨),陕西华阴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典籍翻译研究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专家会员)、《国际汉语诗坛》艺术顾问。主要从事中外文学文化典籍翻译与中西翻译理论教学与研究,兼及人文社科类比较研究与文学翻译评论,涉及莎剧、《诗品》、红学、民歌及石涛、穆旦与吴宓研究等领域,已出版各种论译著及教材50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文学创作有《彼岸集:旅美散记》(2000年),《朱墨诗集》(创作卷)(2011年)和《朱墨诗集》(翻译卷)(2011年)等。
一、透过文化的眼镜
1.列车上的邂逅:你看我,我看你
只要你有交往的愿望和要求·文化:一副奇特的眼镜·中国大学生与英国绅士:你有你的眼镜,我有我的看法·不是两人是六人:相吸相斥的文化磁力场·言语交际的帷幕: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
2.五彩缤纷的世界:在形成印象的时候
世界:在不同的感知中变形·大使肩上的头垢成为引人注目的污点·选择与推论:棒球赛与斗牛场面·树枝为什么折断·颜色与人性·警惕成见与偏见
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探索价值尺度
葡萄牙和中国的对峙·求人莫如求己·就近交往与“远距离文化研究”·非洲原始人与清末中国人:以偏概全与时代误差·“洋人腿直不能打弯”·只有中国人才有“孝”道吗·人类诸文化圈的价值观巡礼·发人深省的晚宴
4.鞠躬与握手之间:在礼仪的限度内
该鞠躬还是该握手:阴差阳错难周全·临潼老太婆被洋人亲了一口:“啥毛病”·佛国行:无酒无肉的宴席·新加坡忌“恭喜发财”·日本用筷有八忌·不贺百寿贺“白”寿·异国禁忌难尽述·西方礼仪有十要·美国人:不拘礼节便是礼节·维尼斯商人
二、从陌生人到朋友
1.人是聚会的动物:揭开人际交往的奥秘
人际交往有规律:打球与下棋·跨文化交际的特殊性:“战争是失败的外交”-人际关系发展的逻辑历程:注意、吸引、适应、依附、漠视、冷淡、疏远、分离·让吸引力战胜戒备心理,然后“在不同的道路上向同一目标前进”·“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2.情境、角色与互动:以你个人的名义
英、美、苏三国首脑会聚伊朗首都德黑兰·各具特色的开场白·总统是消化不良吗·丘吉尔怒视斯大林·身穿侍者服装的俄国少将·南洋富翁与日本妓女·晏子使楚出奇智与周恩来诘问田中角荣·“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胜者的风度:毛泽东说,“我们终于同坐在一条凳子上了么”
3.让关系插上体验的翅膀:陌生人、熟人、朋友
似曾相识的身影与复杂多变的关系·变陌生人为熟人:注意首次接触时·变熟人为朋友:保持朋友和友谊·古今中外:“三友”、“三乐”的古训与现代东西方的朋友观·友谊:在回忆与思考中珍藏
4.敞开自己的心扉:酒逢知己干杯少
讨厌的陌生人与不吐真言的朋友·什么是自我表露:主动、有意、真实、独特·乔海瑞之窗:自知、自不知、他知、他不知·积极与稳妥·合适与目的·该怎么说才好·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表露你自己
三、学会倾听
四、语言的妙用
五、无声的语言
六、和外国人做生意
七、你能走遍全世界
附录:跨文化传通学的现象学模式释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如今,开放了的中国正处在改革之中,经济的复苏和文化的影响都今非昔比,形象在改变而外交也在改变,接触外国人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中国和世界的差距已开始缩小。在当今世界交通通讯发达,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和平与发展正成为主要课题,整个地球己缩小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的时代,跨文化的传通已不再只是可能,而且正在变为现实。这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老话,如果说还有可取之处的话,那便是鼓励我们去探索异族人的异于我们的内心世界。
要了解外国人的内心,当然有不少途径。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到有关国家去实地考察一番,而且最好能住上一段时间,和那里的人共同生活,共同体验,才可见其真心。不过,这在一般情况下并非可能。
你是否想过,找个在中国的外国人来详细询问一番。但要知道即便是中国人,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内心向一个只认识三分钟的外国人和盘托出呢?也许,除了未必可信的几句躲躲闪闪的诉说之外,你能得到的可能还有使你和他都感到难堪的窘境。
碰巧,你有个同学或朋友刚从国外回来,何不登门求教呢?还好,他心直口快,一谈就是两个小时。可你转身回家,躺在床上一想,除了外国的汽车洋房、牛奶咖啡,就是那句“中国太穷了,太落后了”的感叹,而对于外国人的心理却仍然不甚了了。
看来还得求助自己。
要了解一国的人心,意味着要学习该国的语言和文化。至少还要涉猎一下该国的历史地理、人情风俗、社会状况、生活习惯、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当然不是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能办得到的。可你不妨试一试。就像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那样来一个“远距离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