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语文教学当有自己的定义与属性、归根结底是对语文教学属性认识不够、语文教学有哪些重要属性、语文教学需要重构、教学意识之批判、教学结构之批判、教学主体之批判等。
徐俊,北师大教育哲学博士,杭师大硕士生导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中小学习作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普通话测试员。
在核心刊物和省级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课题多次获得省、市、区级科研成果奖,出版《生命与语文》《语文百日谈》《语文十年》等著作多本。
先后获得全国经典诗文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教坛新星杯”语文教学大赛特等奖、全国习作教学大赛特等奖。先后获评“全国课改优秀教师”“中国好教师”“全国真语文讲师”“真语文年度之星”等荣誉称号。
《走进语文看语文:语文教学的批判与重构》:
第六节 教学技巧之批判
所谓教学技巧是指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在教学论的概念体系中,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既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教学技能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它对外表现为成功地、创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卓有成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内表现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技巧、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功能体系,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
不可否认,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从深层剖析,它是教师职业个性品格和专业修养外化的表征,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位专家型教师,经过课堂的历练,在个性化教学思想的支撑下,都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教学技能也随着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断在实践探索中获得创新,逐渐形成独具个性的教学技巧体系。
但是,随着教学研究的开放、多元,特别是公开教学竞赛化、观摩化、商业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一些优秀教师对教学技巧的琢磨和展示甚至超越了教学本身。教学技巧(技术、技巧、策略、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乃至出现了喧宾夺主的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被过度渲染了的极具舞台效应的一些名师的招牌式教学技巧,借着公开教学活动的传播,不知不觉进入了广大教师的一线课堂。
一、“异彩纷呈”的教学技巧
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教育技术广泛地进入教学,课堂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技巧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丰富,真可谓是“异彩纷呈”。教学形式和手段,是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外在表现,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处理得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拿捏不好,容易喧宾夺主。特别是在大型的公开课、教学比赛中,这种度的把握尤其重要。有时候,出于某种功利的考虑,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掉入自己挖的陷阱——导课怎么导,过渡语怎么设计,甚至一颦一笑,在教学脚本中都写得清清楚楚(我称之为脚本,就像导演拍戏一样,已经不是教案了),甚至还注上“此处学生会很感动,此处有掌声”。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终于,我听了堂真语文课》一文中说:“我听过不少语文课,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水平高低先不说,一个共同的特征或者说普遍的毛病是假。假的特征是,大的方面说如教师拙劣或水平不高的自我表演啦,设计无数个坑,引着学生往里跳啦,空洞和贴标签似的升华以及老师不着调的语言等。小的方面说,PPT和各种声光设备,让人眼花缭乱啦,课堂上随意指点学生、老师奔来跑去、呼风唤雨的抽风状啦,以及让学生朗诵腔十足的诵读和老师堆起来的假笑等,这都是假语文课,不是真语文课。”
这种花样百出的“假语文”课随处可见,甚至有些老师,一有人听课,那语言就跟散文诗一样,那声调就跟主持人一样,那身段就跟演舞台剧一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人听课,很多老师都不好好说话了。
如2010年徐俊工作室学员的教研课《荷花》教学导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