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新笔记小说研究》对新笔记小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上编对四位有代表性的新笔记小说作家孙犁、汪曾祺、林斤澜、贾平凹的创作做了细致的探讨。下编分别从审美范畴、作家的主体精神以及新笔记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几个方面对新笔记小说继承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成就及文学史影响进行了综合论述。
张舟子,男,河南灵宝人。199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文学院,获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豫西师范学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东方丛刊》、《编辑学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被CSSCI收录。主持、参加完成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多项。本书为河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新笔记小说研究》的成果。
序
绪论
上编 个案篇
第一章 民族传统的多重影响——“芸斋小说”的笔记风格
一 转益多师:“芸斋小说”的艺术渊源
二 踵事增华:“芸斋小说”的实录精神
三 议论风生:“芸斋小说”的理性追求
四 风骨节操:“芸斋小说”的道德评价
五 意象叙事:“芸斋小说”的叙事特点
第二章 “回到民族传统”的小说创作——汪曾祺的新笔记小说
一 童年经验与艺术素养
二 传统生活的动情回望
三 小说语言的文化内涵与“文气”追求
四 和谐完整的艺术意境
第三章 笔记与诗魂的交融——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
一 “现实主义”小说观念的突破
二 “涩味”语言
三 结构艺术
四 《矮凳桥风情》的审美追求
第四章 东方美与民族形式的追求——贾平凹的“商州三录”和《太白山记》
一 艺术探索的艰难历程
二 形神兼备:“商州三录”的艺术追求
三 隐秀:《太白山记》的多重文本
四 神秘现象:独特的表意手段
下编 总论篇
第五章 美的显现——新笔记小说的审美范畴
一 白描传神
二 人物风骨
三 轶事与理趣
四 意象追求
第六章 精神之维——新笔记小说作家主体研究
一 精神世界
二 生命意识
三 艺术观照
第七章 历史回望——新笔记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一 通与变:新笔记小说艺术上的继承和发展
二 传统美德的弘扬与审美现代性的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怠矣。”汪曾祺为什么不写伟大的事物?因为他无法和伟大的事物形成物我同一的关系,换言之,只有那些打动了他的心灵、触动了他的感情的内容,才能成为他小说的内容,从而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汪曾祺的许多篇幅短小的笔记型小说,确实是可以当作抒情诗来读的。《珠子灯》完全可以当作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来读。送灯是当地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第二年,娘家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在吹鼓手的细乐声中,几个女佣人,穿了干净的衣服,头梳得光光的,戴着双喜字大红绒花,一人手里提着一盏灯,是一年的元宵节景。到了“灯节”,插上红蜡烛,点上各式各样的灯,屋里的气氛就显得非常柔和。那些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摇曳,会扩散出吉祥、幸福和朦胧暖昧的希望。但是,珠子灯没有给孙家的大小姐带来吉祥,结婚的第二年,丈夫就因病重死了。婆家娘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嫁之女,从此,孙小姐就一个人过日子了,她变得古怪了,屋里永远保持丈夫生前的样子,她病了,整天地躺着,听天上的风筝响,听斑鸠在远远的树上叫着双声,听麻雀在檐前打闹,听……,听珠子灯的珠子落在地上发出的滴滴答答的声音,她死了。作家对人物的同情和强烈的忧伤渗透在字里行间,伴随着珠子散落在地上的滴滴答答的声音,一下一下敲击着读者的心,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薛大娘》则是一首欢乐的抒情诗,饱含着一种愉悦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