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隶属世界军事前沿问题研究系列丛书,空海一体战是美国针对中国而提出的一种作战构想和作战方法。本书以清晰生动的笔触,全面解读美军为什么要提出空海一体战,空海一体战的主要目标、实施方式以及核心内容。并且作者对空海一体战的影响和走向做了清晰、深层的解读。
本书重点对美军空海联合作战的历史发展,空海一体战及相关概念提出的背景、内涵和发展,及空海一体战及相关概念引领下的美军建设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美军实施空海一体作战的想法早已有之。1992年5月,为了应对冷战后战略态势的变化和支撑“地区防务战略”,时任驱逐舰舰长的海军中校詹姆斯·斯塔弗里兹在《一个全新的空海作战概念:一体化打击力量》一文中提出了空海一体化作战的构想。他认为将空军陆基远程打击力量、海军的前沿部署力量和陆战队的地面作战力量有机结合起来①,可使美军具备快速处置如伊拉克、伊朗、朝鲜、利比亚、古巴等国持不妥协态度而产生的地区性危机,为美国有效介入、主导地区事务提供军事支持。之后十余年,由于克林顿和小布什总统的战略使然,美军认为与相当实力的军事对手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可能性较低,并且其在全球无障碍进行兵力投送的能力也未遭遇实质性挑战。因此,尽管在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和兰德公司等多方的积极推动下,空海一体作战概念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并未真正进入决策层。
奥巴马上任后即对美国的战略进行了调整。在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将保持对世界的领导地位作为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前提和保障;在国防战略层面,将维持全球领导地位作为21世纪美国国防的优先任务:在军事战略层面,将转变军事领导方式作为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在威胁判断上,开始将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等国试图对现有国际秩序、国际规则修正带来的“挑战”,作为美国最严重的威胁,并将战略对手依托网络、太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快速提升“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视为美国军事介入地区事务的最大障碍。为此,依据拉姆斯菲尔德时期构建的“战略一概念一能力一项目”军事能力建设规划模式,美军认为有必要提出一整套完备的军事解决方案,即新型军事概念,来引领其军事能力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空海一体战概念开始受到真正重视,不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在其基础上催生了一系列成体系的军事概念。目前,空海一体战及其相关概念已逐渐成为链接美国“战略到能力”链路的主逻辑,其倡导的核心理念——跨领域协同也日益成为美军军事能力建设和运用中的“主旋律”。可见,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引领下,美军军队建设的重心已经进行了调整,正从以中国、俄罗斯等所谓修正主义国家为代表的反恐战争的梦魇中逐步摆脱出来,开始以军队快速现代化为目标建军。
当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已进入第三阶段,空海一体战概念提出后美军能力建设的“转向”效果正逐渐显现,其后续概念还在不断地演进发展。可以预见,无论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战略将如何调整,美军控制全球共域,确保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有效实施作战,这一建军重心在近十余年内不会有大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发挥引领作用的空海一体战及其后续概念进行持续跟踪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剖析美军能力建设的成败得失。
基于以上认识,在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的具体指导和协助下,为避免重复,突出研究特色,本书重点对美军空海联合作战的历史发展,空海一体战及相关概念提出的背景、内涵和发展,以及空海一体战和相关概念引领下的美军建设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顾伟撰写的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实践基础;第二章为顾伟撰写的空海一体战概念的理论探讨;第三章为顾俊撰写的空海一体战的引领作用:第四章为刘曙光撰写的空海一体战概念的现实延伸。
李健,民间外军研究智库“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负责人,专业从事外军研究。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立足于民间,关注并研究国外国家安全战略、作战理论、军事技术等领域的政策、动态、发展趋势。
前言
第一章 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实践基础——美军空海联合作战的历史发展
一、最初探索——二战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
二、低水平徘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
(一)朝鲜战场上的空海联合作战
(二)越南战场上的空海联合作战
三、蓄势待发——越南战争后美空海军的改革
(一)美国海军对发展方向的思考与实践
(二)美国空军对发展方向的思考与实践
(三)牛刀小试——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
(四)出台《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
四、分水岭——“沙漠风暴”行动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
(一)构建了现代意义的战区联合指挥体制
(二)建立了统一的空中部队联合司令部
(三)美军空海联合作战存在的问题
五、驶入快车道——海湾战争后美军空海联合作战的发展
(一)联合出版物的颁布为美军联合作战提供了条令依据
(二)美海军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推动空海联合作战发展
(三)美空军对空海联合作战的推动
六、按计划协同——“联盟力量”行动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
(一)“联盟力量”行动的联合指挥体制
(二)美海军在“联盟力量”行动中的作用
(三)美空海军在“联盟力量”行动中的隔阂
七、按行动联合——“持久自由”行动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
(一)美海军在空海联合作战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二)美空军在空海联合作战中的新发展
(三)美军空海联合作战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八、走向成熟——“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美军空海联合作战
(一)美国空海军在行动中的作用更加均衡
(二)美军空海联合作战进一步向战术层面深化
九、跨领域协同的探索——“奥德赛黎明”行动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
第二章 空海一体战概念的理论探讨——现实需求、基本内涵和评析思考
一、美军开发空海一体战及相关概念的现实需求
(一)应对中国快速崛起的需要
(二)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自由行动的需要
(三)引领未来军事能力发展的需要
二、空海一体战及其相关概念的基本理念
(一)拓展资源整合范围,优先发挥他国和各种非军事力量的作用
(二)瞄准国家战略目标,聚合战前态势塑造与后续军事行动的效果
(三)推进跨领域协同,发挥美军对复杂军事问题的规划和管理优势
(四)突出网络和太空作战,利用新型作战空间渗透并驾驭传统作战空间
三、几点认识
(一)谋求新型军事优势,支撑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二)超越传统作战理论,提供一整套军事主导的解决方案
(三)强调以复杂打简单,引领美军联合作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四)作战理论的创新难以弥补美国战略存在的“先天不足”
第三章 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引领作用——能力域视角下的美军力量建设
一、作战概念引领美军能力建设
(一)面向未来战争设计作战行动蓝图
(二)以联合能力域为标准体系表达能力需求
(三)通过“基于能力评估”和“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实现能力需求向解决方案的转化
二、指挥控制领域的能力建设
(一)将任务式指挥作为指挥控制的基本原则
(二)推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低层级跨域协同能力
(三)加强网络空间作战指挥机构建设,理顺指挥控制关系
三、情报领域的能力建设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机构改革,促进情报机构的一体化
(二)提高全源情报获取、融合和处理能力
(三)提高网络空间情报能力
(四)在加强情报共享的同时注重保密防护
四、火力打击领域的能力建设
(一)将对方“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作为主要打击对象
(二)发展各种防区外远程打击火力
(三)构建“跨域协同”的火力打击能力
(四)构建全新水下打击能力
(五)注重融入电子战和网络战能力
五、部队机动领域的能力建设
(一)构建海上多路机动能力,谋求战役突然性
(二)继续发展战略运输和部署能力,维持美军战略投送的基础
(三)加快发展部署突防渗透能力较强海空平台
(四)发展网络和电磁空间机动能力
六、防护领域的能力建设
(一)谋划网络和太空等战略领域的安全防护能力
(二)推进亚太地区导弹防御系统建设
(三)加强亚太地区基地建设,为必要时前沿基地的分散部署打好基础
七、后勤保障领域的能力建设
(一)加强海上基地建设,提供不依赖陆上设施的后勤保障能力
(二)提高海运和空运容量,满足日益增加后勤保障需求
(三)平衡发展建制内外后勤保障力量,加强对后勤保障商业化的管理
第四章 空海一体战概念的现实延伸——与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联系与互动
一、“空海一体战”概念是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前奏曲
二、“空海一体战”概念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成型提供了原材料
三、第三次“抵消”战略对“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后续发展产生了影响
结束语
《战略 概念 能力:空海一体战概念与美军能力建设》:
一、最初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就相继拥有了本军种的空中作战力量,但由于美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规模和介入的程度相对有限,尤其是对于其海上和空中作战力量的运用,相对于地面作战力量而言,则更为有限。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基本不涉及空海联合作战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海上和空中作战力量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关于如何运用三军进行联合作战,特别是如何综合运用三军的海上和空中力量进行联合作战的问题,在美军理论界并未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丰富的军事实践活动成为孕育新型军事能力的温床。在战火洗礼中,美军的联合作战能力,特别是空海力量的联合作战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美军较为频繁的空海联合作战行动主要出现在太平洋战场上。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短暂的战略防御阶段后,美军很快从珍珠港事件的噩梦中清醒过来,逐步将战争引向了有利于美国的一面。1942年初,美国计划对日本本土的进行空袭,以扭转开战以来节节失利的被动局面,鼓舞士气。但由于当时美军在日本本土周围没有近距离的陆上机场,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受制于航程的限制,无法飞临日本上空进行轰炸;而当时美国海军的舰载轰炸机都是单引擎的,作战半径相对较小,航空母舰不可能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前提下在日本近海游弋。在此背景下,美军开创性的将陆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结合起来,完成了第一次“空海联合作战行动”。
1942年1月底,美陆军詹姆士.H.杜立德中校正式领受任务,开始改装飞机、训练飞行员并执行此次行动。杜立德经过反复比较和测试,最终确定的机型是美陆军装备的双引擎B-25米切尔式轰炸机,之后美军对其进行了针对性改装,例如加装副油箱,尽量拆除不必要的设备减轻重量等,加大其作战半径和航程。与此同时,杜立德着手从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第27轰炸大队的第34、89和95中队里挑选出24个机组。3月初,这些机组随即开始在陆地机场上展开适应性训练,美军为此还专门建设了140米长的专用飞机跑道。4月1日,22架B-25炸机飞抵阿拉梅达海军基地。当天,美军挑选出16架飞机,并吊装上“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的甲板,次日,包括“大黄蜂”号在内的“迈克特遣舰队”起航驶往日本。1942年4月18日清晨,B-25轰炸机从航空母舰甲板上腾空而起,对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和神户等城市进行了轰炸。虽然轰炸对日本造成的损害有限,但却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民心士气,并迫使日军意识到本土遭受打击的可能性严重存在,被迫急调一部分兵力回防本土,分散了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时至今日,此次作战行动不仅依然在美军的联合作战概念、条令中反复出现,并依然被美国军界的学者所津津乐道,甚至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是运用革命性思考方式催生跨领域协同作战方案的典范”。
在1942年5~6月间的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中,美军岸基航空兵,主要包括美陆军的第7航空队和海军陆战队第22航空大队等,与航母上的舰载航空兵一起,共同执行了对日本海上各型军舰的巡逻、侦察和轰炸等作战任务。例如,在中途岛海战中,部署在中途岛上的美陆军第7航空队第431轰炸机中队装备的B-26“掠夺者”轰炸机和B-17“空中堡垒”轰炸机,主要参与了中途岛周边海域的巡逻任务,相对于当时美海军16、17特混舰队的“约克城”和“企业”号搭载的F4F“野猫”战斗机、SBD“无畏”俯冲轰炸机、TBD“破坏者”鱼雷轰炸机等,陆军航空队的B-17和B-26轰炸机有着更远的航程、更大的载弹量、更高的飞行高度和更加坚固的机身,在对海搜索和先期打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部署在中途岛上的美海军陆战队第22航空队第VMF221战斗中队和第VMSB241侦察轰炸中队装备的F2A“水牛”式战斗机、“野猫”战斗机和无畏俯冲轰炸机,也与航母舰载机和陆军航空部队一起并肩作战,为美军最终赢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