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古文释义(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
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颜氏家训》《老子》《庄子》《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等众多中华传统名篇。本丛书由著名学者陈明主编,并请著名中青年学者校勘注释。《古文释义》是一部古文选本,由清代余诚编著,共收录了先秦至明散文147篇,均为历代古文精品,本书是中华文化中精华中的精华、经典中的经典。
学界泰斗李学勤先生指导
著名学者陈明教授主编 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诵读
陈明,教授,中国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1962年生,湖南长沙人。1992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博士毕业;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1994年创办思想学术性辑刊《原道》并任主编;2000年开始创办“原道”网站及“儒学联合论坛”网站;2004年主编“原道文丛”“原道译丛”系列。比较关注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在当代所具有的意义。出版的著作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对谈录》《儒者之维》《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等。
李学勤,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
左传(选)
郑伯克段于鄢.................... 6 周郑交质....................... 12 石碏谏宠州吁................... 15 臧僖伯谏观鱼................... 18 郑庄公戒饬守臣................. 21 臧哀伯谏纳郜鼎................. 25 季梁谏追楚师................... 30 曹刿论战....................... 33 齐桓公伐楚盟召陵............... 38 宫之奇谏假道................... 42 介之推不言禄................... 48 展喜犒师....................... 52 烛之武退秦师................... 54 晋败秦师于崤................... 60 秦人伐晋....................... 65 宁武子来聘..................... 67 楚子问鼎....................... 69 齐国佐不辱命................... 71 知罃对楚子..................... 75 吕相绝秦....................... 78 穆叔重拜鹿鸣................... 86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 88 晏子不死君难................... 90 季札观周乐..................... 92 子产坏晋馆垣................... 99 子产论尹何为邑................ 103 晏子论和与同.................. 106 子产论政宽猛.................. 110 夹谷之会...................... 113 吴许越成...................... 116 国语(选) 谋父谏征犬戎.................. 120 邵公谏厉王止谤................ 127 襄王不许请隧.................. 131 仓葛不服晋.................... 136 单子知陈必亡.................. 138 敬姜论劳逸.................... 149 叔向贺贫...................... 155 王孙圉论楚宝.................. 159 诸稽郢行成于吴................ 163 范蠡不许吴成.................. 168 公羊传(选) 荀息不食言.................... 174 宋人及楚人平.................. 176 榖梁传(选) 虞师晋师灭夏阳................ 182 公会齐侯于颊谷................ 186 礼记(选)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190 曾子易箦...................... 192 有子之言似夫子................ 194 公子重耳对秦客................ 198 杜蒉扬觯...................... 201 苛政猛于虎.................... 204 不食嗟来之食.................. 206 晋献文子成室.................. 208 战国策(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212 说商君........................ 216 苏秦以连横说秦................ 222 以合纵说赵.................... 231 说秦王贵士.................... 241 避席择言...................... 248 秦讲三国...................... 250 报燕惠王书.................... 252 冯谖客孟尝君.................. 258 庄辛论幸臣.................... 267 范雎说秦王.................... 272 触龙说赵太后.................. 277 赵威后问齐使.................. 282 遗燕将书...................... 285 说 难......................... 291 唐雎不辱使命.................. 300 楚辞(选) 卜 居......................... 306 渔父词........................ 311 下 册 庄子(选) 养生主........................ 316 庖丁解牛...................... 318 秦文 谏逐客书/李斯................. 324 西汉文 入关告谕/刘邦................. 334 求贤诏/刘邦................... 336 恤民诏/刘恒................... 338 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刘恒..... 339 报文帝改帝号书/赵佗........... 342 过秦论(上)/贾谊............. 345 治安策序/贾谊................. 354 治安策一/贾谊................. 358 劝农诏西汉文/刘恒............. 369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刘启....... 370 上书谏猎/司马相如............. 373 难蜀父老/司马相如............. 377 议不举孝廉者罪诏/刘彻......... 387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刘彻......... 389 报任安书/司马迁............... 390 答苏武书/李陵................. 407 报孙会宗书/杨恽............... 418 五帝本纪赞/司马迁............. 427 秦楚之际月表/司马迁........... 430 孔子世家赞/司马迁............. 434 萧相国世家赞/司马迁........... 436 伯夷列传/司马迁............... 437 管晏列传赞/司马迁............. 445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司马迁....... 447 范雎蔡泽列传赞/司马迁......... 449 酷吏列传序/司马迁............. 450 东汉文 与子陵书/刘秀................. 456 绝域请还疏/班超............... 457 为兄上书/班昭................. 459 遗黄琼书/李固................. 463 前出师表/诸葛亮............... 467 后出师表/诸葛亮............... 474 晋文 陈情表/李密................... 482 兰亭集序/王羲之............... 490 归去来辞/陶渊明............... 496 唐文 滕王阁序/王勃................. 502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 516 与韩荆州书/李白............... 523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531 吊古战场文/李华............... 533 陋室铭/刘禹锡................. 541 阿房宫赋/杜牧................. 543 原 道/韩愈.................... 550 获麟解/韩愈................... 563 答李翊书/韩愈................. 565 与于襄阳书/韩愈............... 571 送董邵南序/韩愈............... 575 送孟东野序/韩愈............... 578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583 祭鳄鱼文/韩愈................. 589 祭十二郎文/韩愈............... 593 桐叶封弟辨/柳宗元............. 602 捕蛇者说/柳宗元............... 606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柳宗元....... 612 宋文 待漏院记/王禹偁............... 616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623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627 岳阳楼记/范仲淹............... 630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637 爱莲说/周敦颐................. 639 朋党论/欧阳修................. 642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 647 醉翁亭记/欧阳修............... 652 秋声赋/欧阳修................. 658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663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667 辨奸论/苏洵................... 668 留侯论/苏轼................... 672 范增论/苏轼................... 677 喜雨亭记/苏轼................. 680 前赤壁赋/苏轼................. 683 后赤壁赋/苏轼................. 689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694 元文 加封孔子制/阎复............... 700 明文 阅江楼记/宋濂................. 704
出版说明
《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从易于诵读和应该诵读的角度选取传世经典,书目包括: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 《大学 中庸 弟子规 孝经 朱子治家格言》 《老子 庄子(选)》 《论语 孟子》 《颜氏家训》 《诗经(选) 楚辞(选)》 《千家诗》 《宋词三百首》 《古文释义》 丛书由学界泰斗李学勤先生担任顾问,陈明教授主编。李先生从诵读难易、文化价值、版本源流等角度对书目认真推敲,提供了珍贵的指导意见,在此谨表谢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3];致知在格物[4]。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 [1] 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2]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3] 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4]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其本乱而末治者[3],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4],未之有也[5]! 【注释】 [1] 庶人:指平民百姓。 [2] 壹是:都是。本:根本。 [3]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4] 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5]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康诰》[1]曰:“克明德。”[2]《大甲》[3]曰:“顾天之明命。”[4]《帝典》[5]曰:“克明峻德。”[6]皆自明也。[7] 【注释】 [1] 《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 克:能够。 [3] 《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4] 顾:思念。: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5] 《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 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 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汤之《盘铭》[1]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康诰》曰:“作新民。”[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5] 【注释】 [1] 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2] 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 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 “《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 [5]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1]《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2]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3]!”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注释】 [1]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随上下文而有所区别。在这句里是居住的意思。 [2]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引自《诗经·小雅·绵蛮》。缗蛮,即绵蛮,鸟叫声。隅,角落。止,栖息。 [3] “穆穆”句:引自《诗经·大雅·文王》。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於:叹词。缉:继续。熙:光明。止:语助词,无意义。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兮[1]!”如切如磋者,道学也[2];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3];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4]。”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5]。 【注释】 [1] “《诗》云”句:引自《诗经·卫风·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水边。斐:文采。瑟兮僩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兮,显耀盛大的样子。喧,《诗经》原文作“谖”,遗忘。 [2] 道:说、言的意思。 [3] 恂栗:恐惧,戒惧。 [4] 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颂·烈文》。於戏: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5] 此以:因此。没世:去世。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1]无情者不得尽其辞[2]。大畏民志[3]。此谓知本。 【注释】 [1] “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与别人一样。 [2]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 民志:民心,人心。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1]。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2],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3]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 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谓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则缺了一段文字。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文字。 [1] 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 [2] 未穷:未穷尽,未彻底。 [3] 益:更加。 所谓诚其意[1]者,毋[2]自欺也。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 【注释】 [1] 诚其意:使意念真诚。 [2] 毋:不要。 [3] 恶恶臭: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味的含义宽泛。 [4] 好好(h2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色,指美女。 [5] 谦:同“慊”,心安理得的样子。 [6] 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 小人闲居[1]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2],掩[3]其不善,而著[4]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5],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注释】 [1] 闲居:即独处。 [2] 厌然:躲躲闪闪的样子。 [3] 掩:遮掩,掩盖。 [4] 著:显示。 [5] 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1],德润身[2],心广体胖[3]。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 [1] 润屋:装饰房屋。 [2] 润身:修养自身。 [3] 心广体胖:心胸宽广,身体舒泰安康。胖:大,舒坦。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1] 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愤怒。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1],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2]而辟焉,之其所敖惰[3]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4]。”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1] 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 [2] 哀矜:同情,怜悯。 [3] 敖:骄傲。惰:怠慢。 [4] 硕:大,肥壮。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