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大象人物聚焦书系”的一种,记述巴金的生平事迹,图书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除正文之外,作者特意选摘了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等,使内容更活泼、更丰富。
大象人物聚焦书系
新 序
李辉
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系。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 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 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 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 张肖像,乃至一页页手稿,往往能蕴含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更为特别的内容 ,因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像。
这些年来,每次出国访问,总要买上一些图书。在它们中间,我特别喜 欢文字简练、图片丰富并且两者相得益彰的人物图书,如《凡高兄弟》、《 弗吉丽亚·伍尔芙》等。这些图书,在结构、编排、开本诸方面,都给人耳 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受到这些图书的启发,我产生了编辑一套人物画传类型 的丛书的想法。非常幸运的是,我的这一想法,得到大象出版社诸位朋友的 热情支持,这便是“大象人物聚焦书系”的由来。
说“聚焦”而非“传记”,是因为严格地讲,书系中的作品并不是完全 按照传记的方式来写人物,而是尽量以人物一生为背景,来扫描、来透视作 者最感兴趣也最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断。几年前在“沧桑看云系 列”中,我曾采用过这种写法。这样的文字假如能与历史照片、图片找到合 适的形式结合起来,当然也就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画传。同时,在正文之外 ,本书系还特意以“补白”方式选摘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等文字。图片 的说明也改变通常的模式,尽量使之较为活泼,更具内涵。我想,这样的编 排,能够使一个人物的一生,在较小的篇幅中多层次、多侧面、更生动地呈 现出来。
任何形式的聚焦,都是为了凸现历史场景中不同人物的生存状态。审视 他们,实际上也就是在审视现实中的知识分子本身。这便是我对这套描述历 史人物的书系情有独钟、乐此不疲的原因。
2000年、2001年两年里,我先后完成了对巴金、梁思成、丁聪等十位人 物图书的出版。我很高兴这一图文并茂的形式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行家的好 评,为此,自2002年起,我将广邀新的作者加盟,“书系”不再仅限于我个 人的创作,而是由更多的作者来描述更多的人物。我的设想是,经过几年的 努力之后,该书系能够以它特有的形式,构成百年中国历史人物的斑斓长卷 。
愿这一设想早日成为现实。
2001年12月25日,北京
想到用云与火来描述巴金,还是当年受到与冰心的一次谈话的启发。
每次和冰心老人闲谈之后,我都会带回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与友人分享。我很佩服老人的睿智,幽默,几乎每一次她都会于随意之间挥洒出一句让你觉得够得上列入“警句格言”的话来。而且在仔细琢磨之后更会感到,这样的表述,大概只有由她这样身份这样高寿这样性情的人说出来,才能具备它的幽默愉快的意味。但是,有一次她谈到巴金的一句话,却使我在当时乃至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久久感到语词背后的复杂和沉重。她对我说:“我写信告诉巴金,你干吗那么忧郁,我看他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快乐的时候。”
忧郁。痛苦。……对于冰心,这些表述该如何界定,是否正确,并不重要。因为那是在经历几十年的人生风雨之后她对巴金性格的一种感悟。它深深触动我,则是在于这句平淡却又耐人寻味的话,竟和我对巴金的印象相吻合。
在我所熟悉的文化老人中,除了巴金,我大概都能在记忆中轻易地勾画出一个两个轻松的画面,一个两个轻松的话题。冰心自不必说,萧乾谈到羊羔谈到猫谈到乌龟以及花,可以抖出一串有趣的故事。沈从文在患半身不遂之后练习走路时,会因为在房间是否该都走一圈少走一圈而像小孩子般斤斤计较,或者在听家乡戏时一边笑一边落泪。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幽默。那是一阵清风,几缕活泼跳动的阳光,或者几声清脆悦耳的鸟鸣。
巴金则不然。与他同时代的友人谈到他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说他常常是沉默着坐在众人之间,听别人侃侃而谈,只是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他可以一口气讲许多话,但话一讲完,便又归于沉默。在未见过他之前,我便是首先根据这样一些说法,来设想与人谈话时的巴金的模样。八十年代初,还在复旦大学念书时,我第一次走进他的客厅,坐在他的面前,谈了一些有关他的研究方面的话题。那天,有没有阳光从窗外飘洒进来,有没有落叶铺在庭院,我已经记不确切了。只记得我是带着敬意走进他的会客厅,老老实实提问,然后仔仔细细地记录。他呢,似乎也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临场发挥,没有妙语连珠,如此而已,虽然那时他的身体远比现在要好。我顾不上捕捉当时的感觉,只是留下这样一个淡淡的印象:他并非言语不多,但决不是那种很会谈话的人。他的表情一点儿也不丰富,甚至可以说显得过于严肃,也许这是因为他面对的是几个陌生的年轻人,他得集中思路向提问者解答与他有关的历史或现实的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问题。
后来见到他、同他交谈的机会多了,每次过后,我都觉得仿佛对他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些,虽然实际上并非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