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传媒评论(第一辑)》为相关论文的汇编。通过对中国财经传媒的发展历史和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历史所作的简要回顾,勾勒出两者的深度关联;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杂志的代表性作品,特别是近十年来影响较大的调查性报道为例,具体阐述财经媒体在中国资本市场制度进步、公司治理完善中的促进作用;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以2015年至2016年初,中国股市的异常波动为例,探索在多元化资本市场体系建构及新旧媒体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媒体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守望者”的作用。
2017年是起源自美国的最近一轮的国际金融危机十周年①,整个世界还在脆弱、不确定的复苏中努力寻求方向。
2016年以来经历了英国脱欧、特朗普意外胜选等“黑天鹅”事件,“不确定性”几乎成了金融市场唯一确定的选项;在极右势力和恐怖主义的包围中,只有最有定力的国家才能在一波波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的漩涡中突破和进取。
在新十年的门槛上,很多人的目光投向中国,而中国自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也确实既经历着飞跃,也忍耐着痛苦的调整:
2011年2月I5日,《华尔街日报》用两个版的篇幅报道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的消息,大型网络图片报道使用的标题是“A Historical Shift”(历史性的转移)②。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中国在2009年的出口额已经是世界第一。
但另一方面,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2014年开始,中国宣布经济进入“新常态”④:告别旧增长,寻找新动能;告别对速度的追求,潜心提升质量,力推供给侧改革⑤,致力于经济的转型升级。
然而,最扎实的数据也已经表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最重要的进出口大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等。中国正在全面崛起的路上,中国经济也在全球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政府、百姓和企业都开始步入全球化的时代。
2015年3月,伴随中国海南博鳌论坛上“一带一路”远景与行动计划发布①,“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家行动战略;2016年9月,中国又成功举办了G20领导人峰会,杭州惊艳世界②……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最重要的力量和最有力的引擎;“一带一路”战略标志全世界的大国中中国才是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坚定的捍卫者,也是合作共赢理念的真实践行者。
中国义无反顾地坚持开放战略,在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的喧嚣中坚定地走向世界。
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同样需要软实力的支撑。经济的成长自然需要与之匹配的财经媒体在全球范围内传达中国经济的声音,维护中国的发展利益。这都需要强大的媒体实力与之匹配。另一方面,面向全球的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也要求中国媒体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中国受众提供一流的真正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财经报道。中国财经媒体和专业报道队伍的成长与中国融人全球经济的进程基本一致,大体都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20年的时间,要走过发达国家百年的道路。
这是中国媒体必须面临的挑战,也是年轻的中国媒体人难得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