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方剂学》为蓝本,将教材中必须掌握的方剂进行精简,运用图表形式归纳各类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特点、组方分析、注意点等,更将重点内容以歌诀形式展示。本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易学易记,适用于中医药高等学校学生及医师资格考试备考人员参考。
适读人群 :特别适用于中医药高等学校学生及医师资格考试备考人员参考。
内容配套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方剂学》,所涉及的知识点与该教材相一致。
1.重点明确:全书以教学大纲为参考,贴合课堂教学,重点明确,具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
2.图表为主:将教材中繁杂的条目整理成表格,形象生动,便于读者理解记忆。
3.速记歌诀:全书大部分重点内容均附有速记歌诀,便于读者在理解的同时更容易的去记忆。
4.类比记忆:本书还将某些类似内容进行对比,重点分析。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组方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也是中医药类专业骨干课程,学好方剂学对于提高中医师临证能力至关重要。
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有效地掌握各知识点主要内容,我们主要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为基础,参照教学大纲,编写了《方剂学速学速记》一书,以切实起到执简驭繁、易学易记的作用。
本书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方剂学》为蓝本,对每类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特点、方解、注意点都进行了精简压缩,涵盖全部易考知识点。本书内容编排与统编教材章节一致,并运用图表归纳知识点,简明清晰,易学易记,以期能使读者学习事半功倍。根据教学大纲,所选方剂分为3级,在方名后以Ⅰ、Ⅱ、Ⅲ标注。Ⅰ级方剂需要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和药物配伍意义;Ⅱ级方剂需要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Ⅲ级方剂需要了解其主要组成、主要功用及主治病证。
本书适宜于高等中医院校在校学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人员以及其他中医药相关从业人员使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修正!
编者
于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年10月
刘西建,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经方分会常务理事。现从事方剂学教学、针药结合及方剂效用机制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参编教学辅导丛书方7部及校内教材2部。
上篇总论
第一章方剂的起源与发展/2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3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3
二、常用治法3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5
一、病证分类5
二、组成分类5
三、治法分类5
四、笔画分类6
第四章方剂的剂型/7
一、液体剂型7
二、固体剂型7
第五章方剂的煎服法/9
一、煎药法9
二、服药法9
第六章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11
一、组方原则11
二、方剂的变化12
下篇各论
第一章解表剂/14
一、辛温解表剂15
二、辛凉解表剂20
三、扶正解表剂23
第二章泻下剂/25
一、寒下剂26
二、温下剂27
三、润下剂28
四、逐水剂29
五、攻补兼施剂30
第三章和解剂/31
一、和解少阳剂32
二、调和肝脾剂34
三、调和寒热剂36
第四章清热剂/38
一、清气分热剂39
二、清热凉血剂41
三、清热解毒剂43
四、气血两清剂45
五、清脏腑热剂46
六、清虚热剂52
第五章祛暑剂/53
一、祛暑解表剂53
二、祛暑利湿剂54
三、祛暑益气剂55
第六章温里剂/56
一、温中祛寒剂56
二、回阳救逆剂59
三、温经散寒剂60
第七章表里双解剂/62
一、解表清里剂62
二、解表温里剂63
三、解表攻里剂64
第八章补益剂/65
一、补气剂66
二、补血剂70
三、气血双补剂73
四、补阴剂74
五、补阳剂77
六、阴阳并补剂78
第九章固涩剂/79
一、固表止汗剂80
二、敛肺止咳剂81
三、涩肠固脱剂81
四、涩精止遗剂83
五、固崩止带剂83
第十章安神剂/85
一、重镇安神剂86
二、补养安神剂86
三、交通心肾剂88
第十一章开窍剂/89
一、凉开剂90
二、温开剂91
第十二章理气剂/92
一、行气剂93
二、降气剂97
第十三章理血剂/100
一、活血祛瘀剂101
二、止血剂108
第十四章治风剂/112
一、疏散外风剂113
二、平息内风剂116
第十五章治燥剂/119
一、轻宣外燥剂120
二、滋润内燥剂123
第十六章祛湿剂/126
一、化湿和胃剂127
二、清热祛湿剂129
三、利水渗湿剂132
四、温化寒湿剂134
五、祛湿化浊剂137
六、祛风胜湿剂138
第十七章祛痰剂/140
一、燥湿化痰剂141
二、清热化痰剂143
三、润燥化痰剂144
四、温化寒痰剂145
五、治风化痰剂145
第十八章消食剂/147
一、消食化滞剂148
二、健脾消食剂149
第十九章驱虫剂/150
第二十章涌吐剂/152
第二十一章治痈疡剂/154
一、散结消痈剂155
二、托里透脓剂159
三、补虚敛疮剂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