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苗族、水族卷)》可能汇集迄今为止有关各民族原始宗教的全部资料,其来源有四:一是实地调查,二是考古发现,三是历史文献记载,四是学术论著中具有资料价值的记叙。这将是我国各民族原始宗教研究资料的全面集成。
把牛买来后,即精心饲养,膘肥体壮,并要拉出去参加几次斗牛比赛,看其是否输过。如果从未输过,那是绝不能杀来祭祖的。这种用来祭祖的牛一定要在斗牛比赛中至少输过一次。
跟五年小祭一样,十三年大祭也是在堂屋举行。仪式由鬼师主持,均穿黄绸衣,戴纱帕。鬼师分为主祭师和帮手,前者一人,后者五六人或七八人不等。鬼师背朝神龛面对大门而站,面前放一块木板,称为“神坛”。上面摆放着一块砧板,砧板上放一大碗(盛茶水),碗里放一木瓢。另在“神坛”上摆放五杯茶、五碗菜。“神坛”的一头放着半筐糯米饭。堂屋右边里面一排姑、舅家的亲属(称为“踩场”之人),他们每人手里拿一小碗,用来喝酒。外面一排则是来帮忙敲牛的人。堂屋中还有大铁锅一口,里面满盛米酒,酒中泡着盘成一圈的、竹子编的牛绳一条(这根牛绳是用来拴祭祖之牛去宰杀的。在编这根牛绳之前,要杀一只公鸡祭过)。另有“敲牛棒”一根,由选来敲牛的人拿着。敲牛的人为谁并无严格的规定,一般胆大力大的后生小伙子都可担任。
敲牛前,先立“牛杆”。“牛杆”长五六尺,直径一尺左右,为杉木制成。先在山上砍来直而无节的杉树一段,剥去皮然后加工成棱柱体(八棱),在中部钻一孔,最后涂上各种颜色,
牛杆立在屋前院坝上。要先用上一届祭祖时所杀牛的鼻子(按习惯,牛鼻子割下放在火塘上烤干之后留着下届祭祖时用)烧的汤奠祭之后,才能立牛杆。奠祭时还要用两碗酒、两碗茶、两碗肉作为祭品。
敲牛时,由一人用那根泡在大铁锅酒中的竹编绳子牵牛到牛杆前,将竹编绳子一头穿过牛杆上的那个小孔拉紧,以使牛头抵在牛杆上。敲牛之人即用一铁凿对准牛头上两耳之间的地方,然后用敲牛棒猛击铁凿顶端,使铁凿刺人牛头。这时牛即倒地,敲牛人顺手抓起一把长刀猛割牛的脖子,只见血流如注,倾人事先备好的一只大盆内。四周观众喝彩不绝,更增加了热烈气氛。
祭祖所杀之牛,只是作为礼物分送亲属,并不在祭期用于请客,而是另外杀猪来请客。按惯例,姑爷抬脖子(即分去一条前腿,这条前腿上应带着三至四块肋骨),母舅抬大腿(即分去一条后腿),余者视送钱(亲属来参加祭祀活动,均要送点钱作为礼物)之多寡,全部割送亲属作为回礼。如一条牛不够回礼的,还得再去买一条牛来杀(这条牛就不讲究了)。
祭祖所杀之牛,只开膛取出肚杂,不剥皮刮毛,就从皮上下刀割来作为回礼。
十三年大祭需时三天,第一天吃牛、猪等的肚杂,第二、三天为正席请客,第四天即送客。请来时,男人先到,妇女晚一步;送客时则相反,先送妇女,男人晚一步。
敲牛那年,要先准备好新衣、新鞋、新帽等,届时不能穿破旧衣服。
作为回礼的牛肉每个亲戚都有一块,这块牛肉不能包或捆成一坨拿走,也不能用谷草捆,只能用竹片拴上长长的一条提着回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