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文学理论批评数十年,但对结集出书一事不大上心。原因是总觉得自己从事理论批评以来,因为兴趣的广泛,追寻的变换,一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既没有什么定向,也没有什么重心,写的东西不少,但都鸡零狗碎,差强人意。因此,结不结集不打紧,出不出书无所谓。
但有对我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感兴趣的朋友,说读了我撰写的《中国文情报告·总报告》及长篇年度综述等,觉得在跟踪文学走向,直击文学现场上,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定的特点,把这样一些宏观性的文章收集起来,也是一种别样方式的文情观察。还有的朋友建议把近年来写的有关习近平文艺思想研读的文章,经典文学现象解读的文章,评介80后与青年作家的文章等,分别编选,结集出书。这些建议有时会让我暗自动心,但一想到查找文章,分别汇编,既费时费力,不胜其烦,又有自珍敝帚,贫儿曝富之嫌疑,便悄然打了退堂鼓。思谋再三,有了一个以近三年来为时间段,把几个方面的分列成几个小辑,酌选自己还稍许满意的文章,凑成一个近年评论文章精选的想法。
这样的一个想法在一次聚会中无意说起,得到在场的贺绍俊、黄宾堂、兴安等友人的大力赞许,在他们的鼓励与催促之下,很快就爬梳剔抉,搜文选作,编就了这本近年的评论选集。
书名文情新观察,既有暗示这本集子与《中国文情报告》的某些联系的意思,也有体现我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个人追求的意思。我以为,在文学批评的领域里,需要不同走向与风格的文学批评。我的偏于现状跟踪与走向捕捉的批评,无疑也是批评之一种。它所起到的类乎于探头的作用,相信既为批评所应有,也为文坛所需要。
感谢促成此书编选并运作此书出版的作家出版社的黄宾堂,兴安;感谢关心并支持此书出版的吴义勤,以及作家出版社的其他相关人员。这种关切与支持,可以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与温热的激励,让伏枥的老骥,壮心不已,继续奋蹄。
是为后记。
白 烨
2017年11月20日于北京朝内。
白烨,陕西黄陵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专长为作家作品评论与宏观走向考察。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在当代文学的理论批评和作家作品评论方面,撰著了300多万字的理论批评文章,出版了《文学观念的新变》《文学新潮与文学新人》《文学论争二十年》《赏雅鉴俗集》《批评的风采》《观潮手记》《热读与时评》《演变与挑战》等评论著作;另主持或主编有年度中国文坛纪事(1999年2016年)和中国文情报告(2003年2016年)等多种文学选本和年度文学现状概观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