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本社继*辑《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31本)第25届金牛杯优秀图书银奖之后,现推出第二辑《历代名家书法珍品》(32本)。
本套丛书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许裕长担任主编,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精品,如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等代表作。采用大8开,高清全彩影印,锁线装订,*限度地发挥图书的鉴赏功能。
赵佶(一○八二一一三五),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哲宗无子,于一一○○年正月驾崩,向皇后于同月立赵佶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二十六年(一一○○一一二五),后为金国掳掠。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该句感叹南唐后主李煜,用到宋徽宗身上也同样贴切。赵佶与李煜一样,才情卓著,却在治理国家方面昏庸无能,凭个人喜好,宠信奸佞,排斥忠良,给国家黎民造成重大的损失与伤害,自己也成亡国奴。
宋徽宗在位期间,重用蔡京、高俅、王黼、童贯、梁师成、汪伯彦、朱勔、李邦彦等一帮奸邪,大肆搜刮民财,横征暴敛,穷奢极欲,荒淫无度。他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社会矛盾因此更为激化,民怨沸腾,多地爆发农民起义,其中方腊、宋江等领导的农民起义更是对宋王朝的统治造成严重的打击。早就窥伺大宋国土的金国此时借机侵略,北宋岌岌可危。赵佶见状火速将皇位传给其子赵桓(史称宋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元年,北宋被金国灭亡,赵佶也和其子钦宗赵桓被金人掳走,最后被俘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受尽磨难,终年五十四岁。
赵佶在政治上乏善可陈,然而他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位时期,宋代的书画艺术达到巅峰。他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画院,增加画院画师的俸禄,以书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将书画家的地位提高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他还曾广泛收集历代文物书画,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让文臣分门别类,著书评论,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给画院注入『文人画』的气质。许多书画大师,如李唐、苏汉臣、米芾等,皆是由此而出,享誉一时。赵佶天资聪颖,惊才绝艳,自身的书画艺术修养极高,由于相关资料搜集丰富,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独辟蹊径,画风、书体至今为人称道。他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四者相结合,强调书画家自身的修养。诗题、款识、签押、印章貌似无关紧要,实则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做法为元、明以后绘画者所纷纷仿效,成为中国文人画的重要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赵佶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更大,独创意识也更强。他创立的『瘦金体』以其独特的美感为世人效仿,为后人追慕。徽宗以前,楷书以王羲之、颜真卿为最,尤其小楷承袭王羲之、王献之二人中正平和之美,成为学书正脉。赵佶以瘦劲挺拔、腴润潇洒的书风,为世人提供了书法审美的另一种可能,拓宽了书法发展的领域,功莫大焉。赵佶起初学黄坚,取其中宫收紧、四面开张的辐射状结构,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吸收其瘦硬潇洒的笔画,并杂糅各家,将腴润挺拔的特点巧妙地植入笔画之中,横划、竖划收笔顿点回锋,撇划如刀,捺划如兰,转折处如斩钉截铁,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的书法共性,又有『屈铁断金』的强烈个性,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其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的草书也十分了得,在学习张旭、怀素狂草的基础上,又以若丝绸飞舞般的线条、收放自如的结构布局营造出如美人簪花、长袖广舒的草书意境,卓然一家,后世鲜有能够匹敌者。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读李煜的词后感叹,李煜若能以作词的头脑和精力来治理国家,又怎会灭国呢?多年后他的后世子孙赵佶也是醉心才情,以致误国,太祖地下有知,不知当做何想?
赵佶传世书迹不多,弥足珍贵,有楷书《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行书《蔡行敕卷》《秾芳诗帖》等,其绘画中也均有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