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大变局,讲的是东汉末年,皇帝带头胡作非为,加上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进而让政府乌烟瘴气,一步步走向灭亡,*终导致黄巾起义爆发、军阀趁机割据独立,随之而来的是战火纷飞,你打我来我打你,一番吞并之后,三支强大的势力*终鼎立了下来,并单独建国,且坚持了几十年,*终司马篡魏,灭掉蜀吴,统一全国的这么一段历史故事。为了让本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作者还融合进一些《三国演义》的内容,合理加入文学的素材,并不影响历史的逻辑,并让当时的历史故事更加的异彩纷呈。
王朝拐点系列,一套10部书,从商朝中期开始说起,剖析中国历史上,前一个强大王朝衰落的原因,并解读新崛起王朝是如何找到切入点,一点点强大并吞噬前一个王朝的,这些变局的内容包括商末周初、周末秦初、秦末汉初、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末唐初、五代十国交替、宋末元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等10个单元。这些王朝大变局的内容,既是对历史品读的享受,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度思考。
我国五千年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的帝王千古流芳,有的帝王臭名昭著。以成康、文景为代表的升平盛世,政通人和常被后人称誉,以秦皇、汉武为代表的雄才大略,文功武德常被史家赞美。而东汉末年的汉桓帝、汉灵帝,已经成了昏庸淫侈,政局倾颓的同义语。所以撰写《后汉书》的班固提出,后代的人要想治国安邦,就应该究其终始强弱之变,以明鉴戒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大统一转为长期分裂,又由长期分裂转为短暂统一的历史转折时期。追述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要从东汉时期说起,正如历史上所有朝代的兴亡一样,一个王朝从建立之始就埋下了使其灭亡的种子,东汉王朝亦不例外。
东汉的历史,从建武元年(25年)刘秀称帝算起,到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汉为止,总共一百九十六年。实际上,从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开始,东汉皇帝便陷于军阀的挟制之中,全国一统的局面也随着瓦解,所以东汉王朝的寿命实际只有一百六十五年。
公元25年,刘秀自立为帝,史称汉光武帝,东汉自此建立。汉光武帝本身是豪强出身,他所依靠的统治集团则是一个以南阳豪强为主的豪强集团,即他所封的功臣三百六十五人,外戚四十五人。东汉朝廷用人,主要从这个集团中选取,皇室宗室的男婚女嫁,也大体上不出这个集团的范围。豪强占有大量土地人口,垄断官位,因此东汉统治集团从形成之始,其内部各豪强就具有严重的土地兼并性和地方割据性。光武帝曾想通过土地政策解决这一问题,但终以失败而告终。豪强势力是东汉建立的基础,同时也正是这一经济政治基础成为了导致东汉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豪强势力在东汉刘氏统治时期不断膨胀,到东汉中后期与外戚相互利用。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政局的一大特征。当时的皇帝走马灯一样地换来换去,大多都是年少无知的孩子。多年以后,太后势力强大,娘家党羽众多,宦官身居宫中,自然也不甘落后。他们都以皇帝为筹码,在宫廷中明争暗斗,把持朝政大权,他们才是当时的真皇帝。
国家到了这步田地,神仙也回天乏力了。当时有一首民谣曰: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已经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天下苍生与日同亡的誓死决心。
在皇帝的昏庸和官吏的腐败下,人民终于无法忍受,聚众起义。巨鹿(今河北涿州)人张角兄弟三人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名举行起义,史称黄巾起义。这次起义所向披靡,给病入膏肓的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虽然被镇压,但是影响极大,从此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同时在黄巾军的影响下,各地的农民武装起义此伏彼起。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方长官、豪强都趁机发展自己的武装,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随着曹操统一了北方,天下逐渐形成三分之势。赤壁之战后,孙权、刘备借机壮大实力,后成为可以和曹操抗衡的南方势力。他们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千秋霸业,但是时光催人老,早年的艰难苦战,已使得他们在建立霸业之后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而来的便是逐步的衰弱,其间虽不乏贤臣良将,但是在君主日益骄奢、朝政日益腐败的现实下,他们也无力回天,终在新的势力崛起之时,不堪一击,亡国毁身。随之,便结束了三分天下之势,天下归一。这也正印证了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本书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这段纷纭历史,其中既有平实的叙述,也有精彩的描写,更有很多疑问的解答和分析。阅读此书,你既可以欣赏纵横捭阖的群舌之战,也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智谋。不管是喜好三国历史之人,还是闲暇之人,认真阅读此书,都将会使你的人生内涵随之丰富深刻。
姜越,女,现年38岁,大学文化,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辅国名臣系列,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
第一章小人乱政,败坏朝纲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统治集团专制制度的必然结果。专制制度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成为一切权力的化身,最靠近权力的外戚与宦官就有了可乘之机。外戚往往利用皇帝幼小而掌握朝政,宦官又利用消除外戚的机会掌权,东汉的统治就在这种腐败的政治中逐渐趋于瓦解。
幼主登基,外戚专政百姓苦003
卖官鬻爵,宦官掌权自断路007
党锢之祸,摧折士流013
引狼入室,灭宦官董卓入京017
第二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将矛头直指东汉政权的黄巾大起义爆发了。这次大起义是东汉晚期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风雨将至,大厦将倾,这时朝廷才派人镇压,黄巾军的主力被东汉政权镇压下去了。但是各地黄巾军仍然在不断战斗,沉重地打击东汉朝廷的统治。在黄巾军影响下,东汉政权走向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有些人着力培养自己的势力,为以后三国纷争打下了基础。
风雨将至,大厦将倾029
黄巾起义,动摇天下033
韬光养晦,终杀董卓038
郭李反目,互不相容042
第三章军阀割据,群雄并起
公元2世纪末,先是爆发了黄巾起义,后是董卓之乱,接着,在讨伐董卓的旗号下起兵的州郡牧守们相互厮杀,战祸迭起,接连不断。汉帝国的一统江山支离破碎,皇帝被玩弄于军阀们的股掌之间。由于战乱,昔日繁华的都市变为荒芜一片,肥沃的土地变为荒野,军阀们以桑葚或螺蚌充军饷,甚至腌制人肉做军粮。
孙坚起兵,彰显将才049
子承父业,孙策雄踞江东052
绍瓒不立,冀州争霸057
胜者为王,袁绍称霸河北062
国富地显,刘璋占领西蜀067
五斗米道,汉中张鲁070
第四章曹操挟帝,统一北方
曹操从加入关东军讨伐董卓时起,就注定了他要成为雄霸一方的非凡人物。他平青州,夺兖州,大显军事才能。公元196年,曹操又强迫汉献帝迁都许昌,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实际上架空了皇帝。同年,曹操以军事编制的形式,推行屯田。终于,曹操成功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
初露锋芒,讨伐忤逆董卓077
大显身手,平青州夺兖州081
雄心渐起,挟天子以令诸侯087
三战张绣,收兵实力大增093
夺取徐州,转危为安098
官渡之战,大败袁军104
北征乌桓,曹操统一北方113
第五章孙刘联合,赤壁抗曹
东汉末年,各地诸侯割据,天下四分五裂。后逐渐形成三股势力,曹操逐渐统一北方,成为北方霸主;孙坚渡江奠定江东基业,在南方成为霸主;与此同时,刘备也在乱世中崛起。当时以北方曹操的实力为最大,江东次之,刘备居末。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力图统一全国。孙、刘在这种形势下,结成同盟,联合抗曹。此间的精彩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承继兄业,孙权守江东125
时逢乱世,刘备壮志难酬130
根基未稳,刘备投奔孙权137
审时度势,孙刘联合抗曹143
斗智斗勇,赤壁之战151
第六章三国鼎立,争霸天下
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后,曹操撤回许昌。此时孙刘两家趁机扩张势力,刘备借得荆州实力大增,后取汉中,逐步建立政权,入蜀称帝。此时曹操、孙权也独霸一方,天下渐成三国鼎立之势。在后来的天下争霸中,风云变幻,世事难定。三国渐入衰败之势,谁将是三国最后的霸主呢?
短暂得志,刘备汉中称王165
重振士气,刘备称帝伐吴173
手足相残,曹丕称帝181
死而后已,诸葛亮治蜀186
顺势而为,孙权建吴称帝196
晚年误国,孙权统治吴国203
第七章司马崛起,一统天下
随着曹魏政权的衰弱,一支曹魏内部的势力司马氏集团迅速崛起。尽管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建立曹魏政权,却也抵挡不了历史发展的脚步,终在三马食曹的进程中灭亡了。此后,司马氏建立了晋朝,经过多次的南征,打击并消灭了反抗势力,逐步灭了蜀国、吴国,最终天下归一。
颓势渐露,曹魏统治213
三马食曹,司马氏的崛起和篡政219
无力回天,蜀汉灭亡225
吴国灭亡,天下统一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