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发展视角的香港社会解读和发展视角的澳门社会解读上下两编构成。上编从香港与内地文明互鉴视角进行探讨,主要包括香港如何服务居民、香港如何善待弱势、香港如何保障居民住房、香港市民如何表达诉求及香港发展如何面对机遇五个方面共13篇论文。下编从澳门博彩业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支配或影响其政治、教育、社会等非经济因素的视角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宏观探讨、个案研究及状态测评三个方面共6篇论文。
前 言
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和澳门回归18周年,在这样一个时刻,梳理并出版我对港澳社会的解读,也算是一种庆祝和纪念。
中山大学的港澳研究,不仅早已有之,而且有其传统和特色。中山大学的港澳社会研究,则起步较晚,2005年可能是其重要时间节点。
2005年,中山大学985工程港澳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正式挂牌。该基地不仅有港澳经济研究、港澳政治研究与港澳法律研究,还有港澳社会研究。该基地总经费为1000多万元,其中港澳社会研究经费有200多万元。
也正是2005年,我从武汉大学到中山大学工作,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主持985工程二期重点项目港澳社会研究。继社会发展研究、社会分层研究之后,港澳社会研究成为我的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港澳社会研究,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在原有的港澳研究中,港澳社会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港澳社会研究不仅会丰富和完善港澳研究,而且会延伸或拓展社会学研究。
港澳社会研究,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对于我们这些内地学者而言,港澳社会是一种异域社会,是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存在些许不同的社会,这无疑会给强调实证的社会学研究带来许多困难。
我对港澳社会的解读之所以从发展视角展开,是因为我的专业研究方向是发展社会学,加之香港和澳门不仅在发展时间上先于内地,而且在发展程度上高于内地。不过,因香港社会与澳门社会存在显著差异,我对香港社会与澳门社会的解读,虽然同是发展视角,但具体探讨各有侧重。
相对内地而言,香港不仅是经济现代化水平明显高于内地的发达地区,而且是社会现代化程度明显高于内地的现代社会。基于这一事实,发展视角的香港社会解读主要从香港与内地文明互鉴的角度展开,于是有了香港如何服务居民、香港如何善待弱势、香港如何保障居民住房、香港市民如何表达诉求以及香港发展如何面对机遇五个方面的探讨。
在发展视角的香港社会解读的13篇论文中,除第一篇是本人应邀于1998~1999学年度在香港浸会大学做访问教授时的研究成果外,其余都是本人2005年以来主持并承担国家985工程项目研究、国家211工程项目研究、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研究及国家高端智库重点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与香港不同,澳门不仅是一个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和谐并存且共同起作用的微型社会,而且是一个博彩业一业独大并起决定或支配作用的社会。基于这一事实,发展视角的澳门社会解读主要从经济因素支配或影响非经济因素的角度进行。宏观探讨、个案研究以及状态测评,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在解读澳门经济对其政治、社会、教育及文化的影响。
发展视角的澳门社会解读的6篇论文,主要是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和澳门理工学院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除此之外,我与澳门的缘分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成果评奖,迄今为止,澳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已进行了四次,我有幸参与三次,其中两次应邀以评委身份参与评奖,一次是我的成果参与评奖并获奖;另一方面是合作办学,我们中山大学与澳门理工学院合作共建了一个博彩教学研究中心,我所参与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合作招收并共同培养博士后。
其实,我对港澳社会的认识和了解还是初步的,有些方面是浅尝辄止,有些方面可能是隔靴抓痒。梳理并出版这部解读,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抛砖引玉,期望借此引来更多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解读港澳社会,也期望借此引来对港澳社会更加深入和更为透彻的解读。
刘祖云,1954年11月生,1972年下乡务农并曾任农村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考入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规划重点教材《发展社会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特约评审专家。先后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学士、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和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到北京大学(1983至1984学年)、香港中文大学(1994)、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97)、香港浸会大学(1998至1999学年)、新加坡国立大学(2000)、台湾政治大学(2002)、澳门大学(2005)、台湾中山大学(2011)等高校访学或访问。199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开始担任高校正处职院长或系主任,1997年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2年为新世纪人才工程省级专家。曾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湖北省社联委员、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先后担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曾牵头创建社会学本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及社会学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到中山大学工作,现为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双聘教授、中山大学城市住房研究中心主任。
前 言
上 篇 发展视角的香港社会解读
香港如何服务居民
香港与武汉:城市社区服务比较
论香港福利新政及其延续
香港如何善待弱势
香港的贫困及救助: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
香港的失业群体及其社区支持
老年社会福利的香港模式解析
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来源比较
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方式比较
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内容比较
香港如何保障居民住房
香港公屋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公屋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对内地的启示
住房保障准入与退出的香港模式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市民如何表达诉求
社会运动的理论解读与香港社会运动的历史演变
香港发展如何面对机遇
一带一路与香港发展
下 篇 发展视角的澳门社会解读
宏观探讨
澳门社会的阶层结构探微
关于澳门中产阶层的若干问题探讨
澳门经济结构与教育结构失衡研究
澳门的贫困援助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个案研究
澳门社团政治功能的个案研究
状态测评
澳门社会和谐状况测评及其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