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健康幸福地长大成人,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呵护一定暗合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家庭关系决定孩子人生的起点。孩子通过内化与父母的情感关系来学习成长,童年的关系模式与长大后的事业、婚恋、养育等,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一个人童年经历的灰暗的心理和创伤会传递到成年,甚至传给孩子,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爱孩子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本书通过焦虑的父母(父母自己),控制的关系(亲子关系),家庭中的力量博弈(家庭关系),爱、期望与伤害,过度的教养:溺爱与放养等5个方面,帮助父母厘清自我、孩子与成长,重新审视家庭关系,实现自我成长与好的教养。
推荐序一
真正学会爱孩子
读完心理咨询专家师晓霞老师的《别让家伤了孩子的心》一书,感觉像看了几十场家庭题材的电视剧,一个个真实的咨询场景好像呼之欲出。师老师用流畅的笔调,通俗易懂地向读者呈现了她是如何与那些有困扰的家庭工作,如何真正帮到家庭中出现状况的孩子,包括家长。
一般来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都会急着寻求帮助,希望能有人开导孩子,却很少想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调整,很少能意识到家庭模式有可能伤到孩子。师老师的这本书,正是从家庭系统观的角度出发,用鲜活的故事提醒、帮助家长们学习科学的教育方式,真正学会爱孩子,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师晓霞老师有扎实的心理咨询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地执着于专职心理咨询工作,尤其致力于家庭咨询,帮助了很多处在困境中的家庭,也因此在这些工作中积累了上千个可供同行学习和借鉴的案例。这本书整合了她多年来的典型案例,在读者看来,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在引起共鸣的同时,更能深刻体会心理咨询师在解决孩子问题及家庭问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心理咨询师身处家庭之外,却又能够理解每个家庭成员,看清家庭的困扰所在。本书中对于不同案例呈现的不同问题的处置,体现了师晓霞老师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深厚功力。
这里不得不提到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我国有13亿多人口,对心理咨询有需求的人很多,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青少年、儿童,涉及社会各个行业及众多家庭,都有心理困惑出现。遗憾的是,我国大约有120万人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却仅有4万人左右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专兼职工作,其中富有工作成效的专业人员不到二分之一,这与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引导,健全全社会心理疏导机制的要求极不相符。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有不足,学者们对咨询理论、方法、技术方面探讨得不少,也有大量出版物,但在案例研究方面却不多,出版的书籍更是少得可怜。
五年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研究所举办培训班,参加者都是已经获得心理咨询国家资格证书的学员,师晓霞老师作为副教授,经我多次邀请前来授课,与学员分享她的案例。课后学员反响强烈,一致认为:她的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有相应的理论支撑,理论与案例联系紧密,让人受益匪浅。
这本书亦是如此,生动的案例,加上贯注专业功力的注解,将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心理咨询的技术融入其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当事人和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人有所帮助。
我想,基于此,这本书一定会引起广大读者的重视,也值得那些获得国家资格证书还没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们学习和借鉴,更会给广大社会工作者、学生家长和中小学教师带来益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田万生
2017年中秋
推荐序二
心有阳光
她是我的亲妹妹,为表示区别,我就叫她小师老师。因为我们家不止一位师老师,其中资格最老的是我们的父亲。我曾经也被人喊过师老师,但时间不长,现在大家叫我酒妈因我女儿小酒之名,我也笑纳成自然。
小师老师当年守在产房外面迎候自己的外甥女,当看到襁褓中的小酒一只眼半睁一只眼半闭,一副睥睨天下的派头时,这位新晋姨妈激动得声音里都带着哭腔。守在门口的还有我们的母亲,她们一同期盼小生命的降临,并且关心我的安危。她们俩的手必然是紧紧握在一起的,不用看我都知道。
这不奇怪,人生重要时刻,以及不那么重要的时刻,甚至鸡毛蒜皮的时刻,总有家人和我们在一起。
小师老师是我们家第二个孩子。作为长女,我先她几年在家里出尽了风头,到她呱呱坠地时,气氛就有点儿平淡,我们的祖母迫切希望新来的小家伙是个男娃,失望之下就显得不那么重视。父亲作为一个孝子,在这一点上却表现出了温和的倔强,他反而待她更好,呵护到近乎宠溺。母亲自然也不在话下。
所以小师老师丝毫没有在我们的家里感受到被忽视,甚至恰恰相反。童年时我们住在乡下,有一次父亲去城里粮站领供应粮,四岁的小师老师闹着要跟去,父亲不忍拒绝,就让她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小心地护着她一路骑行。路上,她小嘴叭叭叭不住地念那些农业学大寨之类的标语,念着念着,忽然领悟到一条真理,她说:爸爸,我发现了,大人都爱吃窝窝头,小孩都爱吃白面馍馍!父亲回家后当作趣闻讲给我和母亲听,全家一起为这个了不起的发现大笑不止。当然,那时候我因为年长一些,已经学会了冷笑,我就大笑中带着一丝冷笑想,还不是因为大家都宠着你,你要是补充一句姐姐喜欢吃二面馍,那就更完美了看,我们家的食物层次是这样的:家长吃窝头,长女吃二面馍(玉米面和小麦面五五混合的一种准高级食物),次女吃白面馍。天经地义,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属于家庭经典笑谈的这个段子,是一面时光的小镜子,照出在那个物质生活清贫的年代,我们家的孩子仍然成长在和煦温暖之中。父母给了我们无尽的爱与关怀,即使在他们自己的人生遭遇困顿的时候,也能竭尽全力遮风挡雨,不让来自外界的寒意侵袭我们的心灵。
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师老师先天养分充足,长成了一个心有阳光的人:如此开朗,如此细腻,如此善意。
小酒更是个幸运的孩子,近水楼台,得到了来自姨妈和小师老师双重身份的关爱。她们俩24小时沟通无障碍,不超过10天一定见面畅聊,每年更是有至少一次长途旅行,随时关照那些成长过程中的小烦小恼。我当然也是幸运的,一边效仿自己的父母,全情投入,用爱与关怀拥抱小酒,一边也享受着姐妹亲情与专业加持尤其是在小酒一头闯进青春期的时候,小师老师给予我们的支撑,自不待言。
作为姐姐,我对她是熟悉的,但是得承认,作为一个心理学的门外汉,小师老师这些年在我眼里又笼着一层陌生的光环。正因如此,我满怀亲切与好奇读了这本书。然而细读下来,更强烈的感觉是触目惊心,平素所见所闻的那些父母与儿女相爱相杀的真实事件,与书中的案例有诸多类似和重叠。如果更多的人由此书而起,用科学的方法和慈悲的情怀,观照心态,调整行为,那些生活中似已司空见惯的无奈与抗拒、伤心与愤怒、沮丧与郁闷、崩溃与绝望,也许可以在我们智慧的辗转腾挪间平顺度过。
所以此时,我更愿意以一个母亲、一个挑剔的读者的身份,期待同样关爱孩子、珍爱家庭的你们,与我一起,翻开这本书,在每一页的淡淡墨香里,遇见小师老师这个心有阳光的人,享受她带来的陪伴和关怀。
师红霞
北京市十大阅读家庭、全国书香家庭成员
2017年11月于北京
自 序
让家真正温暖起来
家长苦恼万分地带着孩子来做心理辅导,却变成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大家一起努力,孩子的问题得以消除或者得到很大改善。这些年,每当此时,我都会在心中叹一声:家,是最能让人感到温暖的地方,也可能成为伤人最深的地方。
一个个案例,一遍遍用不同方式,演绎着这句朴实的话。
为人父母,时常会有我是为你好的武断,时常会忘了自己曾经年少时的迷茫,总是期待孩子飞得更高更远,却没有在意他们需要情感关怀,需要理解,需要一个适合生长的家庭环境。那些呈现在孩子身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是孩子无声的呐喊。
我终于决定,将这些个案经过必要处理之后呈现出来,期待那些已为父母、将为父母的爱孩子的家长,能够认真研读,学习怎样真正地爱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这些案例是故事,又不是故事。看到别人的经历,却隐约看到自己的影子。如若你读到此书中的某处,心中一惊,咨询师怎么知道我家的事,请切莫对号入座,因为这些故事,本就不是哪个家庭独有。倒是要恭喜你,认真读下去,更有针对性地在家庭中进行调整,防患于未然。
故事好看并不是目的,这些类似于咨询实录的故事,我都悉心做出批注,好让读者,包括心理咨询专业初学者、有兴趣人士能够明白咨询如何起效。那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话语,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着咨询师的功力。同样的一句话,语音语调不恰当,语句组织不恰当,说话时机不恰当,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咨询师话不在多,而在于温和直击来访者的内心。
以故事来呈现案例,还有一层提醒:每个故事,都不是对此类问题的绝对解决方案。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家庭有自己独到的气质,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家庭而异。看整个故事,注意到哪些地方触动了自己,尝试着做一点儿练习调整,如此,本书任务就已达成。
感谢我的来访者们,我将我们一起工作的收获分享出来,期待能够让更多家庭未雨绸缪,及时调整,让家真正温暖起来。
这一刻,有很多感谢涌上心头,感谢这些年来一直支持我的师长友人,感谢催促我进行分享的廖晶晶、应莹两位编辑老师,感谢在本书成书过程中倾力相助的亲爱的助理冯驿惟,爱你们。
我的家人,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使我能够心无旁骛,专心完成此书。
于我,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本书出版之时,正值母亲离开四年之际,我的母亲,用她的智慧、豁达和爱,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给了我柔软而坚定的内心。如今她在天堂,当会开心,开心于我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家庭温暖,如同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