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计算机操作系统》从计算机资源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介绍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发展、基本特征、主要功能以及操作系统的结构;第2章介绍了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和程序接口;第3章深入阐述了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进程状态与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死锁;第4章系统介绍了操作系统的调度层次、调度队列模型和具体的调度算法;第5章详细分析了三种基本存储管理方式以及虚拟存储管理方式;第6章是设备管理,对I/O软件的层次结构做了系统阐述;第7章阐述了文件系统管理;第8章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安全;第9章介绍了移动操作系统及其*发展。
(1)本教材是课程组教师在2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针对一般本科院校及应用类本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所编写。
(2)结构清晰,内容精炼,实用。本书本书从计算机资源管理者的角度,按三学分(64学时间)的要求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3)可读性强。通过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丰富对抽象的操作系统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引入贯穿在全文各章节中的教学用操作系统实例分析,进一步增加教材的实践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本书结合当前大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一章节,专门介绍了移动互联背景下的操作系统的原理和特点,以及一些典型应用。
现代操作系统是一个十分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操作系统的设计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总体功能和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真正的操作系统的实际运用,无论对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十分重要。
本书所有参与者都长期工作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第一线,从事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熟悉学生对操作系统概念、原理、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理解程度和疑难问题。为此,本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基础性和先进性;在内容的组织上注重逻辑性、完整性和关联性;在讲解上深入浅出,具有易读、易懂的特点。全书共分为9章,每章开始都包含简明扼要的导语,每章结束都有对该章内容逻辑清晰的梳理和小结,每章都配备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习题,既强调基础概念的掌握,又包含提升能力的问答和综合分析。
本书9章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
第1章介绍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发展、基本特征、主要功能以及结构设计;第2章介绍了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程序接口和系统调用;第3章深入阐述了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进程状态与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死锁和线程;第4章系统介绍了操作系统的调度层次、调度队列模型及调度准则、调度算法和实时调度;第5章详细分析了三种基本存储管理方式以及虚拟存储管理方式;第6章是设备管理,介绍了I/O系统、I/O控制方式和缓冲管理,并对I/O软件的层次结构做了系统阐述;第7章阐述了文件系统管理;第8章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安全;第9章介绍了移动操作系统及其最新发展。
本教材由韩彦岭、李净老师主编,王令群、周汝雁、张明华老师副主编。特别感谢张云老师对全文进行主审,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课程组陈晓峰老师、卢鹏老师给予的宝贵建议。另外,魏聪和高仪参与了若干章节的讨论和校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教材还引用了参考文献中列出的国内外著作的一些内容,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限于编者的水平,错误不妥与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及赐教。
编者
2017年5月
韩彦岭,女,42岁,博士,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专长计算机应用和智能计算。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地方院校能力建设项目等8项课题。发表EI/SCI论文约10篇。合作出版专著一本(《航运大数据》)。
第1章操作系统概论
1.1操作系统概念
1.1.1计算机系统总体结构
1.1.2从不同角度刻画操作系统
1.2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1.2.1无操作系统时代(19451955年)
1.2.2单道批处理系统(19551965年)
1.2.3多道程序系统(19651980年)
1.2.4分时操作系统
1.2.5实时操作系统
1.2.6各种类型操作系统简介
1.3操作系统基本特性
1.3.1并发性
1.3.2共享性
1.3.3虚拟性
1.3.4异步性
1.4操作系统功能
1.4.1处理机管理
1.4.2存储器管理
1.4.3设备管理
1.4.4文件管理
1.4.5用户接口
1.5操作系统结构设计
1.5.1传统操作系统结构
1.5.2客户/服务器模式
1.5.3微内核结构
1.6小结
习题
第2章操作系统接口
2.1用户接口和系统程序
2.1.1用户接口
2.1.2命令解释程序
2.1.3系统程序
2.2系统调用
2.2.1系统态和用户态
2.2.2系统调用
2.2.3中断机制
2.2.4系统调用的实现
2.2.5POSIX标准
2.3小结
习题
第3章进程管理
3.1进程的基本概念
3.1.1程序的顺序执行及特征
3.1.2程序的并发执行及特征
3.1.3进程的定义及描述
3.2进程状态及其转换
3.2.1进程状态及状态转换
3.2.2进程控制块
3.3进程控制
3.3.1进程的创建
3.3.2进程的阻塞与唤醒
3.3.3进程的终止
3.3.4进程的挂起与激活
3.4进程同步
3.4.1进程同步的概念
3.4.2临界区及其管理
3.4.3信号量及PV操作
3.4.4几个经典的进程同步问题
3.4.5管程机制
3.5进程通信
3.5.1进程的通信方式
3.5.2有关消息传递的若干问题
3.6死锁
3.6.1死锁的定义
3.6.2产生死锁的原因和条件
3.6.3处理死锁的方法
3.6.4死锁的预防
3.6.5死锁的避免
3.6.6死锁的检测及解决
3.7线程
3.7.1线程的引入
3.7.2线程的基本概念
3.7.3线程管理和线程库
3.7.4线程的实现
3.8小结
习题
第4章处理机调度
4.1处理机调度的层次
4.1.1高级调度
4.1.2低级调度
4.1.3中级调度
4.2调度队列模型及调度准则
4.2.1调度队列模型
4.2.2调度准则
4.3调度算法
4.3.1调度算法的目标
4.3.2先来先服务
4.3.3短作业优先
4.3.4高优先权优先
4.3.5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4.3.6基于时间片轮转
4.3.7多级反馈队列调度
4.4实时调度
4.4.1实现实时调度的基本条件
4.4.2实时调度算法的分类
4.4.3实时调度算法
4.5小结
习题
第5章存储管理
5.1存储器
5.1.1存储器的层次
5.1.2地址变换和存储保护
5.2连续存储空间管理
5.2.1固定分区管理方式
5.2.2可变分区管理方式
5.2.3覆盖与交换技术
5.3分页存储管理
5.3.1分页存储管理基本思想
5.3.2分页存储管理的分配与回收
5.3.3两级和多级页表
5.3.4分页存储管理的页面共享和保护
5.4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5.4.1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引入
5.4.2分段系统的基本原理
5.4.3分段与分页的比较
5.5虚拟存储管理
5.5.1虚拟存储器的概念
5.5.2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
5.5.3页面置换算法
5.5.4请求分段虚拟存储管理
5.5.5请求段页式虚拟存储管理
5.6小结
习题
第6章设备管理
6.1I/O系统
6.1.1I/O设备
6.1.2设备控制器
6.1.3I/O通道
6.2I/O控制方式
6.2.1程序直接控制
6.2.2中断方式
6.2.3DMA方式
6.2.4通道控制方式
6.3缓冲管理
6.3.1缓冲的引入
6.3.2缓冲的种类
6.3.3缓冲池管理
6.4I/O软件
6.4.1I/O软件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6.4.2中断处理程序
6.4.3设备驱动程序
6.4.4设备独立性软件
6.4.5用户层I/O软件
6.5设备分配
6.5.1设备分配用数据结构
6.5.2设备分配原则
6.5.3设备分配算法
6.6磁盘存储器管理
6.6.1磁盘性能
6.6.2磁盘调度
6.6.3提高磁盘I/O速度的方法
6.7小结
习题
第7章文件系统管理
7.1文件系统的概念
7.1.1文件
7.1.2目录
7.1.3文件系统
7.2文件的逻辑结构
7.2.1文件逻辑结构的形式
7.2.2文件逻辑结构的类型
7.3文件的物理结构
7.3.1顺序文件
7.3.2链接文件
7.3.3索引文件
7.4文件目录管理
7.4.1文件的组成
7.4.2文件层次目录
7.5文件存储空间管理
7.5.1空闲表
7.5.2空闲链表
7.5.3位示图
7.6文件的共享机制
7.6.1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
7.6.2利用符号链实现文件共享
7.7文件系统性能
7.7.1文件系统的可靠性
7.7.2文件系统性能的优化
7.7.3文件的保护机制
7.8小结
习题
第8章操作系统安全
8.1安全性概述
8.2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8.2.1病毒和蠕虫
8.2.2逻辑炸弹
8.2.3特洛伊木马
8.2.4隐蔽通道
8.3安全策略与模型
8.3.1机密性安全模型
8.3.2完整性安全模型
8.4安全机制
8.4.1认证机制
8.4.2访问控制
8.4.3加密机制
8.4.4审计机制
8.5小结
习题
第9章移动操作系统
9.1移动操作系统概述
9.2移动操作系统发展现状
9.3移动操作系统发展趋势
9.3.1Web化成为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未来发展新方向
9.3.2智能操作系统促进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
9.4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