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音乐轻松学"系列中的《民间歌曲》分册,是一本浅显易懂的中国民间歌曲学习教材,旨在帮助国际友人快速入门,掌握中国民间歌曲的演唱技巧,了解中国的声乐艺术文化。旋律方面,本书选取了广为人知的版本。歌词方面,本书对不同版本进行了订正,去除了一些与时代脱节的内容,力求呈现珍贵的内核和朴实的情感。伴奏方面,本书选取了既有丰富色彩又不至于艰涩难懂的版本。还有一些曲目从未有过好的钢琴伴奏谱,我们邀请青年作曲家进行编配,从而弥补了这一遗憾。至于范唱,则由目前中国非常有实力的青年歌唱家们完成。书中还提供了歌曲解说、演唱示范、钢琴伴奏的教学视频,以期让学习者学得更轻松、更有兴趣。
《中国音乐轻松学》系列图书由中央音乐学院多位著名教授领衔编写,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和国际标准的五线谱来教授中国音乐。本系列图书旨在让外国学习者在掌握规范的中国音乐演奏、演唱基本技巧和多首经典曲目的同时,对相关中国文化背景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图书所选的曲目多来自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或是中国当代的创作乐曲和歌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了给学习者提供直观的范例,教材还专门设计和拍摄了大量的演奏示范图片和视频。系列图书及配套教学视频本着科学、简明、直观、有效的原则来编写和制作,可以让学习者愉快、轻松地学习和欣赏中国音乐。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关系到世界的未来发展。充分的、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可以跨越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可以超越冲突,化解矛盾,推动人们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 音乐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丰富多样的旋律、节奏和音色,饱含着世界各国人民独特的情感体验与生活感悟。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不仅能够沟通情感,也能联结心灵。 中国与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系统地学习西方音乐,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与灵感,极大丰富发展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但迄今为止,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尚未被世界人民所充分认识和了解,也从未有过一套教授外国人学习中国音乐的专业教材,一套系统、科学的音乐教材可以让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更有效、更深远,也能让中外音乐文化实现更为深入的互学互鉴。 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中央音乐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制作、出版的这套《中国音乐轻松学》系列教材,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音乐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彼此分享、共享快乐。我相信,这套教材将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国际化的教育与文化平台,帮助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的丰富与美好,启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在学习中携手同行,共同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丰富与繁荣发展。(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俞峰)
雷佳,女高音歌唱家,"新国风音乐"发起人和实践者,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获博士学位。从艺以来,在多项中国歌唱比赛获奖。在掌握传统声乐技术的同时,以探索新技术、新题材、新风格为使命,演唱曲目涵盖古曲、民间歌曲、传统戏曲、歌剧、实验音乐等。在诸多重要的外交场合担任主唱,其音乐作品被赠送给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各国政要和使节。主演歌剧《木兰诗篇》《运河谣》《再别康桥》等,以及3D歌剧电影《白毛女》。曾震宇,高男高音、昆曲旦角,艺术制作人。先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后赴德国、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学习。曾任武汉音乐学院教师、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访问研究员等。师从薛正康先生学习昆曲。曾在多个大学开设"昆曲演唱"课程,并在电台、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平台普及昆曲。后赴欧洲学习西方古典声乐,师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Nicholas Clapton教授及声乐指导David Mason先生。
基本知识 / 1第一单元 语音和声调 / 11第一课 声母和韵母 / 14第二课 声调 / 17第二单元 意群和重音 / 21第一课 意群 / 23第二课 重音 / 25第三单元 地域风格 / 31第一课 江苏民歌《茉莉花》 / 33第二课 河北民歌《茉莉花》 / 38第四单元 北部民歌(一) / 49第一课 东北民歌《摇篮曲》 / 51第二课 山东民歌《包楞调》 / 56第五单元 北部民歌(二) / 63第一课 陕西民歌《赶牲灵》 / 65第二课 山西民歌《会哥哥》 / 72第六单元 南部民歌(一) / 79第一课 江苏民歌《紫竹调》 / 81第二课 福建民歌《风吹竹叶》 / 88第七单元 南部民歌(二) / 93第一课 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 95第二课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 100第八单元 中部民歌 / 107第一课 湖北民歌《薅黄瓜》 / 109第二课 湖南民歌《四季花儿开》 / 116第九单元 少数民族歌曲 / 123第一课 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 126第二课 塔塔尔族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 / 132附录一 容易误读的声母的发音技巧 / 139附录二 容易误读的韵母的发音技巧 / 141附录三 其他汉语拼音知识 /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