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古国之一,从古至今累积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可以被称为国之瑰宝。这些国宝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凝聚着民族智慧和传统精神,承载和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国宝文物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这些文物的发掘与珍藏,对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类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从北宋中期开始,我国的金石学兴起,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逐渐扩大到各种古代器物,统称为古器物或古物。到了明清时期,人们普遍使用古董或骨董的名称,清乾隆年间又开始使用古玩的称呼。直至20世纪30年代,社会上开始使用文物一词,其涵盖范围包括各种古代器物、书画、石刻,以及一切不可移动的遗址和宝藏。
一般来说,不同类别的文物,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古代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状况。比如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直接反映古代社会的变革、青铜制作技术的进步,以及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态。总的来说,古代文物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特别是针对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人类,每一件古代器物都是后人了解、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文物的类别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不可移动和可移动两大类。不可移动的文物包括古代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庙以及石刻等,可移动的文物包括古器物、古文献、古书画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古器物,比如青铜器、玉器、铁器、陶器、瓷器等,国宝级器物多出自这一类别。
自清代以来,许多国宝遭受了惨重的浩劫。从清末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大肆来华搜刮国宝文物,在紫禁城、圆明园、中海、南海、北海、颐和园等地强抢掠夺,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的宝物已数十万不止。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各国对华的文化掠夺屡见不鲜,多是以探险、考察的名义在我国境内进行探宝活动,足迹遍布新疆、甘肃、内蒙古、东北和台湾等地,使大量中国古代珍贵器物流失到国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流落海外的文物多达数百万件,散布于全球47个国家,被收藏在国外200多座博物馆中,还有一些私人收藏的国宝文物,甚至不为世人所知。
中国是文明古国,各朝各代遗留了许多珍贵文物,成为令后世人遐想景仰的神秘财富。如今已经面世的古代文物数量众多,国内各地博物馆中多有国宝级的镇馆之宝,它们历史悠久,造型奇特精美,尤其是背后的曲折故事和神奇经历,更引得无数参观者驻足流连。
本书以国宝文物的价值为主线,以收藏地域为纲,分别记录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情况、来历、馆藏,以及艺术价值和背后的故事。从华夏文明的重器国宝,到流失海外的瑰宝文物,历数吴越文化、中原魅力、齐鲁风韵、丝绸之路、滇川风情的各类宝物,此外还有海峡两岸的国宝传承、神秘宝藏的历史遗珠等。内容详实丰富,故事引人入胜,在获得国宝知识的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非同一般的阅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