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可心的非常夏日》是儿童文学作家李牧雨创作的又一部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长篇儿童小说,《白马可心的星空》的姊妹篇。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成都银杏小学五(1)班的孩子们经受了异乎寻常的惊吓。由于家长纷纷参加了救援队到灾区救灾,不能到学校接孩子,学校承担起了照顾同学们的责任,孩子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开始救灾:他们瞒报年龄想参加志愿者队伍,没有成功;他们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灾区急需的收音机;他们主动为灾区募捐;他们跑到献血站缠着医生献血;有同学扛着DV把成都大街小巷中激动人心的景象拍了下来;还有的偷偷跑到灾区去寻找自己的小伙伴……共同的灾难让他们对命运充满了爱心。复课后,班里转学来三个灾区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们教给孩子们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法,纠正他们与灾区小伙伴相处时的误区。在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共同的努力下,在这个非常夏日里,孩子们目睹、经历了许多感人的瞬间,这个夏天,他们长大成人。
代序
孩子的高度就是国家未来的高度
○李牧雨
5·12汶川大地震离我们近十年了。
十年,短暂而又漫长。
就是当年重灾区汉旺镇罗汉寺刚刚出生的那108个罗汉娃,到今年也快十岁了,上小学三年级了。
十年前,作为一个生活在成都的地震亲历者,2008年6月初,在第一批次第一时间进入灾区采访和参与救援后,回到单位,坐在办公桌前,望着堆积如山的采访资料和各种新闻报道,止不住泪水长流。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也就是2008年6月底,在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和亢奋之中,我在春熙路的一家街头咖啡馆里,写出了这本长达14万字的长篇儿童小说这《白马可心的非常夏日》。
至今想来,我觉得那不是我写的,而是从空中伸出来一双大手,握住我的手,写下了这所有的文字。
这些文字,大多浸着泪水一起流出。
当时一家著名媒体曾打出一个响亮的标题:汶川大地震,震出一个新中国。这句话对于那些在地震中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幸存者来说,对于整个2008年5月都奋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安慰,也是一个划时代的价值判断。这种崭新的时代印记,被当时的无数诗文、新闻特写、影视镜头记录了下来;而其中尤其激动我的,促使我第一时间拿起笔来的,却是那些在地震中和地震后表现出惊人的牺牲精神和勇敢承担精神的孩子们。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在生长,在崛起。有的孩子在地震中用自己弱小的身躯为别人撑起了生的希望;有的孩子积极参与救援,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与担当;有的孩子热心抚慰从灾区撤离到城里的受灾同学,用自己的爱与善良为他们重建希望、重建心灵的安全与幸福。面对灾难,中国人选择了坚强,而人群中最柔软、最脆弱的一群孩子们,也选择了坚强。不论是身处灾区、正遭受着无尽创痛的孩子们,还是次灾区或非灾区的孩子们,都呈现出惊人的勇敢和坚定,表现出动人的利他精神和善良品性。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崇高力量。
灾难中的孩子需要救援,灾难过后,受伤的孩子们的心灵更需要抚慰与救助。我们欣慰地看到,无论是孩子或大人,无论是社会或学校,人们都在尽自己的努力想使孩子们尽快恢复心灵的安宁、生活的平静。震灾很快会过去,激情也会很快过去,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在非常时期呈现出来非常震撼人心的力量,那是来源于我们内心的伟大品质。
所以,让我们把崇高的敬意和无尽的爱心,献给那些在地震中爆发出巨大精神力量的孩子们。
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孩子,你得蹲下身来,降低自己的高度,采取与他们相同的角度看世界,这样你才会真正了解他们。但是,在这次大灾难面前,大人们发现,不是我们要蹲下身去, 而是要站起来,尽量地踮起脚尖,仰起头来,仰望我们的孩子,仰望他们在灾难面前用精神构筑起来的万里长城,仰望我们的未来。
孩子的高度,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高度。
有这样的孩子,有这样的新一代,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引 子 /1
第一章 灾难降临 /2
第二章 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 /10
第三章 不眠之夜 /21
第四章 珍娜和节郎 /32
第五章 特别行动小组 /48
第六章 漫长的一天 /63
第七章 捐款风波 /76
第八章 那些花儿 /90
第九章 找到节郎了 /101
第十章 震后综合征 /114
第十一章 体育馆里的珍娜 /127
第十二章 班上来了新同学 /141
第十三章 三个奇怪的孩子 /151
第十四章 请跟我回家 /163
第十五章 在新的家庭里 /176
第十六章 记住,要微笑 /188
第十七章 你没有权利软弱 /198
第十八章 对不起,妈妈 /209
第十九章 于小强不见了 /220
第二十章 不再孤单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