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仅让一个人有思想,也让一个企业有灵魂。这样的企业家,才能带领企业智慧而坚定地走向未来。顺丰创始人王卫从底层起家,一手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快递王国,这过程中他所感悟的人生心得与积累的经营经验,值得很多人学习和借鉴。本书记录了王卫的创业历程,分析了他独特的经营与管理理念,为你展现一个企业家的风采,为创业者和经营者带来难得的价值分享与成功经验。
自古以来,商界犹如江湖,各方豪杰带着不一样的情怀和使命,凭各自的优势打拼下一方天地,成为某个领域的代表人物。
这些人性格迥异。有人桀骜不驯,在媒体上保持真性情;有人开始以导师自居,对年轻创业者传道授业解惑;有人礼貌周到,对待公众永远维持嘴角的弧度;也有人绯闻与花边齐飞,开始成为镁光灯追逐的焦点。
江湖里,拥有盛名的,不一定是最顶级的高手。商界亦然。
有这样一位孤独客,低调至极,不仅愿意接受自己榜上无名,甚至在自己企业的内刊中都不太爱现身。他的企业也同他的人一样,不喜广告,从不进行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
他是顺丰速运的创始人王卫,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法徒,他从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什么,也不认为成功值得沾沾自喜。
1993年,23岁的王卫创立顺丰速运,3年时间便基本垄断了华南市场。2003年,顺丰速运已经全面占领市场,成为国内首家用飞机运送快递的公司。而直到2010年之前,这位年轻的“武林高手”都没有在媒体上露过面。
2010年,有敬业的“狗仔”成功混入顺丰香港网点做起了快递员,一天派发300个包裹,最终见到了王卫,拍到了他的一张正面照。这是创业18年来王卫首次曝光。
高手之间,王卫的名气早就广为人知,很多商界大佬都对他交口称赞。21万低学历的一线快递员,是公认最难管理的团队,但是王卫却对这些人做到了最好的人心凝聚。
他将砸广告的钱省下来,为员工发福利,让每一个为他工作的人有体面的工资,因此他们会更好地做事。品牌的影响力本就不是广告堆砌出来的,而是服务打造出来的。
商界江湖风向不定,河东河西变化无穷。这位低调的企业家依旧在以最踏实的步伐向前行进。希望如此稳如磐石的人,可以处变不惊,以不变的韧性,在风云激荡中坚守自己的版图。
1.从背包开始
人生,是一场变幻莫测的旅途。明智的人,总是选择在适当的时候隐忍,就像猎豹伏击猎物一样,悄无声息地慢慢靠近,长时间地躲在草丛里,只为了全力出击的那一个瞬间。
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快递行业的发展。有人说,是马云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时代,那么在快递行业,也有一个令马云最佩服的人。他就是王卫,顺丰速运的创始人。王卫曾经说过一句话:“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之所以能够说出这句话,是因为王卫自己也是从收派员开始做起的。当时,人们还将这样的人称做“背包客”。
王卫是个“七零后”,出生于1971年。他的家乡是上海,王卫就在这座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尚之都,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里出生。不过,在王卫出生的那个年代,国家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那时的上海,还不像如今这样繁华璀璨。
王卫的父母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他的父亲是一名俄语翻译,母亲则在江西的一所大学里担任老师。王卫的人生就是在书香中渲染的。父母的斯文与儒雅,给了他宠辱不惊的淡定气质,他也从父母的身上遗传了聪慧的基因。
7岁是王卫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一年,父母带着他离开生活了7年的故乡,来到了香港定居。那时的香港,早已经是一个繁华世界。还是一个孩子的王卫,浸染在这样的环境中,潜意识里已经有了追求更好生活的念头。
他在香港的学校里一直读完高中,之后没有选择继续深造。创业的念头已经在王卫心中扎根了很久,终于到了长大成人的这一天,他像一只刚刚羽翼丰满的小鸟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翅翱翔。
第一次踏入社会的王卫,来到了广东省南部的顺德。这里是佛山市的5个行政辖区之一,是一处由江河冲击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也是佛山市与广州市联系的重要核心区域之一。
踏入社会,距离创业还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在顺德,王卫来到叔叔的印染厂,在叔叔手下做了一名小工。不过,创业的火苗,始终燃烧在他的心里。做小工期间,他也多次尝试过创业,不过都属于小打小闹,没有搞出什么名堂。
香港是巨大的商业圈,生活在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浸染在浓厚的商业氛围里。在香港生活多年,王卫已经具备了一名商人的基本眼光。他所缺少的,只是一个机遇而已。
20世纪90年代初期,王卫的机遇终于到来了。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他说:“要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国民经济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
这番话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市场基础。很快,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了整个中国,一轮改革开放热潮轰轰烈烈地揭开了帷幕。
受邓小平南巡的影响,香港有8万多家制造工厂向北迁移,来到大陆扎根。其中,有5万多家工厂将厂址选定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出的工厂,几乎在同一时间开业。用当时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的话说:“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开张,天天都是鞭炮不断。”
许多来到广州定居的工厂,为了方便生产和经营,大多选择了“前店后厂”模式。也就是说,前面是用于经营的店铺,而店铺后面就是用来生产的工厂。与此同时,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的信件往来也开始变得频繁。
不过,在广州的贸易迅速崛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信件或是物品传递上的难题。因为香港与广州分别属于不同的关税区,信件和物品的邮寄最快也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如果在广东的工厂急需某个急件,也必须经历漫长的报关过程,这个过程最少需要一个星期。如果需要一些第二天就使用的东西,也只能无奈地等待。
于是,有些人干起了专攻保税物流的业务,然而依然没有办法将等待的时间缩短。与传统的从事物流行业的人相比,王卫的眼光开阔了许多。当意识到香港与广州之间邮件传递慢的现实之后,他开始寻找一条与众不同的出路,这便成为王卫创业之路的开始。
起初,他的生意规模并不大,只是受委托人的托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带一些货。这大大缩短了物品和信件传递的时间。许多人发现了这样做的便利,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委托王卫替自己传递邮件。
王卫开始了频繁往来于香港与广东之间的生活。由于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他每次往返香港与广东时需要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一开始,他只需要一个背包就能装下全部的物品,后来不得不扩大成拉杆箱。很快,每次需要王卫传递的物品,就连拉杆箱也装不下了。直到这一刻,他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这项业务也许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商机。
在下决心创业之前,王卫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做了一番冷静的分析。他的父辈没有过经商的经历,不能给予他任何经商方面的经验。在叔叔那里,学到的大多是印染方面的知识,不过至少也耳濡目染了一些经商的技巧。
因此,他想要创业,不能选择那些资本投入巨大的行业。而且,因为没有销量很好的货源,他也不能选择贸易型行业。至于生产型行业,更是他无法触碰的。这一行业不仅需要建设工厂,还要引进大量的设备,这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
其实,对于创业资本并不丰富的人来说,最简单的贩卖业,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例如从小本经营开始,在批发市场采购一些物品,再拿去零售,赚取中间的差价,如果经营得当,也能获得可观的利润。但王卫没有选择贩卖业。为广东和香港之间的商人做“挟带”生意,是个投入很小,可操作性又非常大的生意。往返香港和广东几次之后,王卫很快就从中摸出了门道,这才有了顺丰速运。
1993年,22岁的王卫正式结束了打工仔的生活。他向父亲借了10万元钱,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公司。
10万元对于当时的家庭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可父亲相信自己儿子的能力和商业眼光,也愿意给他一次尝试的机会。在父亲的支持下,王卫如同开始追捕猎物的猎豹,在事业的道路上飞奔起来。
顺丰速运创立之初,加上王卫总共才6个人。王卫自己也是快递员的一分子,他们一共开辟了三条重要的快递路线,分别是顺德到香港的陆路口岸、番禺到香港的快船以及番禺到澳门的快船。
顺丰速运最初的办公地点位于香港太子的钵兰街,总共只有几十平米大小的店面,主要用来接货和派货。
工作起来的王卫,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每天,他至少要工作15个小时,并且一直将这个习惯保留了下来。和所有快递员一样,他也是背着背包,拖着拉杆箱奔波于香港、澳门与广东之间运货。
很快,顺丰速运的规模就进行了扩大。公司人员也从最初的6个人增长到十几个人。王卫把这些人都当做自己的“战友”,每天,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除了接货与送货之外,王卫每天考虑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怎样扩大顺丰的业务量。
每天,顺丰速运的所有快递员都有一个相同的任务,那就是跑市场。在王卫的带动下,每个快递员都卯足了劲儿去拼,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王卫的勤奋,也给当时在钵兰街的邻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记得,每天清晨,王卫的身影就会出现在自己顺丰速运的店铺里,一直到深夜才会离开。
在王卫创业的时候,钵兰街上几乎还没有什么人。因为他的主要业务是收发货物,因此这条街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大货车。当看到王卫的生意有起色之后,别的物流公司也陆续将店面设在了这里。钵兰街上的物流公司越来越多之后,其他的生意也陆陆续续地进来,出现了从事各行各业的店铺。因此邻居们都觉得,是王卫带旺了整条钵兰街。
就这样,王卫在工作之余的思索中发现了商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路。没有任何的技巧,他们日复一日地在市场一线重复着、奔忙着,小小的背包和拉杆箱里,承载着王卫和伙伴们最初的梦想。量变的累积中渐渐发生了质变,他们在这样辛劳而枯燥的重复中夯实了市场基础,顺丰的生意有了起色。与此同时,王卫的人生也渐渐偏离了曾经的轨迹,有了崭新的方向和更宽广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