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学位硕士核心课程系列教材:金融风险管理实务》借助于现实中的相关案例,首先对理论和实务中常用的七大类金融风险管理策略作了深入浅出的界定和分析;然后,《经管类专业学位硕士核心课程系列教材:金融风险管理实务》以大篇幅,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应用各类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品工具,对当前金融风险管理中*常用、*前沿、*复杂也是创新性*丰富的分散化策略、套期保值策略、搭配策略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且贴近于现实的详细阐释和模拟演示;*后,仍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设计与实施以及绩效评估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
《经管类专业学位硕士核心课程系列教材:金融风险管理实务》可作为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实务领域的工作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
曾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喜欢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其实,用这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或者情绪形容金融风险,恐怕是再贴切不过了,因为金融风险时常兼具着“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它可能会像“天使”一样带来无比繁荣的美好未来,也可能会像“魔鬼”一样带来巨大危机的悲催梦魇。华尔街的繁荣与衰退的轮替,已对此做出了最好的现实版的诠释:曾几何时,不断创造财富神话的华尔街是那样地为无数全球最杰出的青年才俊所神往。可惜好景不常在,曾经无限辉煌,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洗劫后至今仍没有恢复元气的华尔街,不正是金融风险那“天使”和“魔鬼”双重面孔的真实写照吗?
人类的天性通常会喜欢“天使”而憎恶“魔鬼”,甚至对“魔鬼”充满着恐惧。那么,金融风险的“天使”和“魔鬼”角色可否被操控?谁能操控?又如何操控呢?为此,我们首先需要依次弄清楚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必需的吗?金融风险管理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什么?
问题l:什么是金融风险管理?
其实,这并没有标准答案,但这里仍可以给出一个描述性定义:根据金融风险的辨识、度量,分析、确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状况,再结合预先设定的金融风险管理规划与目标,选择、确定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然后,依据选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应用金融创新和金融工程技术,选择或设计相应的金融工具,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金融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用以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有效调控金融风险及其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①、实现金融风险管理目标。上述这种循环往复、连续动态的行为或过程,就是所谓的金融风险管理。可见,金融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概括起来,上述过程由七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也可以看成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七个基本程序: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风险辨识与度量,风险管理目标的修正,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设计与实施,风险管理的监控与预警,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反馈与调整。显然,其中的风险辨识与度量和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设计与实施两个环节,是金融风险管理最核心、最重要、最复杂的部分。而且,风险辨识与度量属于金融资产定价的范畴,因而一直是金融学研究的永恒主题;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设计与实施所涉及的问题,恰是目前居于金融研究与实践前沿阵地的金融创新、金融工程的主要用武之地②。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务操作中,金融风险管理并不一定会严格按照上述次序运转,其中的各个环节也未必会单单影响紧随其后的环节。相反,几乎每个环节都可能对其他环节产生影响,因此金融风险管理是一个多方向、多角度、有反馈、有调整、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另外,七个环节在实际运行中也并非千篇一律、必须全部同时存在,而是可以根据各个主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减或调整。当然,完全、准确地按照上述程序进行正常运转时,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
张金清,1965年生,山东人,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金融创新研究生开放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金融风险管理、数理金融、金融工程、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行为金融、经济金融中的非线性问题分析等。
主要成果及著作:目前,已经在《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数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撰写专著和教材3部;主持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与研究生教育创新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近20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余项;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博士论文奖、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余项。
第一章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概述
引言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一、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定义和特征
二、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类型
第二节 金融风险预防策略
一、金融风险预防策略的定义与特征
二、金融风险预防策略的主要方法
三、金融风险预防策略的评价
第三节 金融风险回避策略
一、金融风险回避策略的定义与特征
二、金融风险回避策略的主要方法
三、金融风险回避策略的评价
第四节 金融风险留存策略
一、金融风险留存策略的定义与特征
二、金融风险留存策略的主要方法
三、金融风险留存策略的评价
第五节 金融风险转移策略
一、金融风险转移策略的定义与特征
二、金融风险转移策略的类型
三、风险转移策略的评价
第六节 金融风险搭配策略
一、金融风险搭配策略的定义与特征
二、搭配策略的作用与方法
三、金融风险搭配策略的评价
第七节 其他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一、不作为策略
二、补救策略
第八节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比较与分析
【专栏】第九节 基于三个典型案例对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认识
案例1.1:“国储铜”事件——预防策略的不完善
案例1.2:美国新英格兰银行倒闭事件——分散化策略的缺失
案例1.3:北岩银行挤兑事件——回避策略和补救策略的运用不当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第二章 分散化策略的设计与案例分析
引言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分散化策略的基本原理
一、分散化策略的理论基础
二、分散化策略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分散化策略的案例分析
一、分散化策略案例的背景与问题描述
二、分散化策略的方案设计与实施结果分析
三、分散化策略案例总结
第三节 对分散化策略的进一步探讨——BlackLitterman模型
一、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在金融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二、BlackLitterman模型的一般原理
第四节 分散化策略的评价
【专栏】第五节 AIG巨亏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第三章 套期保值策略的设计和案例分析
引言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套期保值策略的基本原理
一、套期保值策略的一般原则
二、套期保值策略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三、套期保值策略效果评估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基于远期的套期保值策略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远期套期保值策略的一般方法
二、利用远期利率协议进行套期保值的案例分析
三、利用远期外汇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案例分析
四、基于远期的套期保值策略评述
第三节 基于期货的套期保值策略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的基本原理
二、基于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策略与案例分析
三、基于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策略与案例分析
四、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的评述
第四节 基于互换的套期保值策略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互换套期保值策略的基本原理
二、利用利率互换进行套期保值的案例分析
三、利用货币互换进行套期保值的案例分析
四、利用信用互换进行套期保值的案例分析
五、基于互换的套期保值策略评述
第五节 基于标准期权的套期保值策略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期权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
二、以单向风险对冲为目标的期权套期保值策略案例分析
三、以双向风险对冲为目标的期权套期保值策略案例分析
四、标准期权套期保值策略的评述
第六节 基于奇异期权的套期保值策略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利用障碍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的案例分析
二、利用亚式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的案例分析
三、利用篮子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的案例分析
四、其他奇异期权在套期保值策略中的应用简介
五、基于奇异期权的套期保值策略评述
第七节 不同类型套期保值策略的比较
【专栏】第八节 基于两个典型案例的套期保值策略应用分析
案例3.1: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后的对冲行为
案例3.2:奇异期权套期保值——中信泰富澳元套期保值事件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第四章 搭配策略的设计与案例分析
引言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搭配策略概述
一、搭配策略的主要类型
二、搭配策略实施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模拟基本金融工具损益的搭配策略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合成期货策略与案例分析
二、合成期权策略的设计
三、组合保险策略的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三节 实现特殊损益目标的搭配策略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领子期权策略的设计与案例分析
二、蝶式期权策略的设计与案例分析
三、跨式期权策略的设计
四、其他常见策略的简要介绍
第四节 不同类型搭配策略的比较
【专栏】第五节 深南电期权合约巨亏事件解析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第五章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与绩效评估
引言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
一、金融风险管理策略选择的基本原则
二、金融风险管理策略选择的一般步骤
三、金融风险管理策略选择的案例分析
第二节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方案设计
一、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
三、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方案设计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方案执行
一、不同层次主体的风险管理职责
二、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方案执行的组织体系有效性
三、信息流动的有效性分析
四、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第四节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实施的绩效评估
一、风险调整的绝对绩效评估方法
二、风险调整的相对绩效评估方法
三、各种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
【专栏】第五节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事件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附录 东航期权套期保值巨亏案例分析
一、引言
二、案例背景
三、东航套保策略解读
四、套保巨亏成因考察——来自各方的质疑
五、昂贵的教训——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套期保值
案例 使用说明:东航套期保值巨亏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的与用途
二、启发思考题
三、理论依据
四、案例关键要点
五、课堂计划
案例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经管类专业学位硕士核心课程系列教材:金融风险管理实务》:
在实际操作中,还可能要面临和处置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临近到期日时,衍生工具价格波动一般较大,若套期保值者选择提前平仓而非到期交割,套期保值效果可能会大受影响。对此,套期保值者可以选择到期日在套保对象处置日之后1—2个星期的衍生品作为套期保值工具。(2)套保对象处置日很远时,考虑到市场中衍生品的到期日均较近,且到期日较远的衍生工具市场流动性不足,可采取滚动购买一系列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交易时间可相连的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使该系列衍生工具的最晚到期日与套保对象的处置日期相匹配。
3.交易方向和头寸最优
这一原则要求基于套期保值目标和风险度量方法,结合相关风险因子对衍生工具价格和套保对象价格的影响特征,确定衍生工具的最优交易方向和交易头寸。需要指出的是,风险最小化、Sharpe比率最大化等不同套期保值目标下最优交易方向和头寸一般不同;而即使是同一个套期保值目标,选择波动率、VaR等不同风险度量指标时,得到的最优交易方向和头寸也可能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