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化学教材图示解读(第1学期)》由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编写的一本化学区本教材。
《上海市初中化学教材图示解读(第1学期)》内容以图示解读的方式解析初中化学教学核心内容,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降低教学难度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是信息、材料、能源、环境、海洋、生命和空间等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化学广泛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为载体,使学生经历阅读、思考、实验、交流、讨论、质疑等过程,为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启迪科学思维、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奠定基础。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课程内容的精彩纷呈,以此为载体的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也需要教学中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和高效率。
图示作为一种交流方法,贯穿古今,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是信息社会的显著特征。海量的信息需要多种表达方式,信息的迅速传播也必然需要多种媒体和渠道。在学生的视觉世界里,图像化的特征(各种图标、图解、图像)成为学生了解和接触世界的重要方式。
化学学科知识的多样性和抽象性等特点,使图示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示可以把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宏观认知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微观知识的理解。在化学教学中,图示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它在提高学习兴趣、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形式思维是透过事物的具体特征,把握其内在规律和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辨证思维是学习主体按照辩证法所进行的思维。在初中学生形式与辨证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采用图示法强化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海市初中化学教材图示解读》凝聚了上海市杨浦区教研与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是“创智课堂建设”思考、研究与实践的产物。它与现行的上海市初中化学教材同步匹配,以丰富、生动的图示呈现内容,并且关注图示背后蕴含的逻辑,兼顾图示、说明与活动、训练的匹配,是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蒋余泉,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秉承科学研究、师资培养和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教研理念。参编(担任副主编)《思通化学教程九年级化学竞赛教程》《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二学期)》《动手学化学(九年级)》;参编《上海市初级中学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研究和实践》;参与市级课题《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实践与应用》《区域建构“有效课堂”运行机制与保障体系的研究》《区域推进“创智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加强高中实验教学的路径研究》。连续十一年参与杨浦区实事项目《网上公益学堂——名师辅导》讲座活动。长期负责并组织杨浦区“百花杯”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和“小荷杯”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直接指导杨浦区初三化学教学联合体教学研究,带领初三化学教学教师团队共同成长,使杨浦区初中化学学科在上海市初三升学考试中的成绩一直处于高位稳定。
《上海市初中化学教材图示解读》是杨浦区初三化学教学团队在长期进行课堂教学中建构策略、图解策略、预设策略、转化策略的研究成果之一,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2 走进化学实验室
1.2.1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2.2 怎样进行化学实验
1.3 物质的提纯
1.4 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
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2.1.1 空气的组成
2.1.2 构成物质的微粒
2.2 神奇的氧气
2.2.1 氧气的性质
2.2.2 氧气的制取
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2.3.1 化学式
2.3.2 物质的量
2.3.3 质量守恒定律
2.3.4 化学方程式
第三章 走进溶液世界
3.1 水
3.2 溶液
3.2.1 物质的溶解性
3.2.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3.2.3 溶解度
3.2.4 物质的结晶
3.2.5 溶质的质量分数
3.3 溶液的酸碱性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4.1 燃烧与灭火
4.2 碳
4.2.1 碳的单质
4.2.2 二氧化碳
4.2.3 一氧化碳
4.2.4 碳酸钙
4.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4 化学燃料
附录
附录1
附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