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出版的达尔文著的《物种起源》首次系统而有证据地阐述了进化论的主张。书中的论断震惊世界: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该观点首次有力地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被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博雅经典阅读文丛:物种起源》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伟大、*辉煌的划时代的里程碑,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本书之一。
历史概述
本书初版刊行前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
绪论
第一章 人工养殖状况下的变异
变异性的诸原因
特性和器官的使用和不使用的效果;相关变异;遗传
人工养殖变种的性状;区别变种和物种的困难;人工养殖变种起源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物种
家鸽的品种;它们的差异和起源
古代所依据的选择原理及其效果
无意识的选择
人工选择的有利条件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个体差异
可疑的物种
分布广的、分散大的和普通的物种变异最多
与小属的物种相比,各地大属的物种变异更频繁
正如变种那样,大属里很多物种,存在着紧密的但不均等的互相联系,并且有受到限制的分布区域
提要
第三章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当作广义使用的生存斗争这一名词
按几何比率的增加
抑制增加的性质
在生存斗争中所有动植物互相之间的复杂关系
生存斗争以在同种个体间及变种间最为剧烈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力量
性的选择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的作用的事例
个体杂交
通过自然选择产生新类型的有利条件
自然选择引致灭绝
性状分歧
通过性状分歧和灭绝,自然选择对一个共同祖先的后代可能发生的作用
论生物体制倾向进步的程度
性状的趋同
提要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环境改变的影响
受自然选择所控制的器官增加使用和不使用的效果
风土驯化
相关变异
生长的补偿与节约
重复的、残迹的、体制低下的构造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变异比起近似物种里的同一部分,任何一个物种的异常发达的
部分都更易于有高度变异的倾向
物种的性状比属的性状更有机会变异
副性征易起变异
不同的种会呈现类似的变异,所以一个变种常会具备它的近缘种的性质,或者重现它祖先的若干性质
提要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论过渡变种的不存在或稀有
论具备特殊特性和构造的生物之起源和过渡
极端完善的和复杂的器官
过渡的方式
自然选择学说的特殊难点
外表不很关键的器官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功利说有多少真实性,美是如何获得的
提要:自然选择学说所包括的模式统一法则和生存条件法则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第八章 本能
在人工养殖动物中特性或本能的遗传变化
特殊的本能
反对将自然选择学说应用在本能上的意见:中性的和不育的昆虫
提要
第九章 杂种性质
不育性的程度
支配第一次杂交不育性和杂交种不育性的法则
第一次杂交不育性和杂种不育性的起源和原因
相互的二型性和三型性
变种杂交的可育性及其混种后代的可育性不是普遍的
除了可育性之外,杂种与混种的比较
提要
第十章 论地质纪录的不完全
从沉积的速率和剥蚀的范围来推算时间的经过
古生物标本的贫乏
任何一个地质层中许多中间变种的缺乏
全群近似物种的忽然出现
近似物种群在已知的最下化石层中的忽然出现
第十一章 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灭绝
全世界生物类型几乎同时发生变化
灭绝物种之间的亲缘及其与现存类型之间的亲缘
古代生物类型与现存生物类型相比较的发展情况
在第三纪末期同一地域内相同模式的演替
前章和本章提要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
假设的创造之单一中心
散布的方法Il
冰期中的散布
北方与南方的冰期交替
第十三章 地理分布(续前)
淡水生物广为分布
论海洋岛上的生物
两栖类与陆栖哺乳类不见于海洋岛上
岛屿生物与最邻近大陆上生物的关系
前章和本章提要
第十四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
分类
同功的类似
论连结生物的亲缘关系的性质
形态学
发生及胚胎学
残迹的、萎缩的与不发育的器官
提要
第十五章 复述与结论
《博雅经典阅读文丛:物种起源》:
变异性的诸原因
从较古的栽培植物和人工养殖动物方面来看,将它们的同一变种或亚变种所有个体进行比较,最引人注意的要点之一,就是它们互相问的差异,一般比自然状况下的所有物种或变种的个体间的差异要大。形形色色的栽培植物和人工养殖动物因为长期在极不相同的气候和管理下生活而发生了变异。假如我们对此加以思考,势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此种巨大的变异性,是因为我们的人工养殖生物所处的生活条件,与亲种在自然状况下所处的生活条件并不一致。又如奈特提出的观点,这种变异性的发生亦有诸多可能性,他认为这种变异性也许与食料过剩有些许关系。似乎很明显,生物一定在新条件下生长数世代才能够发生大量变异,并且,生物体制一旦发生变异,一般可以在很多世代中继续变异下去。记载中还没有出现过一种能变异的有机体在培育下停止变异的例子。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例如小麦,到现在还在产生全新的变种,最古老的人工养殖动物,如今还能迅速地改进或变异。
经过长时间研究这问题之后,据我可以判断的来说,生活条件显然以两种方式发生作用,即直接作用于整个体制或某些部分,以及间接作用于生殖系统。关于直接作用,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在各种情况下,如近来魏斯曼教授所主张的,以及我在本章里所偶然提到的,它有两种因素:即生物的本性和条件的性质。前者好像更关键。因为,据我们所能判断的来说,有时在不相似的条件能够发生近乎相同的变异;而有时,在近乎一致的条件下却能够产生不相似的变异。这些效果对于后代或者是一定的,或者是不定的。假定在若干多世代中,生长在一些条件下的个体的所有后代或差不多所有后代,都按照相同的方式发生变异,那么,这种效果就能够看作是一定的。可是对于这样一定地诱发出来的变化范围,要下任何结论则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很多微小的变化,例如由食物量所获得的大小,由食物性质所获得的色泽,由气候所获得的皮肤和毛的厚度等,则几乎没有什么可怀疑的。我们在鸡的羽毛中看到的无数变异的每一变异,必定存在某一有效的原因,假如相同的原因,经历很多世代,同样地作用于很多个体,那么所有这些个体大概都会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变异。制造树瘿的昆虫的微量毒液一旦注射到植物体内,必然会产生复杂的、异常的树瘿,这一实例表明:植物中的树液的性质如果发生了化学变化,其结果便会发生奇特的改变。
不定变异性比起一定变异性,更常常是条件发生改变了的更普通的结果,它在我们人工养殖族的形成上大概可以起到更关键的作用。我们在无穷尽的微小的特征中看到不定变异性,这些微小的特征区别了同一物种内的各个个体,但我们不能认为这些特征是由亲代或更远代的祖先遗传下来的。即使是同胎中的幼体以及由同蒴中萌发出来的幼苗,有时互相也会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在长久的期间内,在同一个地方,在用差不多同样食料所饲养的数百万个体中,也许可以出现畸形的令人惊愕的构造差异,但是畸形和比较微小的变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所有此等构造上的变化,无论是极细微的或者是极明显的,出现于生活在一起的很多个体中,都可认为是生活条件作用于每一个体的不定的效果,这与寒冷对于不同的人所发生的影响各不相同几乎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各人的身体状况或体质的不同,也许会引起咳嗽或感冒,风湿症或一些器官的炎症。
关于我所谓的改变外界条件的间接作用,即对生殖系统所起的作用,我们能够推论,这样诱发出来的变异性一部分是因为生殖系统对于外界条件所有变化的极端敏感,还有一部分,如科尔勒托等所指出的,是因为不同物种间杂交所发生的变异,这与植物和动物被饲养在新的或不自然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异是相似的。大量实例明确地指出,生殖系统对于周围条件极微小的变化表现地极其敏感。驯养动物是最简单的事,可是要让它们在槛内自由生育,即让雌雄交配,也是十分困难的事。很多动物即使在原产地饲养,在几乎自由的状态下,也不能生育,我们一般将这种情况归结于本能受到了损害,但这是不正确的。很多栽培植物表现得极其茁壮,却极少或从不结实,是因为在少数场合中已发生了一种很微小的变化,如在某一个特殊生长期内,水分多些或少些便能决定植物结实与否。关于这个奇妙的问题,我已在他处发表过我所搜集的详细实例,在此不再叙述。但要说明的是,决定槛中动物生殖的法则是非常奇妙的,食肉动物即使是从热带来的,也能很自然地在英国槛内生育,只有熊科动物不在此例,它们极少生育。然而食肉鸟,除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不会产出受精卵。很多外来的植物,和最不能生育的杂种一样,它们的花粉是完全无用的。一方面,我们看到多种人工养殖的动物和植物,即使常常看起来虚弱无力,却能在槛内自然繁殖;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些个体即使自幼就从自然界中取来,已经完全驯化,而且长命健壮(关于这点,我能够列举出无数事例),但它们的生殖系统却因为未知原因受到了严重影响,以致失去作用。这样,当生殖系统在槛中产生作用时,以它的作用为规则所发生出来的后代和它的双亲大多不相像就不足为奇了。我还要补充说明一点,有些生物能在最不自然的条件下(例如养在箱内的兔及貂)自由繁殖,这表明它们的生殖器官不易受影响。所以有些动物和植物能够经受住人工养殖或栽培,而且变化很微小,恐怕不比在自然状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大。
有些博物学者主张,所有变异都和有性生殖的作用有关,但这种说法肯定是不正确的。我在另一著作中,曾将园艺家所谓“芽变”植物,列成一个长表。这种植物可以忽然生出一个新的,有时是与同株的其他芽性状明显不同的芽。它们可以称为芽的变异,可用嫁接、插枝等方法来繁殖,有时候也可用种籽来繁殖。它们在自然状况下很少发生,但在栽培状况下则并不罕见。既然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株树上的每年都可以生长出来的数千个芽中,会忽然出现一个具备新性状的芽,那么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树上的芽,也会产生近乎相同的变种。例如,桃树上的芽能生出油桃,普通蔷薇上的芽能生出苔蔷薇。因此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在决定每一变异的特殊类型上,与生物的本性相比,外界条件的性质在关键性上仅居于次位,甚至不可能比让可燃物燃烧的火花在决定火焰性质的关键性上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