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莹、武志红、张怡筠、赖佩霞、林紫、简·尼尔森、苏珊·佩罗等国内外心理学专家亲述亲子教育中的19个痛点解决方案
会在浩瀚的书海中注意到这本书,你一定也是为人父母者,带着一些对亲子教育的困惑与期待而来: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要不要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
自己的教育观念与家里的老人有冲突,怎么办?
你可能对此感到迷茫,甚至焦虑。好在,有这样一群资深心理学专家,他们有专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如何给孩子更好的爱。"
海报:
李中莹、武志红、张怡筠、赖佩霞、林紫、简·尼尔森、苏珊·佩罗等国内外心理学专家亲述亲子教育中的19个痛点解决方案
1、家庭教育中,妈妈因何焦虑?爸爸为何“缺席”?
心理学专家亲述亲子教育中的19个痛点解决方案,你想知道的家庭成长心理学。
2、李中莹、武志红、张怡筠、赖佩霞、林紫、简•尼尔森、苏珊•佩罗等19位国内外心理学专家观点集结。
3、《婚姻与家庭》杂志“爱·成长”书系。
4、世间万物,做错的事都可以重来,唯独孩子的教育不能。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无法再挽回。养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这本书,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心理会客厅》栏目的文章结集而成的。
《婚姻与家庭》杂志作为“中国家庭情感帮助全媒体平台”,多年来关注国人情感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可读性又有实用性,文风清新活泼,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女性朋友的喜爱,是老百姓的情感危机顾问、幸福生活指南。
而《心理会客厅》是我们杂志的主打栏目,虽然开办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4年,相较杂志32年的历史来说,显得很年轻,但这个栏目却成为受读者欢迎的名牌栏目。
开办这个栏目的初衷,是因为我们发现:伴随着每个人成长脚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人生困惑,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自己艰难摸索。然而,有这样一个心理咨询师群体,他们有专业的知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拥有智慧和柔软的心。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每期邀请一位著名心理咨询师,聊聊他们经历过的事情,告诉我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如何给别人带去幸福。
事实上,后来接受我们栏目采访的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心理学界的大家,比如:李中莹、蔡仲淮、刘华清、张怡筠等等。他们的讲述,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读者听得懂、看得懂的内容,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处理问题的原则与方法。
现在,我们应中信出版社之邀,精选了其中19 位心理学专家对于亲子关系问题的独特见解结集出版,每一篇文章读起来,都让人大有收获。
会在浩瀚的书海中注意到这本书,我想您也一定是为人父母者,带着一些对亲子教育的困惑与期待而来。
不久前,我和一位新妈妈聊天,她的宝宝一岁多,已经开始“不像小时候那么好带”了。尤其最近,总是在吃饭的时候,把碗和勺子往地上扔。你捡回来,他扔出去,大人越生气,他越高兴,一边扔一边咯咯咯地笑。
这位妈妈知道宝宝的行为是因为他喜欢听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在这个年龄段很正常,所以也没有训斥宝宝,反而和他一起玩儿。但家里的老人很生气,说她惯着孩子,这样孩子长大了,会没规矩。时间长了,这位妈妈觉得老人说的好像也有道理,便对自己的育儿方式产生了怀疑,不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
类似的观念冲突与困惑,父母常常会遇到,比如,孩子哭的时候该不该马上抱?给孩子喂奶应该定时定点,还是孩子饿了就喂?何况,随着孩子长大,会有更多的问题冒出来。该不该帮孩子检查作业?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要不要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
我也是一个妈妈,也曾有过迷茫、焦虑和压力。那个时候的我对育儿类的书如饥似渴,但每本书上说的观点又常常相悖,让人无所适从;孩子身上出现一点小问题,我就开始贴标签,甚至担心她会不会一辈子就是这样了;我还常常用父母对待我们的错误方式教育孩子,试图改变却又无力挣脱。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以及自己的学习与成长,我发现,与所有的育儿技巧比起来,妈妈心态的放松才是最最重要的。为人父母,不必要求自己完美,我们不可能做对每一件事情,有些事情,即使做错了,也不会对孩子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慢慢就没事了,反而是父母越关注,便可能越严重。
所以,我会建议那位新妈妈去学一点发展心理学。在现代社会,心理学其实应该成为为人父母者的标配了。否则,我们只会为孩子的行为问题苦恼,却不了解它们背后的心理原因。而这样的了解,是走进孩子内心的钥匙,也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当我们了解了儿童发展成长的规律,了解了亲子教育的大原则,就不会在细枝末节上去纠结,自己的心态也可以更平和、更从容。
我们这本书,就是一本贴近父母需求的心理学普及读物,虽然不是专业的心理学著作,但书中的一些观点,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接受起来需要一些勇气。
比如李雪说:父母是孩子所有问题的根源,爱和自由是……答案。
董燕说:比厌学更严重的,是父母对待厌学的态度。
许添盛说:一切“问题”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林昆辉说:家长最该做的,是要让孩子能爱你,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想起父母。自杀者心中有父母时,他就不会选择死亡,只有心中已经没有人值得他留恋时,他才会失去生存的动力。
每一位专家的观点都如此精彩,如一粒粒光彩夺目的珍珠,而这本合集就像是一条珍珠项链。父母要为所有的亲子问题负起全部的责任,这一点是所有专家的共识,也是把这些珍珠穿在一起的那条主线。
是的,抚养孩子的过程其实是父母自我修行的过程,就像黄淑文老师说的:“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需要把自己还原成一颗种子,重新长成自己。放下权威,和孩子平等相待;放下完美,和自己真实相处;放下指责,和自己的父母真心和解。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地修剪自己生命的枝叶,最终圆满自己的人生,实现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刘萍
《婚姻与家庭》杂志总编辑
刘萍 主编
笔名子鱼,婚姻与家庭杂志社总编辑、常务副社长,中科院心理所婚姻与家庭专业研究生,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李中莹 口述
华人世界国际级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大师。已出版著作《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让百万孩子受益,被誉为父母宝典。
武志红 口述
资深心理咨询师,国内知名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等书,作品销量超过百万册。
张怡筠 口述
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曾担任央视《开学第一课》等节目的心理顾问/嘉宾主持。
赖佩霞 口述
资深心理咨询师,身心灵导师,作家,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代表作有《我要心动一辈子》。
序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刘萍
第一章 中国最需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中国最需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王健
中国亲子关系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妈妈焦虑 /刘华清
孩子都是老灵魂 /许添盛
第二章 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家
放下父母的不快乐 /赖佩霞
母婴关系决定孩子一生 /武志红
中国爸爸为何“缺席” /[美]乔·凯布雷
第三章 当冲突发生时,如何做父母
你是那种容易被孩子激怒的父母吗 /[美]劳拉·马卡姆
孩子我爱你,但答案是“不” /[美]简·尼尔森
中国父母都需要这三场和解 /黄淑文
第四章 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做了父母,别忘记自己也是小孩 /邱丽娃
父母最欠缺的是换位思考 /蔡仲淮
中国父母需要系统的养育观 /林紫
第五章 给孩子爱和自由
哪个生命不希望自己成长 /董燕
把孩子的人生还给他们 /李中莹
给孩子爱与自由 /李雪
每一个生命都该被挽留 /林昆辉
第六章 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情商教育的三堂必修课 /张怡筠
故事总是有办法 /[澳大利亚]苏珊·佩罗
曼陀罗绘画陪伴孩子成长 /陈灿锐
"孩子我爱你,但答案是“不”
人物 [美]简·尼尔森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著有《正面管教》等18本亲子书籍,其中《正面管教》在全球发行量超过600万册
观点
正面管教的基本概念是,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因为孩子只有先感觉好,才会做得好。
面对孩子,我曾手足无措
今年76岁[2013年5月,简·尼尔森接受《婚姻与家庭》杂志采访时76岁。]的我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祖母、2个孩子的曾祖母。我时常开玩笑说:“因为有一个庞大的家庭,所以我有很多机会来实践正面管教!”
但是在学习相关的亲子教育理念之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和所有人一样。和丈夫结婚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正在上大学,从来没想过怎么去养育他们。在懵懵懂懂中,我生下了大儿子泰雷尔,当时我差10 天满19 岁。孩子出生后,有个朋友建议我一学期只修一门课,这样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照顾孩子,而到我毕业的时候,孩子正好长大。但谁能想到,这个决定最后导致我花了11 年才拿到本科学位,因为在大学期间,我又陆续生了5 个孩子。
作为新手妈妈,我遇到了很多困难。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哄孩子让我有多困扰,如果不哄,孩子就会哇哇大哭,不能自己入睡。泰雷尔出生后,我的丈夫在军队服役,我和父母住在一起。我特别害怕儿子的哭声会把父母吵醒,因此没有睡过一个整觉,累得筋疲力尽。在养育前5 个孩子时,我都有类似的睡眠问题。
随着孩子们陆续出生,我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我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也不太固定,时而严厉,时而骄纵,孩子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律与合作,经常吵闹、打架。5个精力充沛的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团糟,每天早上不肯起床,不肯按时吃饭,不肯乖乖地出门上学;放学回到家,不写作业,不做家务,不收拾玩具;晚上不洗澡,不好好睡觉……那时的我面对这些混乱手足无措,只会威胁、吼叫,不停地大吼着:“快点儿去睡觉”“快点儿吃饭”“快点儿去做家务”……当这些办法无济于事时,我一度沮丧地认为自己是一个笨蛋,一个失败的母亲。
最让我痛苦的,还是我和大儿子泰雷尔之间的矛盾。14 岁时,泰雷尔因为好奇,在家里的后院种了大麻。我知道后非常生气,因为不懂得策略,我对孩子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深深伤害了他。泰雷尔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搭车游遍美国,还找到了一个工作,自此之后很少回家。在我学到正面管教的理念、修补母子关系之前,他已经长大成人了。虽然,我和泰雷尔后来成了最好的朋友,但是曾经有很多年,母子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
正面管教
在教育孩子感到很艰难的那些年,我非常感谢丈夫的合作。很早以前,我们两个人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当其中一个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可以插手,这是合作,而不是“干涉”。每当愤怒的我开始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说教时,丈夫就会主动走过来,温柔地说:“亲爱的,你为什么不出去散散步呢?”于是,一场可能的“战斗”就这么被化解了。当丈夫控制不住自己时,我也会提议他去做一些轻松的事情。不过,这样的机会非常少,因为他的性格很温和,很有耐心,极少有需要我介入、帮忙的情况。
可即使有丈夫的帮忙,我依然很困惑:到底要怎么让孩子学会自律与合作,怎么能够让自己从与孩子的争斗与吵闹中解脱出来呢?
我大学本科读的是儿童发展专业,这些课程让我知道,孩子是可爱的天使,但并没有教会我如何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幸运的是,在有了第五个孩子丽萨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在此理论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正面管教”的亲子理念。正面管教的基本概念是: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因为孩子只有先感觉好,才会做得好。“让孩子感觉好”,并不是说妈妈要对孩子有求必应,而是学会对孩子说“我爱你,但答案是‘不’”。
虽然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不同,但作为妈妈,我们都爱孩子,都希望给他们最好的。如同中国父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美国父母也相信对孩子用惩罚和羞辱的方式才有效。但惩罚和羞辱的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很糟糕,甚至丧失自尊和信心。
大约30 年前,我在美国自费出版了《正面管教》,第一版的2000 册很快就销售一空。我姨妈看完《正面管教》后,含着眼泪给我打电话,说:“我曾经确信,帮助女儿最好的方法,就是批评她。结果,女儿现在非常没有自信。如果我要是早知道正面管教就好了!”姨妈有好几个儿子,但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可想而知,她看见心爱的女儿变成这样,心中是多么的痛苦和悔恨!
学习正面管教,你至少得掌握三点
正面管教的内容非常丰富,光是帮助孩子学习自律与合作的方法,就有日常惯例表、家庭会议、特别时光等。其中,我特别强调了三点: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态度、积极暂停的办法和专注于解决问题的原则。
和善与坚定并行
当你想去纠正孩子的某些行为前,一定要让他明白,你很爱他。只有先赢得孩子的心,他才会愿意与你合作。成功建立情感联结后,管教孩子时,必须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态度。和善,是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进行有限制地选择;坚定,是尊重家长自己的原则,哪怕孩子哭闹,也绝不屈服。这也是正面管教与传统的严厉管教或娇纵孩子不同的地方,严厉管教缺乏“和善”,娇纵孩子缺乏“坚定”。
我要分享一个中国妈妈的故事,这是常住深圳的正面管教家长讲师甄颖的亲身经历。我是甄颖的直属导师。曾经,甄颖因为4岁的女儿不好好吃饭而头疼。学习正面管教后,她决定要采用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态度面对女儿。有一次,女儿又不肯好好吃饭,甄颖做的是面包,她却非要吃馄饨。甄颖就按照我教给她的办法说:“我不会重新做馄饨的。我们必须把面包吃完,然后去坐校车。”
女儿一下子就炸了!她跑到房间的另一边,隔着整个餐厅对妈妈尖叫:“妈妈我恨你,我要杀死你!”当时甄颖很生气,可是她突然想到我一再强调,要告诉孩子“我爱你”,于是她努力控制脾气,温和地说:“即使这样,我也爱你。”类似的对话重复几次后,女儿走过来抱住妈妈的腿,说:“妈妈我好生气,我觉得我现在不爱你了。可是我不喜欢这样,我也想爱你!”妈妈说:“没关系,虽然生气,但是你对妈妈的爱还在。妈妈一直都爱你!”最后女儿抱住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妈妈又问:“你是愿意坐在我的腿上吃,还是坐在我身边吃呢?”女儿最后坐在妈妈的腿上,高高兴兴吃了半片面包,然后上学去了。
在这个故事里,妈妈一遍遍告诉女儿“我爱你”,是“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不给孩子重新做早饭是“坚定”;允许孩子用不伤害妈妈的方式表达生气的情绪是“和善”;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不吃早餐、坐在哪里吃早餐,就是“给孩子有限制的选择,让孩子既有规矩,也有自由”。
积极暂停
在正面管教中,“积极暂停”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它的目的不是惩罚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积极的体验,让大人和孩子都感觉更好。具体做法是:由孩子布置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当他情绪失控时,就去那个地方待一会儿,直到他平静下来。
举个例子,妈妈和5 岁的儿子一起布置了一个暂停角—一个塞满玩具的蓝色帐篷。当孩子违反约定好的规则时,妈妈问他: “现在什么对你最有帮助呢?是去帐篷里待一会儿,还是把问题写在家庭会议日程表里?”儿子选择去帐篷里待一会儿。他在帐篷里玩了一会儿奥特曼,情绪很快就平静下来。等他从帐篷里爬出来时,已经把之前不愉快的事扔在一边了。
我建议,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自己布置一个暂停角,譬如沙发。如果孩子“积极暂停”后,依然坚持违反规则,那么家长可以到自己的暂停角待一会儿。不过离开孩子之前,一定要记得告诉孩子:“妈妈去暂停角待一会儿,等冷静下来,咱们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孩子喜欢生气的大人,他一听妈妈会冷静下来,就能耐心地等着你,而不会感觉自己被妈妈抛下。
专注于解决问题
“专注于解决问题”是正面管教里解决孩子间纷争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妈妈总会努力找出谁是犯错方,然后惩罚犯错的孩子,同时安慰无辜的孩子。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一个结果:被安慰的孩子,会在妈妈看不到的时候挑起争斗,以便再从妈妈的保护中享受那种特殊感,于是孩子们就会争斗不断。专注于解决问题,就是要妈妈平等地对待孩子,不偏袒任何一方;只关注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去追究责任。
孩子吵架,就和夫妻吵架一样,双方都有责任。在发生争吵时,我会把孩子们各自带到不同的房间冷静一下,或者,将问题写入家庭会议日程表中,在家庭会议时,大家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我们能够平等对待他们时,当他们学会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解决问题时,打闹就减少了80%。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多子女家庭。
正面管教,让全球数百万个家长和孩子终身受益。因为正面管教,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我们家有许多美好的“特别时光”,比如,大家一起吃饭的时间,固定的家庭会议时间。我们还经常一起野外露营(这是我丈夫的兴趣所在),共同度过了许多令人享受的假期。有时候,我还会安排与每个孩子单独的“约会之夜”……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非常肯定我的工作。当最小的两个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全家曾经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我告诉孩子们,我打算辞掉工作,做全职妈妈。孩子们当即抗议:“我们不想你停止工作,我们很为你自豪啊。” 直到今天,想起那一刻,我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没有完美的家长
既然正面管教的理念这么好,那是不是学会了正面管教,就能够成为不犯错的完美家长呢?答案是否定的。哪怕是我自己在教育孩子时,也常常会动摇。因为当家长真的很不容易,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那么多的耐心和爱。所以,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和家长强调一点:“世上没有完美的家长。正面管教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在我的影响下,小女儿玛丽也开始从事正面管教的教育工作。有一天,玛丽问我:“妈妈,我出生的时候,您在做正面管教吗?” 我回答:“对啊!”玛丽问:“那么,您记不记得,您曾经拿着皮鞭追着我满屋子跑?”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我对这件事毫无印象。我问:“你确定?”玛丽回答:“是的,我记得我跳过沙发逃避您的追逐!”我笑着说:“看来,你当时一定把我气疯了!”后来,无论我还是玛丽,都喜欢和家长们分享这个小故事。因为它可以帮助家长认识到:世上没有完美的家长,哪怕是创立或推广正面管教的人也不例外。
还有一次,玛丽没给4岁的儿子他想要的东西,儿子打了她,而她也“失去了控制”。玛丽非常沮丧,哭着说:“妈妈,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继续做正面管教,我都失去信心了。”我当即问她:“你在生活中使用正面管教的频率有多少呢?”玛丽回答说:“98%的时间都在用。”我哈哈大笑起来:“我从来没有超过80% !”玛丽听了这句话便很快平静下来,然后和儿子一起解决了问题。我真骄傲,玛丽现在做妈妈,比我当年出色得多。
两代育儿
在中国,有的家长因为自己不完美而焦虑、自责,有的家长认为自己足够完美,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进行批评、指责。最明显的例子是隔代长辈教育孩子的问题。很多学习了正面管教的年轻妈妈,认为自己的理念比老人先进,所以老人必须听自己的,因此两代人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事实上,正面管教的核心是改善自己、影响自己。我们要尊重老人,就像我们不能对孩子进行说教一样,我们也不能对老人说教。但是,我们可以用行动来向老人展示新方法的效果。
比如,早上孩子磨磨蹭蹭不肯去幼儿园,老人的办法是吓唬—“你再不走,警察就来抓你了”,或者利诱—“宝宝,你如果乖乖出门,奶奶就给你买好吃的”。那是因为老人只会这些方法,不会别的。妈妈不要硬邦邦地批评老人的办法,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日常惯例表(规定孩子起床、穿衣服、刷牙、吃饭、出门的时间),并且画出来贴在墙上。因为惯例表是孩子自己制定的, 他会乐于遵守。早晨起床、上学的问题解决了,老人感到轻松,也就容易接受妈妈的新方法。
和老人沟通时,也别忘记要先建立情感联结。我举个例子,爷爷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妈妈认为这样不好,需要和爷爷沟通这件事情。妈妈首先要感谢爷爷对孩子的爱,然后再和爷爷、孩子三个人一起商量,什么时间买玩具、去哪儿买玩具、买什么玩具、买多少玩具这些具体问题,这样,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如果没有先建立情感联结,急于解决问题,那么爷爷就可能会直接拒绝:“有什么好商量的呀?我给自己孙子买玩具,还需要经过你们同意?”
关于两代育儿,我们要感激长辈的付出和爱。他能够帮助我们带孩子,是因为他爱我们。他爱的是两代人,而我们爱的其实只是一代人。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我们都不完美。在这个世上,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正面管教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变得完美,而是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律与合作。孩子在挑战我们,我们同样也在挑战他们。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和尝试,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而所有的努力,都是因为我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