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高寒地区食物链大揭秘(谁能吃掉谁·中国特辑)
定 价:19.8 元
- 作者:曾江宁
- 出版时间:2017/7/1
- ISBN:9787508675572
-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31
- 页码:
- 纸张:
- 版次:
- 开本:16K
在草原上、在森林里、在高山间、在河海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有的吃草、有的捕食其他动物,同时也会被其他动物吃掉。 所有的动物、植物和环境之间构成了一条相互连接的食物链。在食物链上的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通过阅读这些动物和植物的故事,你可以了解到在复杂、神奇的大自然中生活着的一切生物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这是一套告诉你如何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引发我们去思考如何与动物、植物相处的科普读物。作者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北京大学、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7位专家及科普达人。
由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北京大学、国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7位专家及科普达人共同编写,给孩子靠谱的自然科普读物!
生动的动物捕猎故事、200余张野生动物主题照片,展示不同生境中食物链的运行方式!
4个中国本土极具代表性的地区,让孩子们更多了解中国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及大自然的奥秘!
80余种野生动物的传奇捕猎故事。每天读一个故事,了解一种生物,让亲子阅读更多精彩!
谁能吃掉谁•中国特辑: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食物链大揭秘
欢迎来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北树鼩
大头蚁
无围海蚓
蜂猴
黄胸织布鸟
巨蜥
亚洲象
豹猫
蟒蛇
螽斯
扁颅蝠
变色树蜥
白颊长臂猿
黑蹼树蛙
黄腰太阳鸟
灰孔雀雉
豹
巨松鼠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食物链
双角犀鸟
小臭鼩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
动物小档案
多一点小知识
你知道吗?
谁能吃掉谁•中国特辑:呼伦贝尔温性草原食物链大揭秘
欢迎来到呼伦贝尔温性草原
狼
丽斑麻蜥
鸿雁
五趾跳鼠
沙狐
蒙古原羚
布氏田鼠
蒙古百灵
蒙古旱獭
亚洲小车蝗
达乌尔黄鼠
温性草原上的分解者
金凤蝶
狗獾
草原雕
黄鼬
温性草原上的植物
托氏兔
大鸨
丹顶鹤
猎隼
疣鼻天鹅
狗鱼
动物小档案
多一点小知识
你知道吗?
谁能吃掉谁•中国特辑:三江源高寒地区食物链大揭秘
欢迎来到三江源高寒地区
雪豹
野牦牛
高原兔
兔狲
高原鱼类
藏狐
猞猁
高山流石滩上的垫状植被
猎隼
高山兀鹫
草原上的蘑菇和其他菌类
棕熊
三江源高寒地区食物链
草原雕
岩羊
藏原羚
白唇鹿
高原鼠兔
喜马拉雅旱獭
高原松田鼠
藏野驴
草原毛虫
黑颈鹤
狼
草甸和灌丛
藻类和浮游植物
雪雀
谁能吃掉谁•中国特辑:深圳红树林食物链大揭秘
欢迎来到深圳红树林
长尾缝叶莺
鲻鱼
缢蛏
中国鲎
青斑细棘虾虎鱼
豹猫
鼓虾
厚壳玉黍螺
苍鹭
大弹涂鱼
深圳红树林食物链
小青脚鹬
八点广翅蜡蝉
红树林植物
牛背鹭
松雀鹰
板齿鼠
杂食豆齿鳗
清白招潮蟹
丝光椋鸟
动物小档案
多一点小知识
你知道吗?
食物链大揭秘指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所有生物的存在,对于这个环境的健康和延续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河边嬉戏的亚洲象群,还是在花丛间采蜜的黄腰太阳鸟,它们都互相关联着。一些动物捕食其他动物,另一些动物以植物为生,而植物则从阳光中获得能量、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这就构成了食物链。在每一个栖息地,众多食物链相互连接,终形成了食物网。
食物链中的动物和植物相互依存,如果某个物种缺失,造成食物链突然中断,就会影响食物链中的其他物种。
欢迎来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在中国云南省西南边境上有这样一块的土地,它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美丽画卷,五千多种热带动植物云集在近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美丽的西双版纳!
漫步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里,鸟叫虫鸣、闷湿无风,常常上午还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随着云层越积越厚,午后便雷声轰鸣、暴雨倾盆……这里终年阳光充足、湿润多雨。热带雨林高温高湿的独特气候造就了动植物生存的天堂。走进西双版纳,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令人眼花缭乱。这里有森林“巨人”望天树、“慢性杀手”榕树、“板根大王”四数木、“林中毒王”箭毒木、“特异功能”神秘果、“弄姿作态”跳舞草,还有五彩缤纷的“空中花园”、婀娜多姿的孔雀、会“飞”的黑蹼树蛙、硬币大的小臭鼩、住在竹子里的扁颅蝠、大自然的建筑师黄胸织布鸟……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宝地中的珍宝。这里仍有成千上万种动植物尚未被人们认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还等什么,快来和我们一起去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瞧一瞧吧!
北树鼩
清晨的薄雾在暖暖的阳光下弥漫着整个森林。北树鼩躲在一棵糖棕的树干后小心翼翼地向四周看了看,然后飞快地抓住了离他近的一颗糖棕种子,双手并用地啃食起来。突然,一只变色树蜥蹿了上来,吓掉了北树鼩手中的早餐,他愣在那里,然后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
这个“胆小鬼”有着浅色条纹的肩部,橄榄色渐变褐色的体毛,蓬松的长尾巴,大眼睛,短圆耳,尖细嘴,活脱脱一个大尾巴的小精灵!人们见了常常大叫一声:“快看,松鼠!”虽然他长得有点像松鼠,但是,可别把他和松鼠弄错了,其实他跟猴子更加亲近呢!
北树鼩个子小、胆子小,却很聪明。这只北树鼩找到了一株猪笼草,舔舐(shì)花蜜后,又把它当成了“厕所”。嘿,真方便。走之前,他还不忘在猪笼草叶边蹭蹭,留下气味,以便下次光临。
黄昏来临,小家伙又出来寻找食物了。运气不错!不远处有一只螽斯。他迅速地往前一扑。哈,晚餐到手了。
科学研究的好帮手
北树鼩是树鼩的一种。树鼩的外形与松鼠相似,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小型哺乳动物。现在普遍认为树鼩与灵长类动物(如猴子、猩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树鼩的生理特征、新陈代谢过程和人类十分相似。相比灵长类动物,成年树鼩的体形较小、脑体质量比较高、生殖周期和生命周期较短。因此,树鼩被认为是可以作为替代灵长类动物的实验动物,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中。近年来由于科学事业的发展,树鼩作为实验动物的用量与日俱增。
蜂猴
抱歉,捕食者要先饿一会儿了。这里是一个食物链的终端。蜂猴自身的繁殖率很低,人类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使他们的栖息环境不断缩小和恶化,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杀,蜂猴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聚果榕上一只蜂猴缓缓地向前挪动了两步,摇头晃脑地环顾着四周。他不急不忙地趴在枝条上,蜷缩成一个毛茸茸的圆球。两只圆鼓鼓的眼睛懒懒地看着前方。他可真是太懒了:为了减少活动量,他常常趴在树枝上一动不动。蜂猴几天不吃不喝是常事,而遇到可吃的东西,往往就随便吃上一点。他被认为是世界上懒的灵长目动物,还因此获得了一个绰号——“懒猴”。
夜幕降临,丛林慢慢地安静下来,生活在这里的夜行者们才刚开始一天的活动。蜂猴终于睁开眼睛,缓缓地支起身体,挠挠头,开始在树枝上慢腾腾地爬行。他的个头不大,身体又粗又胖,外形非常像猫。粗短且等长的四肢以及五指之间的配合让他能在细小的枝条间游走或悬挂着取食。这个小家伙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挑了一个熟透的聚果榕果实美滋滋地啃起来。
蜂猴今天一定是饿坏了。他并不满足于一个聚果榕果实,水果餐之后,便蹑手蹑脚、偷偷摸摸地靠近附近的一个黄胸织布鸟的鸟巢——他想要偷鸟卵!这份美食可真是不容易得到。他把自己倒挂在枝条上,使劲儿伸长了身体,一只爪子摸进了人家的窝里。黄胸织布鸟被这不速之客吓得飞了起来。蜂猴成功地偷到了一个鸟卵,满足地离开了。不过,下次可不一定有这么幸运了。
蜂猴的绝招
蜂猴动作虽慢,却有保护自己的绝招。因为它一天到晚很少活动,地衣和藻类等植物喜欢附着在它身上生长,吸收它散发出来的水汽和碳酸气体,并逐渐将它包裹起来。这可帮了蜂猴一个大忙!植物外衣使蜂猴有了和周围环境颜色一样的“保护衣”,可以用来迷惑那些树栖的肉食性捕食者。它还因此得了一个绰号——“拟猴”。不得不说,懒也有懒的福!就算被发现了也没有关系,它还有另一招。蜂猴上肢内侧的腺体能够产生毒素。当它们梳理毛发时,毒素会遍布皮毛。受到威胁的蜂猴会滚成一个球,只留下有毒的皮毛露在外面。如果捕食者在树上,它们便滚成一个球从树上落下来逃命。
扁颅蝠
黑夜里的竹林是异常惊悚的。风吹来,竹子东倒西歪,发出“咔咔”的声响。能住在这里的动物一定胆大无比。身体极小的扁颅蝠就是直接住在竹子里的奇特动物。他的家门口竟然是这竹子上细细的一道缝!我们想把手指塞进这道缝里都不容易,他是怎么从这里进进出出的呢?正如他的名字,扁颅蝠有一个扁扁的脑袋,恰好使他能在竹缝间自由穿梭,同时又把大型天敌挡在外面。这可真是为扁颅蝠量身定做的家啊!
蝙蝠是一种能像鸟一样自由飞翔的哺乳动物。黑夜里的侠客注定身手不凡。夜幕降临,一只、两只、三只……扁颅蝠们陆陆续续出来觅食了。咦,他们怎么没有眼睛,不会撞到墙上吗?不用担心,他们有眼睛,就像点在脸上的两个小黑点。而且夜晚活动的扁颅蝠也不是靠眼睛“看路”的,他们有一项绝活:发射超声波。
正在此时,那只小的扁颅蝠“盯”上了一只蚊子!他在黑夜中发出超声波,这种高频声波刚碰到蚊子就迅速返回,扁颅蝠马上就精确地知道了蚊子所在的位置。瞬间,这只蚊子就进了他的肚子。小家伙高兴地在空中又飞了两圈,逮了十几只昆虫。今晚他的收获可真不小。
但是,危险悄然降临,一只猫头鹰毫无预兆地向这只小东西扑来。扁颅蝠一个侧身躲过一劫。没想到这只猫头鹰穷追不舍,他只好快速向竹林飞去。竹子密密麻麻,他得赶紧找到自己的家才行。幸好,早就回到家里的哥哥姐姐们在竹子里发出超声波告诉他方向,让他马上找到了那扇“门”,赶在猫头鹰追上自己之前钻了进去,终于安全了。他用掌垫攀附着竹子内壁,爬到了靠近哥哥姐姐的地方。回家真好!
蝙蝠与人类
科学家发现扁颅蝠和人类居住的地方离得很近。这是因为扁颅蝠爱吃白蚁和蚊子,而房里的灯光会吸引它们爱吃的昆虫,所以它们偏爱和人类做邻居。可是,人们为了控制害虫,所用的杀虫剂也常常使这些蝙蝠深受其害。能吃害虫的蝙蝠少了,害虫反而多了起来,人类用的杀虫剂也就越来越多。这样的恶性循环是不是该停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