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赵振业院士的成长过程,详细介绍了他带领团队取得科研成果的艰辛历程,总结了他获得成功的思路及方法,同时阐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几个基本规律。
本书内容丰富,不仅适合从事材料研究的专业人员阅读,也适合其他专业科研人员阅读,对有志于中国航空事业的广大青少年也大有裨益.
探寻院士们的成长足迹,给人以启迪和震撼。他们有的少年立志,投身航空,报效祖国;有的家境贫寒,顽强拼搏,奋斗一生;有的屡遭挫折,百折不挠,矢志不渝……本书讲述了赵振业院士的成长过程,详细介绍了他带领团队取得科研成果的艰辛历程,总结了他获得成功的思路及方法,同时阐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几个基本规律。
引子
章 童年时代
抗战出生的中原娃
原阳姚村
赵姓家族
快乐的小淘气
第二章 求学之路
人之初
新乡就读
西北工业大学的穷学生
第三章 步入科研殿堂
入伍
深深印记
中尉技术员
难忘的岁月
第四章 带着钢走的人
学步
自主创新
追赶国外先进水平一
双双
研制成功残余奥氏体测量仪
第五章 为战鹰插上铁翼
“美男子”的美中不足
立项研制300M钢
刺手的玫瑰
材料研制成功的奥秘
开拓应用研究之路
实现起落架长寿命
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推广应用
安全服役
奇迹的背后
第六章 创新应用基础理论
“无应力集中”抗疲劳概念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两个“全过程”
第七章 走上科研管理岗位
角色的转换
编写课题研究程序
树立服务理念
向科研人员负责
超前意识
第八章 成事之道
自信
坚韧认真
勤读书多思考
敬业奉献
真诚合作
第九章 为人之道
名与利
情与义
做人梯
第十章 温馨的家
四代同堂
南北鸳鸯
妻子支撑着家
女儿心中的父亲
孙子话爷爷
第十一章 细微之处见精神
和导师在一起的日子
难忘与赵老师在一起的几件事
一个纯粹的人
我眼中的赵振业院士
尾声
附录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几个基本规律
发展抗疲劳制造,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赵振业院士简介
后记
钢材料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钢铁炉中翻火焰,中国先人几千年前就会冶炼。从君王显贵佩带的宝剑,到蓝天上翱翔的雄鹰;从古代冷兵器到现代热核武器,钢凝聚着从古到今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钢是飞机上应用最早、用量最大的结构材料之一。超高强度钢(可承受高应力结构件用的合金钢,一般屈服强度大于1400兆帕,抗拉强度大于1700兆帕)是20世纪50年代材料科学最重大的成果之一。它以强度最高和综合性能优良迅速成为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中如飞机起落架、机翼大梁、火箭和导弹壳体以及高精密传动件等主承力构件的首选材料,直至今天,仍是材料科学前沿的重要部分和研究热点。
搞材料的人都知道,一个新钢种的诞生何其艰难,从成分摸索到成熟应用,大约需要经历10~20年。
一位将军曾经说过,一代材料,一代装备。
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1956年,在北京成立了航空材料研究所(今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航材院),专门研究航空工业所需的特殊材料。
1961年,西北工业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毕业的高材生赵振业分配到航材院,从事航空超高强度钢应用基础理论、合金设计和应用科学技术研究。
这位出生在河南原阳的小伙子,一走上科研工作岗位就参与了我国第一个热强马氏体不锈钢的研究,师从李文澜先生,完整地经历了一项新材料研制成功的伞过稗.
从20世纪70年代起,赵振业开始步入新的研究领域,并担任多项课题的技术负责人。在不断的探索中,开拓出航空超高强度钢的新领域,为多项重大航空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10多种先进型号飞机和发动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等国家级成果奖5项、合金发明专利2项、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合金钢设计》专著一部。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航空航天部、北京市劳动模范。曾任航材院副总工程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