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院士丛书:放飞雄鹰--记K-8/教8飞机总设计师石屏院士
定 价:28 元
- 作者:许珊等
- 出版时间:2013/11/19
- ISBN:9787802434387
- 出 版 社:中航出版传媒
- 中图法分类:H31
- 页码:211
- 纸张:
- 版次:
- 开本:16K
《放飞雄鹰:记K-8/教8飞机总设计师石屏院士》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放飞雄鹰:记K-8/教8飞机总设计师石屏院士》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适合于航空从业人员和广大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社会公众阅读。
《放飞雄鹰:记K-8/教8飞机总设计师石屏院士》:石屏,飞机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3月生于江西省鄱阳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石屏为中国教练机和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做了突出贡献。是我国杰出的飞机设计专家,也是我国飞行员训练新体制的倡导者之一。他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初教6、强5、K-8、教8四种飞机的设计,其中K-8飞机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创造了我国飞机出口的纪录。20世纪80年代。石屏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初教6-教8-歼教7的训练体制。提高了部队飞行员训练效率。2003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屏同志是继陆孝彭之后,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二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令人敬仰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由他主持设计研制的K-8和教8两种型号的飞机达到了国际同类飞机的先进水平,现已成为中航工业洪都的支柱产品。其中,K-8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量出口海外市场,仅出口埃及就达120架,并开创了中国航空工业成套技术出口的先河。目前,K-8飞机已占领全球同类教练机市场70%的份额。教8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量装备中国空军、海军,并促成了我国飞行员训练体制的转型升级。2009年国庆阅兵式上,由中国首批女歼击机飞行员驾驶着15架教8飞机梯队米秒不差地飞过了天安门上空,接受了祖国人民的检阅。
石屏出生在鄱阳湖畔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他3岁丧父。民不聊生的旧社会并没有扼杀他求学的渴望,新中国给了他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的土壤。他16岁入团,20岁入党,忠诚于党与航空报国成为他毕生的信念;他22岁大学毕业到洪都公司,投身新中国航空事业,潜心工作与学习,即使“下放”多年亦不坠青云之志;他52岁担任飞机总设计师,厚积薄发,连续主持设计研制两型飞机,抢占国际国内市场,为中国的教练机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石屏同志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徐舜寿、吴大观、陆孝彭等老一辈航空人航空救国、航空报国的毕生信念,更是新一代航空人崇尚科学、注重实践的典范。他那热爱航空、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的顽强斗志,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意识,不计名利、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终生汲取的力量源泉。
石屏同志不愧为共产党员的楷模,不愧为科技工作者的典范,不愧为航空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目前,中航工业正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忠实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理念,积极投身于“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尤其需要我们像石屏同志那样,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忘我献身的博大胸怀、勇担风险的英雄气概、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抢抓机遇,激情进取,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引子
第一章 苦涩的童年
第二章 新生
第三章 走进大学
第四章 初圆蓝天梦
第五章 一波三折
第六章 改革开放促成K-8上马
第七章 艰难的研制历程
第八章 飞出国门翱翔世界
第九章 教8改写中国飞行员训练体制
第十章 蓝天梦想 矢志不渝
附录
插图:
石屏与张雪佩的相识很简单。1958年,强5刚刚上马进行设计时,由于洪都的人手不够,便从南京航专调了一批师生来帮忙,这其中也有强度计算专业的。一个名叫张雪佩的女孩被安排坐在石屏对面办公,事实上,在学校的时候,石屏便见过她,那时,张雪佩刚进入大学,她们班组织了一次与高年级结对的联欢会,而这个班正是石屏所在的班。后来,石屏偶然得知,张雪佩是校舞蹈队的。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彼此都比较熟悉了。1959年春天,她回学校了。当然,这个时候,他们俩只是停留在相互认识的阶段,没有小说里描写鸿雁传书的情节,他们也从来没想过会有下文。
1960年,张雪佩毕业分配到洪都安一2组工作,后来又被分到飞机性能组。
1961年,石屏已经27岁了,却一直单身,这可让高镇宁着急了。此前,他已经给石屏介绍过几次对象了,可都没有结果。一天,高镇宁又找到石屏,他在石屏面前好好地夸了张雪佩一番,石屏自然知道他的意思,在心里暗笑。高镇宁让石屏好好考虑一下。
工作一忙,加上他当时还没有做好谈朋友的思想准备,过后石屏便忘了这事。
1962年,高镇宁又找石屏谈话,问他为什么还没有行动,石屏这才开始考虑这事。事实上,经过进一步的了解,石屏知道张雪佩的身世与自己非常相似,因此,他也开始注意她了。
石屏与张雪佩的第一次约会很简单。一天,石屏趁下班没人的时候,走到张雪佩跟前小声地说:“张雪佩,下班后我到邮局门口等你。”张雪佩也很平静地回答说:“好。”然后,他们一边散步一边谈起了各自的家庭和工作,石屏也对张雪佩有了更深的了解。
张雪佩是宁波镇海人,自幼丧父,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做小生意,张雪佩的弟弟小时候便送给人寄养,她哥哥在上海做学徒。张雪佩跟着母亲在宁波长大,她聪明文静,性格朴实,由于成绩好,考上了南航。
由于两人都是自幼丧父,共同的身世使他们俩产生了情感的共鸣。石屏说:“正因为如此,我们俩在以后几十年的相处中,在涉及到重大问题时,意见总是一致的。”
因为他俩的工作实在太忙,特别是石屏,非常迷恋工作,张雪佩似乎在恋爱之初就宽容地接受了他忙的习惯。他们俩的恋爱过程很平淡,如果说有什么浪漫,那就是在工休时一起看看书、聊聊天。对于张雪佩的为人,用石屏的话来说,就是:“我心里有一个择偶的原则,就是要能共患难,能容纳我乡下的母亲。我觉得她能做到。尽管她在城市长大,但她不喜欢吃零食,不爱打扮,不爱逛街,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心地善良,不嫌贫爱富。她知道我是个农家子弟,家里非常贫穷,还要赡养母亲,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她仍然愿意和我在一起,这让我很感激。”
1962年,石屏因关节炎被单位派去温泉疗养。张雪佩正好回家探亲归来,带了一罐她最爱吃的葱油饼。动身前,张雪佩找到石屏,将这罐葱油饼塞给石屏,让他带上,石屏不肯,他想让张雪佩留着自己吃。没想到,张雪佩生气了,石屏只好带上,好长时间舍不得吃。当时,正值自然灾害期间,伙食非常紧张,石屏一个月只有26斤定量,又没有菜,也没有油。起初,石屏经常买酱油伴饭吃,后来,连酱油也买不到了,石屏便买来白萝卜,吃饭前先吃萝卜垫底,然后再吃饭,生活非常艰苦。但这些却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
1962年底,两人打算结婚了,但当时他们俩都没有房子。1963年夏天,洪都集团分给石屏一间10多平方米的集体宿舍,两人便登记结婚,领了房子。1963年9月30日,两人举办了结婚典礼。说是结婚典礼,其实很简单。那天,下了班,石屏与张雪佩匆匆忙忙跑回宿合冲了个澡,然后拿出石屏从上海托人买的5斤高价糖,准备迎接他们的朋友和同事,这是石屏与张雪佩结婚时唯一置办的东西。在集体宿舍里,一帮朋友为他们祝贺。他们的结婚照是很久以后,在南昌照相馆照的,只有2寸大。就这样,简简单单结婚了。
从此,石屏与张雪佩相互关爱,风雨同舟几十年。在两人相濡以沫的日子里,他们建立了一个相互依存、幸福温馨的家,筑起了一座生活的避风港、事业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