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鉴中国历史》内容简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同时它又饱经风雨,历尽苦难,当这两种记忆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人们自然会对其中缘由产生困惑和探索。《图鉴中国历史》精选了华夏数千年中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故事,并将相关插图收录其中,希望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化繁就简,让读者在仔细阅读时开阔视野,在随意浏览时也能增添乐趣。历史折射出人间百态,在品味历史的同时也给予广大读者智慧和启迪。
《图鉴中国历史》品读那些历史的光荣、梦想、苦涩和甘美。
用智慧的双眼去阅读,用聆听的心灵去感受:跨越千年的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的伟大变迁、自然造化的神奇瑰丽、世界文化的灿烂光芒……
品读历史就像品尝一杯美酒,芬芳浓郁而耐人寻味,甘美醇正而醉人心扉。历史折射人间百态,引导我们感悟生命的华彩乐章,给我们能智慧和启迪。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留存在今人脑海中最深刻的,则是岁月沧桑留给她的风雨洗礼,充满苦难和卑屈,当两种记忆交织在一起,人们自然会对其中的缘由产生困惑和思考。《图鉴中国历史》讲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中的点点滴滴,凡著名历史事件尽收其中。让青少年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演进过程,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沧海桑田的变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另一方面它也是历经
风雨洗礼,充满苦难和卑屈,当这两种记忆交织在一起的
时候,人们自然会对其中缘由产生困惑和思考。
然而,今天的人们如果扪心自问。自己对本民族的
历史是否真正了解,可能不少人不明就里。这一方面是由
于现代人生活、学习节奏的加快。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浩
繁的历史材料望而却步、不求甚解。
鉴于此,本书精选了华夏数千年中的著名历史事件
和故事,并将相关插图收录其中,希望通过图文并茂的方
式,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化繁就简。让读者在仔细阅读
时开阔视野,在随意浏览时也能增添乐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结束了长达两百多年诸
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汉武帝刘彻在
位时,是大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其疆域空前辽阔,其问张
骞出使西域,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汉之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618年,唐朝建
立。自唐太宗李世民继位至唐玄宗开元时期,出现了盛唐
气象,中国封建社会达到繁荣的顶峰。
唐朝灭亡后,中国又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1271年,忽必烈入主中原,建
立元朝,结束了长达数百年、多政权并列的局面,实现了
全中国的统一……
读历史如饮岁月陈酿,芬芳浓郁且耐人寻味。
历史折射出人间百态,引导广大青少年感受生命的华
彩乐章的同时,也给予他们以智慧和启迪。
第1章 三皇五帝数千年
“四氏”传说
黄帝战蚩尤
尧舜让位
大禹治水
第2章 夏商西周奴隶制
夏启继位
少康中兴
夏桀亡国
商朝右相伊尹
姜太公钓鱼
武王伐纣
周公辅主
国人暴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东周列国变封建
第3章 郑庄公中原图霸
管仲与鲍叔牙
齐桓公春秋称霸
晋文公退避三舍
烛之武退秦师
楚庄王韬光养晦成霸主
吴王称霸
勾践卧薪尝胆
庞涓与孙膑
商鞅变法
冯谖讨债
范雎“远交近攻”
荆轲刺秦王
第4章 秦汉统一开疆域
秦始皇统一中国
焚书坑儒
秦二世胡亥
大泽乡起义
西楚霸王项羽
破釜沉舟
鸿门宴
陈平设计除敌臣
刘邦知人善任
吕后专杈
张骞通西域
苏武牧羊
刘秀忍辱建东汉
黄巾起义
官渡之战
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
第5章 三国纷争起战乱
治世能臣曹操
刘备建蜀
孙权称帝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司马懿计杀曹爽
司马昭三路伐蜀
司马炎废曹奂
西晋灭吴
第6章 西晋东晋南北朝
石崇五恺斗富
八王之乱
刘渊称汉帝
司马睿建东晋
淝水之战
刘裕称帝
陈后主亡国
第7章 隋唐疆域又扩展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李渊太原起兵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励精图治
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
骄奢淫逸的唐懿宗李漼
第8章 五代十国闹割据
伶人做官
“儿皇帝”石敬瑭
后周代汉
一代词宗李后主
宋辽夏金归大元
第9章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耶律阿保机建辽
李元昊建西夏
名臣范仲淹
清官包拯
阿骨打建金灭辽
靖康之变
岳飞精忠报国
忽必烈建元
第10章 明朝船队下西洋
从乞丐到皇帝
大脚马皇后
燕王朱棣夺位
郑和下西洋
夺门之变
海瑞智惩胡衙内
张居正辅政
魏忠贤专权
明末哀歌
崇祯帝魂断煤山
第11章 清朝锁国被破关
努尔哈赤兵败宁远
多尔衮入主中原
史可法死守扬州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智擒鳌拜
乾隆六下江南
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慈禧垂帘听政
中日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
第12章 民主革命迎新生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袁世凯复辟
“五四”爱国运动
南昌起义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日本投降
千里跃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百万雄师渡长江
开国大典
版权页:
插图:
617年初,驻守太原的李渊在儿子李世民和手下谋臣刘文静、裴寂的反复鼓动劝说下,终于起兵,发动了晋阳宫事变。
李渊的军队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附近的军民纷纷前来归附,李渊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随后制定了向西入关中的计划。
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得知李渊来犯长安,便派虎牙郎将宋老生镇守霍邑。李渊的大军行至距霍邑50余里的雀鼠谷时,遇到了困难。雀鼠谷道路狭窄,本来就很难通行,加上连下了十几天大雨,道路更加泥泞。军队的粮草快要耗尽,李渊派一支由老弱士卒组成的部队回太原运粮。数日过去,运粮的部队迟迟未归,而恰在此时,又有传言说北方的刘武周部队和突厥人企图趁太原空虚之际,偷袭太原。
李渊有些惊慌,忙召集众人商量对策。裴寂等人都说:“宋老生守在霍邑的险要之地,不易攻下。太原是一方都会,义军的家属都在那里,我们不如先挽救根本,以后再图进攻。”李世民坚决不同意他们的看法,说:“现在禾菽遍布原野,何愁缺少粮食。宋老生轻率急躁,一战就可擒获。刘武周和突厥人表面上互相依附,其实内心互相猜疑。我们举的是解救天下苍生的义旗,如果遇到一点小的困难就回撤,恐怕跟随起义的大众一下子就会解散。我们回到太原空守一座城,又落下一个乱臣贼子的罪名,到时候各方找借口来讨伐,我们如何保全自己?”
最后,李渊没有采纳李世民的建议,下令部队后撤。李世民想再次劝谏的时候,天色已晚,李渊已经就寝。李世民不能入帐,就心生一计,冒雨在帐外放声大哭。李渊听到后召世民进帐来问,李世民说:“我们现在是以正义之师的名义出兵,如果前进就能成功,后退的话必然导致将士离散。一旦我们在强敌前离散,敌人追兵在后,军队必然溃败,那时候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这叫我怎能不悲伤呢?”李渊听完李世民的这一番话,终于觉悟了,随即下令,当夜追回已经后撤的部队。
熬到八月,终于雨过天晴,后方粮草也顺利运到,太原平安无事,并未遭到进攻,军队坚忍地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此后,一路凯歌高奏,攻破霍邑、占领临汾、西渡黄河、闯进潼关,最终攻入关中,占领了长安城。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国号为唐,长子李建成被封为皇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另一子李元吉为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