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主题,以阐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更是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重点以介绍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及其为人类历史的文明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所形成的巨大影响,了解它之所以今天依然是人们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复杂矛盾关系、追求理想社会的科学观点和方法的理论魅力所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研究》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书系”中的一本。该书重在抓住学界近年来较为集中地讨论和关注的热难点问题,抓住学生较为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独到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反映了该学科的学术前沿研究状况,体现出作者对学科体系的认识和把握。既是高校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必备用书,也是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不可多得的一部参考书。
孙熙国,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哲学史”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孙蚌珠,辽宁省北镇市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主要成员、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张守民,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多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高校理论战线》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辩证唯物主义论集》等。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与本质特征001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001
二、马克思主义名称的由来004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010
第一章 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013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的最大问题和基本经验014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对象017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以贯之之道与整体架构019
第二章 实践范畴与辩证唯物主义025
一、以实践为核心的人化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世界的
基本观点026
二、以实践为核心的辩证唯物的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
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029
三、以实践为核心的能动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的认识的
基本观点031
四、正确理解黄楠森先生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坚持和倡导033
第三章 马克思对人类解放道路的早期探索037
一、马克思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最初关注与初步探索037
二、《博士论文》对人类解放道路的探索046
三、社会本质的阐释与人的本质的解答056
第四章 认识的主体性、真理性与价值性065
一、认识中的主体性问题 065
二、认识中的真理性问题070
三、认识的价值性和人的价值076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时代问题的价值阐释078
第五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和劳动价值论091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091
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分析商品开始099
三、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 111
第六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剩余价值理论127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128
二、“物”的依赖关系和“拜物教”135
三、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理论——剩余价值论147
第七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两个必然”结论162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162
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运行中的内在矛盾174
三、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188
第八章 物质生产与人的自由、发展和解放199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和南斯拉夫“实践哲学”对实践的
误读199
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活动201
三、唯物史观同唯心史观对立的焦点204
四、物质生产范畴是唯物史观的基石207
五、唯物史观的根本特征210
六、物质生产实践与其他形式的实践214
七、物质生产是“包含着”特殊的“普遍”220
八、物质生活条件与人的自由、发展225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历史发展230
一、狄慈根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230
二、恩格斯、普列汉诺夫与辩证唯物主义231
三、列宁与辩证唯物主义235
四、斯大林与辩证唯物主义239
五、对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几点看法242
六、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才真正是危险的249
后记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