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教育评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教育评论主体、教育评论客体、教育评论媒体、教育评论内容、教育评论作用、教育评论过程、教育评论原则、教育评论功能、教育评论标准、教育评论形态、教育评论活动、教育评论风格,以及教育评论问题与对策、教育评论案例解析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研究。
《教育评论研究论纲》对教育评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教育评论主体、教育评论客体、教育评论媒体、教育评论内容、教育评论作用、教育评论过程、教育评论原则、教育评论功能、教育评论标准、教育评论形态、教育评论活动、教育评论风格,以及教育评论问题与对策、教育评论案例解析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对教育评论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教育评论学研究也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适用于教育工作者,尤其适合从事教育评论事业的理论工作者和研究生阅读。
刘尧,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浙江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兼任中国高教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教育评论学、高等教育学、教育评价学和农村高等教育研究,开设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社区教育专题研究等课程。主持并完成了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等项目10余项。先后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60余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出版有《教育评论学》、《农村现代化与农村高等教育》、《今日大学教育评论》等专著10余部。
序言
第一章 教育评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教育评论的历史
二、教育评论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育评论学研究的不同看法
四、教育评论学研究的意义
五、教育评论学的研究对象
六、教育评论学的学科特点与性质
七、教育评论学的学科体系
八、教育评论学的学科群及其关系
九、教育评论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十、教育评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教育评论的过程与原则
一、教育评论的内容
二、教育评论的作用
三、教育评论过程及其特点
四、教育评论过程的几个阶段
五、教育评论过程的特征
六、教育评论原则及其特性
七、教育评论原则的作用
八、教育评论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教育评论的功能与方法
一、教育评论的判断功能
二、教育评论的预测功能
三、教育评论的选择功能
四、教育评论的导向功能
五、教育评论方法的哲学思考
六、教育评论观辨析
七、关于教育评论学构建的拷问
八、教育评论与教育评价的区别
第四章 教育评论标准的确立与运用
一、教育评论标准是存在的
二、教育评论标准的确立
三、教育评论标准的运用
四、教育评论标准的概念
五、教育评论标准的发展性
六、教育评论标准的多样性
七、教育评论的根本标准
八、教育评论标准的合理性
第五章 教育评论的主体与客体
一、教育评论主体与主体性
二、教育评论家的基本素质
三、教育评论家的基本职责
四、教育评论家的基本修养
五、教育评论家的教育文化选择
六、教育评论客体:教育文化概说
七、教育评论客体:教育文化的特征
八、教育评论客体:教育文化的功能
九、教育评论媒体的要素与特征
十、教育评论媒体的类型与选择
第六章 教育评论活动的形态与分类
一、大众教育评论
二、专家教育评论
三、行家教育评论
四、三种教育评论形态之间的关系
五、教育评论的分类
六、教育评论活动
七、教育评论信息容量的层次
八、教育评论信息容量的质量
九、教育评论信息容量的开发
第七章 教育评论文章的选题与论证
一、教育评论文章的选题
二、教育评论文章的特点
三、教育评论文章的类型及其基本规范
四、教育评论文章的立论
五、教育评论文章论点的客观公正性
六、教育评论文章论点的“新颖”要求
七、教育评论文章论证的论据
八、教育评论文章论证的原则
九、教育评论文章论证的要求
十、教育评论文章论证的方法
第八章 教育评论的风格与品格
一、教育评论必须“实话实说”
二、教育评论如何“实话实说”
三、教育评论要关注教育问题
四、教育评论要有问题意识
五、教育评论要有正确的方向
六、教育评论要有学术准则
七、教育评论要实事求是
八、教育评论要有动力
九、教育评论家要有责任感
十、教育评论家要“独具慧眼”
第九章 教育评论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一、教育评论的学风问题
二、教育评论的作用问题
三、教育评论的观念问题
四、教育评论的生态问题
五、建设和谐的教育评论生态
六、创建宽松的教育评论环境
七、坚持教育评论的精神品质
八、把握教育评论的正确尺度
九、加强教育评论队伍建设
十、教育评论文章十戒
第十章 关于教育评论的对话与争鸣
一、与鲁洁教授对话的缘起及其他
二、对话焦点之一:关于德育的功能
三、对话焦点之二:道德行为视角下的德育
四、德育现代化不是德育泛化:评有关德育的几种新观点
教育评论研究文章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