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兰社稿》,著者佚名。清孤本。《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灵兰社稿》全八卷。其中《灵兰社稿》六卷,详论内科杂证,分为风、虚劳、痛、寒暑、大小便、诸气六门,102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作者对诸证的论述,也可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体现了作者对诸证的理解,上考诸古,下质诸今,出新自得。后附《锦囊药性赋》二卷,以歌诀形式论述杂病部分所涉及的药物,是一本内科杂证专书。
《灵兰社稿》共八卷,著者不详。本书援引自宋至明诸多医经、医著,尚未见到明显的清代医家医著,以及方药在内,故而点校者推测,此书成书当不晚于明末清初。
关于书名,“灵兰”是古代藏书之秘府。《黄帝内经·素问》中有《灵兰秘典论》篇,明代医家王肯堂撰有《灵兰书室医案》、《灵兰要览》,尤其《灵兰要览》亦为内科杂病著作,书名《灵兰社稿》或者亦是仿王氏而命,亦未可知。
风门卷之一
中风
瘛疭
颤振
挛
痿
痿厥
破伤风作痓
厉风
痓
痹痛
臂痛
体痛
痹证附体痛、颈项强痛、脊痛、肩背痛、臂痛
癫
狂
痫
癫狂痫
喉痹缠喉风咽痛乳蛾附喉梗、诸物梗喉
虚劳门卷之二
虚劳(一)
内伤劳倦
肩背痛
臂痛
颈项强痛脊痛
虚劳(二)
血症吐衄咳嗽痰涎咯唾血附齿衄、舌衄
咳嗽附肺痿肺痈
肺痿肺痈
自汗盗汗(一)
自汗盗汗(二)
不寐嗜寐(一)
不寐嗜寐(二)
虚烦
健忘(一)
健忘(二)
眩晕
惊悸怔忡恐惧
痛门卷之三
头痛附偏头风、雷头风、大头天行眉棱痛、头重
头痛头风偏头风、眉棱骨痛、头摇、头重、大头、雷头
耳症
面颊
鼻症
口唇
消痹附口燥咽干
口燥咽干如常渴非消证
齿病
舌症
颈项痛
肩背痛
臂痛
心痛胃脘痛
胁痛
腹痛(一)
腹痛(二)
腰痛
腰痛胯痛、腰软
胯痛
脚气(一)
脚气(二)
寒暑门卷之四
暑
中寒中湿中暑中气中食中恶尸厥
痰厥五绝
疟疾(一)
疟疾(二)
寒热
恶寒寒厥
五疸
论辛凉
论补泻
大小便门卷之五
大便闭
泄泻
痢疾(一)
痢疾(二)
论下
论湿
时令
肠鸣
肛脱
小便闭淋遗溺
小便不禁
小便遗溺小便数小便黄赤
小便黄赤
淋
遗精
梦遗
赤白浊
阴缩阴纵阴痿汗臊臭阴冷阴痒阴肿痛
疝
……
气门卷之六
《锦囊药性赋》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灵兰社稿》:
治法
刚痓属表,口噤不得语,气上冲胸,及兼前症,无汗,葛根汤。柔痓属表,身体强几几,然兼前症,有汗,桂枝汤加干姜。刚痓属里,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蚧齿,大承气汤。风寒湿热闭结于里而作,火热燥而筋挛。海藏治刚痉,用神术汤加麻黄、羌活,柔痉用白术汤,加桂枝、黄芪,热而在表加黄芩,寒而在表加附子,热而在里大黄,寒而在里干姜、良姜,加附子。若兼厥逆者,皆属阴寒。阴症发痤,厥逆筋急,汗出项强,头摇口噤,宜附子散、桂心白术汤。
内伤疰,多因风热与气血之虚。若肝火,宜加味逍遥散、小柴胡、钩藤,肝肺虚热,补中益气、加味归脾,肾虚六味丸。产后汗多,中风变痉,小续命汤、举乡大为散,大豆柴胡汤,脉浮弦,表实有力宜之。如气血大虚,不宜过发,用防风当归散为妙。新甫云:产后痉由亡血过多,筋无所养,与伤寒汗下过多,溃疡脓血大泄,皆败症也,急以十全大补汤加附子。
《金匮》云: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痓病也。《活人书》云:症似伤寒,惟脉沉迟弦细,而项背反张为异耳。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名日刚瘗。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日柔痉。太阳病其症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瘗,葛根汤。刚痓为病,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龄齿,可与大承气汤。阳明总宗筋,以风湿热之邪人于胃中,津液不行,宗筋无所养,故急。非审是实是邪,不可轻下。海藏云:发汗太多,因致痓。如《金匮》所论,身热足寒,口噤背张者,太阳痉也。若头低视下,手足相引,肘膝相构,阳明痉也。若一目或左右斜视,并一手一足搐搦者,少阳疰也。如仲景法,可使立已。《准绳》云:刚痓者,为中风发热,重感于寒而得之。是外郁者,热因郁则愈甚,甚则热兼燥化而无汗,血气不得宣通,大小筋俱受害而强直,故日刚痓也。柔痉者,为太阳发热,重感于湿而得之。《内经》所谓: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又谓:因于湿,首如裹,腰似折,项似拔。又日:湿热不攘,大筋续短,小筋弛长,续短为拘,弛长为痿。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是也。湿胜则汗出,未便是表虚。又湿过极,反兼风化制之。兼化者,虚象而实非风也。仲景刚痓葛根汤,有麻黄,柔痓脉沉迟,桂枝加葛根汤。《金匮》不加葛根,加瓜蒌根。海藏治刚痉解利无汗,神术汤加羌活、麻黄,治柔痉解利有汗,白术汤加黄芪、桂。热而在表,加黄芩,寒而在表,加桂枝、黄芪、附子,热而在里,加大黄,寒而在里,加干姜、附子。丹溪谓:挟痰火,宜人参、竹沥,不可用风药,子和有吐风痰愈者。《内经》有谓:太阳所至为寝汗痉,阳明、少阳厥逆发呕.喉痹症者,乃是人之六经风、寒、湿、热、燥、火之气有相盛衰,亦变而为痓。苟只从外感以散邪,则气耗血损而殆矣。薛氏日:痉病多由风,然因伤寒汗下过度,与产妇(续命汤)亡血过多,溃疡脓血大泄,寒湿乘虚而感,皆从太阳经治,皆败症也。急以十全大补汤,不应,易加附子,缓则不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