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第14集):尚小云》囊括中国京剧流派的代表性剧目;采用全本的记录方式,服装扮相、剧本曲文、唱腔伴奏、锣鼓经、身段谱等一应俱全,挖掘出220余出濒临失传的流派剧目。
京剧向称国粹艺术,内容博大精深,剧目十分丰富,人们常以“汉唐三千宋明八百”形容其浩瀚。其中流派剧目又以演员表演的鲜明个性使剧目显得更为多彩多姿,充满魅力,既被专业人员钻研承继,也为广大戏迷喜闻乐见,遂成为京剧舞台上一大亮点。
流派
举凡表演艺术,原本就无不带有表演者的个人色彩。京剧表演艺术因其唱念做打诸多方面功夫的综合性和繁难性,表演的个性化尤为突出;加以行当的粗分、剧目的雷同,于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尽显各自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一招一式、一腔一韵之中可以体现不同的特色,同样一出戏,甚至同样一个戏中人物也完全可以演出不同的风采,这种充满个性化的表演,遂成为京剧竞技场上最是为人乐道而又情趣无穷的审美内涵。倘若这种富于个性化的表演为受众所认可,且代有传人,形为规范,即可自成一家,成为迥异于他人的艺术流派。以“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为例,虽皆工旦行,却又各有千秋。京剧大师王瑶卿就曾这样分析这四位后起之秀的独到之处:“梅兰芳的样儿,程砚秋的唱儿,尚小云的棒儿,荀慧生的浪儿。”所谓“样儿”,指梅的艺术造诣全面,要什么有什么;所谓“唱儿”,指程以行腔之新颖动听为能;所谓“棒儿”,指尚的刀马功底深厚;所谓“浪儿”,指荀的柔媚多姿、风情万种。寸长尺短,一语道破各有专擅的各家流派特点。如此成就固然来自自己的勤学苦练、苦心孤诣,更少不了观众的知音捧场、鼓励有加。因此,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对于创始人来说,无疑是开拓了审美追求的新境界;对于受众戏迷来讲,则更是得到了多样化审美需求的新满足。梨园行有云:唱戏的是疯子——指其追求的执着,听戏的是傻子——指其享受的痴迷。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或许正道出京剧流派形成之三味。
流派剧目
在京剧传承的一二百年间,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新人辈出、师承转换,荡涤旧物、崇尚新声,传统剧目中的绝大部分早巳绝迹于舞台,然而,其精华部分(包括剧目中表现出来的唱念做打等程式体系)还是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其间,流派创始人于剧目的推陈出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基于对剧目乃至剧中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更便于发挥自己技艺特长的需要,流派创始人对浩如烟海的传统剧目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经过了整理加工再创作,使之又焕发出崭新的韵味和光彩;随着这样剧目的增多,最终形成了自己流派所特有的剧目系列。而另外的流派又在另外的剧目系列中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即或剧目相同,不同流派依然可以于演出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总之,在其演出的剧目中,无不打上自己表演风格的鲜明烙印。京剧舞台上一度出现的这种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盛况,实由自丰富多彩的流派剧目,这在京剧发展史上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也应看到,如今京剧流派剧目相对于京剧的鼎盛时期,已是光景不再。个中原因很复杂,就客观因素而言,新兴的艺术形式的多种多样.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娱乐方式已经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因而完全可以去旁鹜;此外,就京剧本身而言,演出剧目之贫乏不能不说是观众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来演出场所和演出场次就不多,翻来覆去又只是那几出骨子老戏,怎么能吸引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呢?——连那些老戏迷们也都听腻歪了。
尚小云
汉明妃(尚小云演出本)
玉虎坠(尚小云演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