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六部委主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重点图书,其中的《民间技艺》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奖。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从不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文化传统。
刘魁立,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哲学博士(俄罗斯),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张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群众文化》、《文化月刊》主编,现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万建中,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民俗学方面研究,著有《饮食与中国文化》、《中国历代葬礼》、《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题》、《禁忌与中国文化》等。
第一章 生殖崇拜:祈求生命的孕育
日常生活中的祈子
婚礼中的祈子
岁时年节中的祈子
第二章 十月怀胎:孕育生命的规矩
保护胎儿的措施
孕妇保健的合理行为
预测生男生女
第三章 一朝分娩:呼唤新生命的降生
产前准备
催生礼与催生方法
孕妇生产过程
第四章 诞生礼:喜迎新生儿
诞生礼仪的程序
新生儿的喂养习俗
第五章 满月、周岁庆贺:寄托希望
满月礼仪
“抓周”庆贺仪礼
日常生活中的祈子
民间祈子的意识和观念无所不在,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祈子习俗。这些趣味浓郁的纷繁多彩的习俗,反映了普遍存在的延续生命和家族香火的民问智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遵循类比、联想以及承接古代一些信仰观念的思维方式,将祈求子嗣的愿望寄予到具体的物象和行为之中,以求得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这类物象和行为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数种。
麒麟送子
为求得生育,民间一般祭祀的神灵是“送子张张仙”、“送子观音”,除此之外,能给人问祈求子嗣者带来吉祥如意的还有“送子麒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状如鹿,牛尾,独角,全:身长鳞甲,是吉祥的象征。《礼记?礼运》里说:“鳞风龟蛇,谓之四灵。”民间相信麒麟主司送子,不育妇女多拜之,挂其图,起其名,祈求吉祥、多子。
民间视麒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红江南地区,每逢春节,人们便抬着州竹骨纸扎的麒麟,配上锣鼓伴奏,依次到各家门前演唱,以示祝贺,俗叫“麒麟唱”。但麒麟的主要责任是送予每年春节,民间有张贴《麒麟送子》的年画和举行“麒麟送子”的习俗。前者画面主题突出,描绘牛动有趣,,画面正中为一匹龙头、狮尾、鹿身、细腿、马足、全身披甲鳞的麒麟,背上驮着一个手抱莲蓬的儿童,寓“连生贵予”之意。后面跟随送子的女子,穿戴华贵,温柔可爱:背景则是祥云缭绕,充满着“天赐贵子”的喜庆吉祥气氛。后者是在春节时,送纸扎麒麟(下巴上有许多胡须)上门演唱时。那些未生孩子的妇女或者才过门的小媳妇,往往被一些大嫂们连抱带拽地把她们推到“麒麟”面前拽胡子。据说是拽一根就能生一子,拽两根就能生双胎。在戏耍麒麟时,旁边则有人唱着“早生贵子早得福”、“寿比南山不老松”等一类吉利话。唱完,每家都给钱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