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大明宫之君临天下
武周倒台,李唐复归。武则天被迫传位给三子李显。李显懦弱,致使皇后韦氏、上官婉儿、武三思沆瀣一气,任人唯亲,把持朝政。李显的侄子临淄王李隆基面对混乱的朝廷纷争,内心充满忧虑。于是,他决定联合姑姑太平公主,欲除掉韦氏集团,力图让朝廷的政局,重回正轨;太平公主则想以此扩大她的政治影响力,为独揽朝政提供方便。貌合神离的两人如何在这波云诡谲的大明宫中搅弄风云?摇摇欲坠、腐朽不堪的大唐又将走向何方……
政治权谋,谁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最终君临天下?
皇家倾轧,血浓于水的亲情与冰冷的权杖,谁能更胜一筹? 外敌来犯,谁能招揽千军万骑,踏破麒麟台? 盛世下的李唐王朝危机四伏,内忧外患,风雨欲来,弱冠之年的李隆基该如何殊死一搏,尽在作家任磊集历史、传记、小说于一体的浩瀚之作。 深宫之内,机关算尽;疆场之上,旌旗兵戈;朝堂之中,尔虞我诈。 长安城的一百〇八坊,大明宫的唐灯与朱墙,都在静静等待开元盛世的黎明之光。
引 子
天授元年(690),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媚娘自立为皇帝,定都洛阳,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然而,武周王朝是在李唐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李唐开国之后,面对的是一个军阀割据、匪盗横行、民不聊生的社会局面。李唐王朝用了近十年的南征北战,才统一了中国。 通过玄武门之变,李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李渊的二儿子秦王李世民登上皇位。李世民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统治期间,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鼓励群臣犯颜直谏,并留心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当官;不计身份,不别亲疏,推行“任人唯贤”的政策;提拔和重用了一大批具有非凡政治和军事才华的文臣武将,诸如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魏徵、尉迟恭等人。中央朝廷方面沿用并完善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历史上将李世民的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下的李唐王朝,据史书记载: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 李世民在治世兴国的同时积极收复故土,先后平定东突厥、薛延陀、回纥、高昌、龟兹、吐谷浑等部,让分裂了近四百年之久的中国终于再次实现了大一统(西晋、隋朝也曾实现了中原的统一,但是这两个王朝都很短命,昙花一现,也没能有效地收复或管理西域等地,因此不能算作是大一统)。由此李唐帝国声威远播,加上李世民能维护外族风俗,并设置都护府制度,终贞观之世,四方服悦,西北各族共尊李世民为“天可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极大地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提高了民族的自豪感,从而也使得“唐”这个帝国称号深入人心。 李世民死后,他的嫡三子李治继承了皇位。李治继位以后,继续努力经营着他父亲李世民留下来的事业,创立了“永徽之治”。但是李治体弱多病,在他身心乏力的时候,皇后武媚娘就会帮助他处理政务,帝国的实权也渐渐流落到了武媚娘的手中。李治晚年病情加重,目不能视,无力处理朝政,武媚娘便完全地掌握了李唐帝国的朝政。 李治死后,武媚娘先后废掉了李唐帝国的两任皇帝(即她的三子中宗李显、四子睿宗李旦)之后,终于登上了帝国的皇位,建立武周王朝。 武则天登上帝位初期,为了稳固政权重用酷吏,大规模打击、清除李氏皇族和朝中针对她的异己势力。同时,她又不断地提高武氏家族的地位,想以武氏家族取代李氏皇族。武则天稳固政权以后,展示了自己出色的政治才华。在她统治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重用了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宋璟等一大批中兴名臣,故有“贞观遗风”之美誉。 武则天虽然建立了武周王朝,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政绩,但是并没有消除人们对李唐王朝的怀念,人们始终认为她的王朝不过是李唐王朝的一种延续,在她百年以后应该把政权归还给李氏皇族,而不是由武氏家族来继承。因为李唐王朝是在李氏皇族领导下,通过浴血奋战和出色的政治才干建立起来的。李唐王朝让原本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团结起来,归于统一,并且走向强盛。李唐王朝在人们心中树立了无法超越的威望。而武氏家族的地位,是凭借武则天手中的权力赐予的,是坐享其成得来的。更为致命的是,武氏家族的这些政治暴发户们大多数都平庸无为,治国理政的才华没多少,巴结武则天身边的男宠、玩弄权术、谋求私利、贪图享乐的本事却不少,名声极差,不得人心。 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为了打击李氏皇族和异己势力,武则天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人。这些鹰犬为了向武则天邀功,往往是网罗无辜,捏造罪状。凡罗织人罪,皆先进奏事状,敕令依奏,即籍没其家。每有赦令,则遣狱卒先杀重囚,然后宣示。每次审问囚犯,不论轻重,多以醋灌鼻;或将囚犯置于瓮中,用火环绕烧炙;或以铁圈束首而加楔,以至脑裂髓出。种种酷刑,备极苦毒,所用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审问之前,又必先示以刑具,囚人畏惧,往往自诬。这些鹰犬们的恶行,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虽然后来武则天迫于朝臣的压力,先后处死了这些酷吏。但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这就使得受到迫害的李氏皇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同情。 与此同时,辽东地区发生了“营州之乱”,在武周平息“营州之乱”的时候,武氏子弟基本上毫无功劳可言。本来武则天是想利用平叛的机会让武氏子弟建功立业,为日后立为嗣君打基础,但是武氏子弟无能的表现充分暴露了他们才智极为平庸,不足以托后事。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武则天不得不把在外流放了十五年的三子李显召回洛阳,立为太子。 武则天在李治死后大肆包养男宠。在开始的时候只是把他们当作泄欲的工具,并没有给予多少实权。可是到了她执政后期,逐渐怠于政事,失去了进取的意志,沉迷享乐。再加上她时常有病缠身,为了加强对群臣的控制,她利用身边的男宠作为耳目,监理朝政。她身边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利用武则天的这种心态,不断地向她索要权力,肆无忌惮地干涉朝政。 在李显被召回洛阳以后,武氏家族继承武周王朝的梦想眼看就要破灭了,这引起了他们的极大恐慌。若是武周重归李唐,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因为在武则天称帝之后,他们没少迫害李氏皇族的人,若李唐复辟以后,李氏皇族的人能放过他们武氏家族吗? 因此武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武三思,为了阻止李唐复归,便和张氏兄弟狼狈为奸,垂死挣扎。他们不择手段地诬陷残害朝廷重臣,一时间朝政混乱,政治空气变得骤然紧张起来,使得武周回归李唐、传位太子李显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导致政局复杂化。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联合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发动兵变。他们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并包围了武则天的寝宫,要求武则天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于太子李显,李显上尊号其母亲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李唐复归,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神都为东都。705年农历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里病逝,享年82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706年五月,与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 李显复位之后,武氏家族人人自危,内心充满恐惧。但是不久他们便平静下来,又恢复了往日不可一世的神色,继续在朝廷上呼风唤雨。原因是他们又找到一个强有力的靠山,那就是李显的皇后韦氏。 武周时期,武则天在打击李氏皇族的同时,又让武氏和李氏通婚,以此来弥合武氏和李氏之间的间隙。被武则天视为掌上明珠的太平公主,在其第一次婚姻结束后,武则天将她嫁给了自己的堂侄武攸暨;李显的第七女李仙蕙,嫁给了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后来被封为永泰公主。李显被武则天废去帝号贬为庐陵王,押送到房州去监管软禁时,妻子韦氏在途中生下一女。因处境艰难,连包婴儿的布片都没有,李显只好将自身穿的衣服脱下来抱过孩子,由此起名裹儿。李显夫妇觉得孩子命苦,所以特别疼爱。到了李裹儿十六岁时,由武则天做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李显复位后,李裹儿被封为安乐公主,武崇训就成了驸马。武三思与李显原来就是姑表亲兄弟,后来又成了儿女亲家。但是,这样的姻亲关系只是武则天一厢情愿的产物,并不能消除李氏皇族和武氏家族之间的隔阂。因为对于两个跟皇权政治牢牢捆绑在一起的家族而言,任何伦理道德都是苍白无力的。 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等人,在杀死张氏兄弟后,又逼迫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唐,可谓劳苦功高。李显重新登基为帝,也念及这些朝廷重臣的功绩,封这五人为郡王,其中敬晖被封为平阳郡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袁恕己封为南阳郡王,崔玄暐封为海陵郡王,人称“五王”。武则天退位以后,五王心里明白要想真正匡扶李唐,下一步应该除掉的对象便是武氏家族。因为在武周时期,武氏家族把持朝政,残害忠良,坏事做尽,对李氏皇族尤甚。但是,他们想把这件事交给李显去做,以此来提升李显的威望,安定天下人心。 可是,李显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生活在母亲武则天的阴影之下。武则天强势的性格压制着他,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因而他便养成了懦弱、怕事的性格。他第一次登上皇位,是由武则天扶持的,但不久就被武则天废掉,传位给了他的四弟李旦,他本人也被流放在外。在流放的过程中,他还受到当地官员的监视,终日惶恐不安。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看望他,李显就吓得想自杀。幸亏有他的妻子韦氏陪伴在其身边,不断地给予他鼓励、帮助、劝慰,才使得他活了下来。 李显和韦氏在流放期间受尽了世间磨难,尝尽了人情冷暖。因此,李显和韦氏作为患难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经对韦氏发誓说:“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意思是说:有朝一日我能重新登上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李显对于妻子韦氏不仅是心存感激,而且已经形成了依赖。 在“神龙革命”时,当五王带领着士兵让李显和他们一同起事的时候,李显害怕得连门都不肯出。最后,在他的女婿王同皎的苦劝下才走出房门,然后又被王同皎抱上了马背。在杀死了张氏兄弟之后,众人簇拥着李显来到居住在长生殿的武则天面前。 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问道:“是谁作乱?” 张柬之回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天子,臣等罪该万死!”武则天看见太子李显也在人群之中,便对他说:“这件事是你让干的吗?这两个小子已经被诛杀了,你可以回到东宫里去了。”李显吓得浑身颤抖,话都说不出来。桓彦范上前说:“太子哪还能回到东宫里去呢?当初天皇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年纪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灭犯上作乱的逆臣,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就这样才迫使武则天退位,传位给了李显。 李显登上皇位以后,立韦氏为皇后。经受过苦难的韦氏,并没有因为当上了皇后就感到满足,也不认为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就足够了,更不认为她不会生活在恐惧之中,不用再为身家性命而担忧了。她想到自己儿子李重润被武则天杀死了,她和李显又被武则天流放在外,尝尽世态炎凉。在流放期间,每时每刻都面临杀身之祸。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武则天手里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有掌握了这种随时可以决定他人生死的权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才能让天下人服从,得到世间想要的一切。武则天当年可以从皇后的位置上君临天下,难道自己就不可以吗?但她知道李氏皇族和朝中大臣是不会让她这么做的,虽然自己的丈夫李显对自己言听计从。可是,她要想从幕后走到前台,势必会遭到这些人的强烈反对。到时别说获取最高权力了,恐怕连皇后的位置都难保。因此,她要清除这些通往权力道路上的羁绊,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现在名声显赫的“五王”。可这些人位高权重,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她要找同盟,与自己联手才行。 在武周时期,上官婉儿是武则天身边的一个重要人物,朝廷所下发的很多制书、诏令都是出自她的手笔。不仅如此,武则天又让其处理百司奏章,参决政务,渐渐权势日盛,有着巾帼宰相之称。 武周倒台李唐复辟,上官婉儿虽然还专掌起草诏令,又深受李显的宠幸拜为昭容,但她认为这不过是为了稳定政局而出现的短暂局面。首先,李氏皇族及朝廷重臣是不会容忍武氏家族存在的,而她本人又和武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武三思有私情,这件事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他们要除掉武氏家族,难道会放过她吗?再者,武周取代李唐这个前车之鉴,让他们对后宫参政大为不满,可对她来说,不让参政就意味着失去权力,而失去权力就意味着死亡。 上官婉儿经过观察发现,如今的皇帝李显对皇后韦氏百依百顺,而韦氏与武则天一样,都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要想保住手中的权势和地位,就必须依赖李显这个皇帝名号,而要想得到李显的绝对信任,就只能依附皇后韦氏。因此,当上官婉儿劝说韦氏行武则天的故事时,很符合韦氏的心意。两人一拍即合,韦氏把上官婉儿视为通往最高权力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在上官婉儿的建议下,韦氏逐步树立自己的政治威望。于是,在韦氏的授意下上官婉儿上表,请求规定全国百姓一律为被父亲休的母亲服丧三年;又请求规定天下百姓二十三岁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就免除劳役。用改易制度来收买人心,这些都得到了李显的准许。 要说用寡廉耻、出卖人格、小人得志、阿谀奉承等等所有可以用来形容卑鄙的言语去骂一个人的话,武三思要说第二没人能排第一。武则天最早的男宠是薛怀义。薛怀义本姓冯,名小宝,在洛阳的集市上卖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千金公主(始封千金公主,武则天时期改封安定公主)偶然发现了这位伟岸的猛男,马上派人把他召进宫,亲自为他沐浴更衣,留待数日,把他献给寡居多年正寂寞的武则天。武则天为了让他便于出入禁宫,遂将他剃度为僧,为了提高他的身份让他改姓薛,起名怀义,与太平公主的夫家薛绍同族。薛怀义仗着武则天的宠幸日益骄纵,常骑着马在街上横冲直撞,伤人无数,无人敢管。每当薛怀义骑马出宫时,武三思和武承嗣在旁边伺候,一人扶马鞍,一人握着马缰绳,口中还不断地叮嘱:“薛师傅小心,薛师傅小心。”比奴仆还恭顺。 后来,武则天宠幸御医沈南璆,薛怀义醋意大发,在证圣元年(695)正月十六的夜里,烧毁了耗费巨资修建的明堂,从而引火烧身。武则天心生厌恶,下令让太平公主处死了薛怀义,辇车载尸送至白马寺。 薛怀义失宠被杀后不久,太平公主推荐张昌宗入宫给武则天侍寝,张昌宗又向武则天推荐了哥哥张易之,兄弟一起进入武则天的寝宫侍奉。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一如过去,又对张氏兄弟百般阿谀奉承。若二张骑马,就争着配鞍,尾随其后;若二张坐车就争着驾辕,执鞭吆喝,献媚地称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 武三思献媚薛怀义和张氏兄弟,其目的还是为了讨好武则天,所以对武则天就更是万般奉承。武三思为了讨武则天的欢心,强迫来洛阳的使节、商人捐款百万亿,购买铜铁,铸造铜柱,名曰天枢,立于洛阳端门之外。柱基由铁铸成,其行如山,周长一百七十尺。柱为铜铸成,高一百〇五尺,直径十尺,刻蟠龙麒麟围绕,顶上为承露盘,直径三丈。由武三思撰文,极力称颂武则天的功德,镌刻于柱,并刻百官及四方国君的姓名于其上,由武则天自书“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经过一年方铸造完成。因消耗的铜铁量十分巨大,所募集的钱不够花,遂在民间强行搜刮,农民的农具、器皿均无偿征调,害得无数农民家破人亡。此后,类似种种献媚之举数不胜数。 武三思是全靠武则天的权势而在政治上发家致富的,武则天丧失帝位后,武三思知道继承武周的皇位那是不可能了,保住性命才是当务之急。上官婉儿明白要是武三思被处死,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上官婉儿便把武三思引荐给韦氏,使他们勾搭成奸。这三个人的结合,不仅仅是出于生理上的需要,更多的是政治上的结盟。 武三思与上官婉儿、韦氏之间的污秽行为,在宫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只有李显一人眼昏耳聩,头上戴了两顶绿帽子而不自知,还把武三思引为知己,视为心腹。若武三思三天不入宫,李显就要陪着韦氏,去武三思的家中微服私访。韦氏与武三思调笑戏谑,对饮亲狎,李显不以为然,甚至陪着狎游。 武三思的再次得势,让朝廷内部一些投机分子也重新依附于他,以此来获得韦氏的青睐。这其中有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太府卿纪处讷和鸿胪卿甘元柬,都是武三思的党羽。御史中丞周利用、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寺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五人都是武三思的耳目,当时人们称这五人为“五狗”。 韦氏、上官婉儿、武三思走到一起以后,便开始对“五王”痛下狠手。他们先是玩弄权术,先后剥夺了“五王”手中的实权,进而削去他们的爵位,然后流放。崔玄暐被流放到白川(今西博白县),在途中病逝;张柬之被流放到襄州(今湖北襄樊),气愤致死;桓彦范被流放到贵州(今广西贵县),遭杖杀而死;敬晖被流放到崖州(今海南海口东南),被谋害身亡;袁恕己流放到环州(今广西河池东北),被逼至发疯,后遭到击杀而死。 “五王”被除掉后,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太子李重俊。李重俊是李显的三子,在李显继位的第二年李重俊被立为太子,但由于他不是韦氏所生,颇受猜忌。安乐公主李裹儿与她的丈夫、左卫将军武崇训经常欺凌侮辱太子,甚至有时称太子为奴才。武崇训还唆使安乐公主李裹儿向李显建议废掉太子,立她为皇太女。李重俊心中积愤难消,终于爆发了。
任磊,本名任雷雷,陕西咸阳人,前端开发工程师。2011 年至 2013 年,在解放军火箭军服役。著有青春校园小说《岁月无声》、历史小说《甲午战争之乱世风云》等。
⊙ 引 子 001
⊙ 壹 风雨中的李唐 009 ⊙ 贰 李隆基 014 ⊙ 叁 李旦出走洛阳 017 ⊙ 肆 竹篮打水一场空 019 ⊙ 伍 欲立皇太女 022 ⊙ 陆 麟德殿之宴 025 ⊙ 柒 牢狱之灾 029 ⊙ 捌 招揽万骑军 033 ⊙ 玖 趁机安插党羽 036 ⊙ 拾 不破楼兰终不还 042 ⊙ 拾壹 招降娑葛 048 ⊙ 拾贰 钩心斗角,党争不断 052 ⊙ 拾叁 郭元振的忠告 055 ⊙ 拾肆 命途多舛,魂归西天 059 ⊙ 拾伍 阴阳两面刀 064 ⊙ 拾陆 上官婉儿反水 067 ⊙ 拾柒 龟速行军 071 ⊙ 拾捌 山雨欲来风满楼 074 ⊙ 拾玖 准备就绪 077 ⊙ 贰拾 刀光剑影大明宫 081 ⊙ 贰拾壹 韦氏集团覆灭 085 ⊙ 贰拾贰 最后的审判 088 ⊙ 贰拾叁 血雨腥风长安城 090 ⊙ 贰拾肆 拥立李旦登基 095 ⊙ 贰拾伍 太平公主崛起 100 ⊙ 贰拾陆 姑侄党争,蜜月结束 103 ⊙ 贰拾柒 母子争吵,难解难分 109 ⊙ 贰拾捌 威逼大明宫 116 ⊙ 贰拾玖 有人欢喜有人愁 122 ⊙ 叁拾 聪明反被聪明误 127 ⊙ 叁拾壹 府兵制的溃烂 133 ⊙ 叁拾贰 感情破裂 138 ⊙ 叁拾叁 倾诉心肠 143 ⊙ 叁拾肆 天麻粉中投毒 147 ⊙ 叁拾伍 王皇后受辱 150 ⊙ 叁拾陆 薛崇简的到来 153 ⊙ 叁拾柒 果断出手 156 ⊙ 叁拾捌 血浓亲情淡如水 163 ⊙ 叁拾玖 一夜踏进长安城 170 ⊙ 肆拾 君临天下 175 ⊙ 肆拾壹 北方大乱 183 ⊙ 肆拾贰 誓师北征,首战告捷 192 ⊙ 肆拾叁 战局僵持 196 ⊙ 肆拾肆 李失活的女儿 205 ⊙ 肆拾伍 抓住战机,大胜而归 211 ⊙ 肆拾陆 放掉李律男 218 ⊙ 肆拾柒 李唐的兵威 224 ⊙ 肆拾捌 安定北方,祭奠英烈 231 ⊙ 肆拾玖 胜利的喜悦 237 ⊙ 伍拾 清理斜封官 245 ⊙ 伍拾壹 为公主寻亲 251 ⊙ 伍拾贰 君臣狩猎 259 ⊙ 伍拾叁 君臣狩猎,公主爱慕 266 ⊙ 伍拾肆 崔日用说媒 276 ⊙ 伍拾伍 林妍儿 284 ⊙ 伍拾陆 大理寺审案 293 ⊙ 伍拾柒 公堂上的冲突 299 ⊙ 伍拾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10 ⊙ 伍拾玖 对话自雨亭 318 ⊙ 陆拾 刘江玉 326 ⊙ 陆拾壹 失望中的希望 332 ⊙ 陆拾贰 陪同公主踏青 339 ⊙ 陆拾叁 八侍女劫狱 346 ⊙ 陆拾肆 最后的探视 353 ⊙ 陆拾伍 李 鉴 361 ⊙ 陆拾陆 英雄落幕 367 ⊙ 陆拾柒 开元盛世 373 ⊙ 后 记 376
风雨中的李唐
景龙元年(707)农历七月的一天,长安城被盛夏炙热的阳光烤焯着,高温袭击着这座拥有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 长安城呈长方形,按中轴线朱雀大街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出十一里坊,形如棋盘。长安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厦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名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 宫城位于外郭城正中部,平面为长方形,宫城的四周有围墙,南面中正开承天门,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宫城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称作“大内”;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西内苑在宫城正北,亦名北苑。南北一里,东西与宫城齐。北部为西苑,内有殿宇十余处,以及冰井台、樱桃园。 在西苑内东北部就是大明宫,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方的龙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可俯瞰整座长安城。大明宫建造于贞观八年(624),从唐高宗开始,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称为“东内”。大明宫的宫殿为中轴对称格局,前部由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组成前朝的南北中轴线,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着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数十座殿宇楼阁。 皇城亦为长方形,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开有五门。南面三门,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门,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过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城内有东西向街道七条,南北向五条,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 外城郭内有南北向大街八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街道的两侧都设有排水沟,并种植榆、槐等行道树。在外城郭设有东、西二市,东市和西市是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 此时虽是盛夏时节,但是东、西二市的街道上仍然人声鼎沸,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叫卖之声此起彼伏。忽然间,榆树的枝叶动了一下,一股微风吹过,带来了丝丝凉意。但是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这股凉风的到来,依旧忙着手头的工作。然而风越吹越大,转眼间狂风大作,街上的尘土被吹至半空中,让人几乎睁不开眼。 伴随着狂风的肆虐,街道上瞬间乱作一团,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自己的去处,因为这时大家才意识到,一场暴雨即将来临。果不其然,不久便电闪雷鸣,豆大的雨滴一滴、两滴、三滴……突然间“哗”的一声从天空倾泻而下。 直到夜幕降临后,长安城才渐渐平静下来。长安晚间实行宵禁,各个坊均采取封闭式管理,坊门有卫兵把守。此刻,北衙禁军的兵营却灯火通明、兵戈林立,充满了紧张的气息。太子李重俊面对着议事大堂,墙壁上那巨大的“忠”字让他心里五味杂陈。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炜之、沙吒忠义等人围在他身边,等待着他的命令。李重俊一言不发,李多祚忍不住说:“太子殿下,将士们已经准备妥当,您下令吧!” 李重俊低下头,长叹道:“我们这样做算是犯上作乱吗?” 他身边的将军们吃了一惊,李思冲急切地说:“太子殿下,韦氏、武三思、上官婉儿沆瀣一气,挟持天子,祸乱朝纲。这等奸佞之人不除,大唐的江山社稷将陷入小人之手。我们这样做是在替圣上分忧、为大唐除害,怎么算是犯上作乱呢?”李思冲刚一说完,其他人马上附和,劝李重俊不要多想。 李重俊仍然忧心忡忡:“擅自起兵,即使除掉这些奸人,可圣上该怎么看我?庙堂上的列祖列宗又如何看待我呢?” 李承况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大叫道:“太子殿下,我们今天聚到一起都是看在列位先皇的份儿上,为了大唐的前途着想才决定拼死一搏,箭在弦上怎能不发?” 独孤炜之紧接着说:“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深明大义,天下臣民敬仰您。今天这一步我们都是按照您的指示行事的,不能再犹豫了!” 李重俊听后眼泪流了下来,哽咽不断。沙吒忠义急得直跺脚:“太子殿下,您可是太宗皇帝的后人啊!岂能有妇人之仁?” 当李重俊听到李世民的谥号时心头为之一震。他抬起头,用手擦掉泪水,转过身面对将军们说:“将军们,本太子今晚起兵,不是为了谋求皇位,也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韦氏、武三思、上官婉儿等奸恶小人,淫乱宫闱,残害忠良,企图颠覆大唐,逼迫所致。今晚我们承接天命,就是要除暴安良,匡扶大唐,不杀这等恶贼誓不罢休!” 底下的将军们群情激昂,高呼道:“誓死追随太子,诛杀恶贼!” 接下来,李重俊和将军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假传皇帝李显的命令,调集羽林千骑兵三百余人,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亲属十余人杀死在家中。与此同时,李重俊又让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和他的儿子天水王李禧分头带兵把守宫城各门。紧接着,李重俊和李多祚带领兵马来到肃章门,砍断门闩冲入宫中,四处搜寻上官婉儿。 李重俊起兵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上官婉儿的耳中,她对身边的一个宦官说:“快去报告皇后就说太子反了,让她和圣上快去玄武门,我随后就到。”上官婉儿又派人给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送去情报。此二人接到上官婉儿的情报后,拥兵二千余人聚集在太极殿前闭门坚守。韦氏接到上官婉儿的汇报后,带着李显和李裹儿爬上玄武门门楼躲避,同时派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领羽林飞骑一百多人聚集在门楼之下以保护自己。 不久,上官婉儿来到玄武门。在上门楼之前,上官婉儿故意把自己的头发和衣服弄乱,一见到李显和韦氏就显示出惊惶神情,大声说:“太子起兵谋反,他们是想先抓住我上官婉儿,其次是抓住皇后,最后是抓住皇帝。陛下和皇后要救我啊!”说完,她便在李显和韦氏的怀中哭了起来。在李显和韦氏的不断安慰下,上官婉儿才止住哭声。 李多祚率先来到玄武门下,想要上去,但受到警卫士兵的拦阻。李重俊有些犹豫不决,没有立即攻打玄武门,而是希望李显能出来询问他们起兵的原因。李重俊在玄武门下大声呼喊:“父皇,能出来见儿臣吗?我只求父皇出来见一见儿臣,问问儿臣为什么冒死起兵。儿臣不是想要谋反篡位,只是被一些小人逼迫所致。您出来见一见儿臣好吗?”李重俊边说边流泪。 李显听到儿子呼声,想要出去见李重俊。但是,韦氏拦住李显说:“太子已经疯了,陛下这时候要是出去,会遭逆子毒手的。” 李裹儿也附和道:“父皇您不能出去,太子图谋篡位很久了,今天就是要杀掉父皇自立为君。” 上官婉儿也顺势加了把火:“陛下,现在叛军虽然表面看起来气势很盛,但其实是不堪一击,陛下只要下令派兵进剿,一定能清除叛逆。” 韦氏令石城县人杨思勖站在李显身旁,说:“陛下,请让臣带兵出击吧!” 韦氏说:“婉儿所言极是,陛下快下决定吧!” 李显说:“好好,就按照皇后所言行事。” 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当时担任前锋总管,杨思勖拔剑将他斩首,李多祚手下军士当时就丧失了胆气。韦氏看到这样的情形心中大喜,对李显说:“陛下,您只要对门楼下的千骑兵免除罪行并许以富贵,他们自然会瓦解的。” 于是,李显手扶栏杆,俯身对楼下李多祚所带领的千骑兵们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朕的卫士,为什么要跟着李多祚谋反呢?如果你们能杀掉谋反的人,朕将既往不咎,也不用担心没有富贵。” 千骑兵听到皇帝的口谕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起兵的命令并不是出自李显之口。当即就把李多祚、李承况、独狐之、沙吒忠义斩首,其他的人都四散溃逃。成王李千里、天水王李禧父子攻打太极宫右延明门,打算杀死宗楚客和纪处讷,但未能攻下反而战死。太子李重俊带着一百多亲随骑兵逃往终南山,在西山树林里歇息时被手下杀死。 李重俊死后,首级被献到太庙,不久又用来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最后在朝堂悬首示众。他的同党都被处以死刑,成王李千里的姓也被改为蝮氏。 太子李重俊的政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李唐王朝的政局并没有因此而稳定下来,反而完全暴露了朝廷内部所隐藏的种种矛盾,并且越演越烈,已经处于严重的激化状态。各种政治势力粉墨登场,一场血雨腥风的较量渐渐拉开了大幕。看似强大繁荣的 李唐王朝,实际上陷于风雨飘摇之中。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