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榆生先生是无可争议的词学大师,《唐宋名家词选》可以说是龙榆生先生长期研治唐宋词的结晶,是其词学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认为是研读唐宋词的必备书目。所录名家,以能卓然自树或别开生面者为主。本书所选作品,以能代表某一作家的作风或久经传诵者为准。词缘乐曲产生,故于声律方面,不容忽视,本书于此亦加注意。本书所录唐、五代词,依《花间》、《尊前》诸集先例,兼收若干七言绝句体,如《竹枝》《杨柳枝》《浪淘沙》之类,以见诗、词递嬗之迹。同时,本书酌采前人评语,作为参考之助。
后记
“词”是经过音乐陶冶的文学语言,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形式,是要受声律约束的,所以一般把做词都叫作“倚声填词”。
词的发生和发展,是和隋、唐以来所有燕乐杂曲分不开的。在旧唐书卷三十音乐志上说起过:“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我们知道,汉、魏以来,就有了许多外来音乐,不断地从各方面输入;到了隋代,由于长期南北分裂的局面重归统一,这外来音乐和民间歌曲结合起来,在中国乐坛上放射出异样的光辉,从而打开唐、宋两代“倚声填词”的风气。这种综合古今中外而富于创造性的新兴歌曲,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大大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那时的诗人们,也都以自己的诗篇能够被乐家们所采用,配上流行的曲调,给姑娘们去演唱,引为莫大的荣宠。最初他们还是不肯牺牲个人运用惯了的五、七言诗体,来迁就“曲拍”;只是任凭乐家的摆布,添上许多“泛声”,勉强凑合着来唱。但是后来诗人们终于敌不过时代风气的激荡,也就只好按谱填词,于是“依曲拍为句”的长短句歌词,就逐渐地盛行起来了。
唐末五代之乱,整个社会经济日趋萎缩,因而影响及于这新兴词体的幼苗,不能够很迅速地茁壮成长。只有西蜀、南唐,获得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这歌词种子,也就在这两个地方生起根来,以至开花、结子,再散播到各地方去。
到了宋朝,北宋的汴京(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是那时的政治中心,加上商业中心的扬州,都给这种新兴歌曲以发荣滋长的有利条件。词到北宋后期,早就发展到了高峰,而渐渐脱离音乐,作为文人用以抒情的新兴诗体了。
在这四五百年中,这新兴形式,经过长期的陶冶提炼和无数作家的创造经营,因之在严格的声律约束中,把它琢磨成“渐近自然”的格局。就是后来它已脱离了音乐而变为“长短不葺之诗”,我们把它朗诵起来,依然会感觉到每一个词调的声音节奏,都有它的特殊情趣。
词一经和音乐脱离关系,就不复可歌了。南北曲次第兴起,跟着产生另外一种新的曲词;但是它的格局,依然是沿着“倚声填词”的道路向前进展。这“倚声填词”的办法,一直应用了一千多年,所有戏曲里面的唱词,也都不能例外。我们要想在伟大祖国的文学遗产中吸取丰富的养料,尤其是歌词和戏曲方面,把来作为“推陈出新”的借鉴,那么,对唐、宋歌词的深入了解,是有其必要的。
我这选本,原是在前暨南大学国文系用来教课的。嗣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经过几次的重印,足有二十多年了。这次得着修订再版的机会,作了不少的增删。只因时间精力的限制和参考图书的不够完备,缺点还是很多的,希望读者们不断予以纠正。
龙榆生一九五五年一月六日,上海初版自序
词兴于唐,而大盛于两宋。古今选本,无虑数十百种之多,或以应歌,或以传人,或以尊体,或以建立宗派,强古人以就我范畴。虽意趣各殊,瑕瑜互见,而其采掇茂制、揄扬声学之旨则一也。
自词与乐离,声情之美乃全托于文字。于是操选政者始各出手眼,专注于意格与结构。有清一代,号为词学中兴。朱彝尊《词综》出,家白石而户玉田,左右一时风气,末流之弊,乃入于枯寂。张惠言起而振之,以附于风骚之遗。《词选》一编,独标比兴,而门庭过隘,未足以窥见斯体之全。周济更揭四家,领袖赵宋一代;又教学者问涂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规模视惠言为宏远矣。独于豪放一派,抑苏而扬辛,未免本末倒置。又取碧山与三家并列,亦觉拟不于伦。承常派之流波而能发扬光大,义丰文约,导来学以从人之涂者,其惟彊村先生之《宋词三百首》乎?
予曩从先生学词,先生辑刻《彊村丛书》方竟,时使予分任覆勘,因得尽窥先生手订各家词集,朱墨烂然,一集有圈识至三五遍者。因为录出,益以郑文焯手订《花间集》及《白石道人歌曲》,复参己意,辑为兹编,以授暨南大学国文系诸生。忽忽又三载矣,顷应开明书店之约,重理印行,既略纪因缘,愿更一申微旨。
予意诗词之有选本,务须从全部作品抉择其最高足以代表其人者,未宜辄以私意妄为轩轾其间。即如唐宋人词,各因时代关系而异其风格,但求其精英呈露,何妨并畜兼容。盖自温、韦以来,迄于南唐之李后主、冯延己,北宋之晏殊、欧阳修、晏幾道,为令词之极则,已俨然自成一阶段焉。迨慢曲既兴,作者益众,疏密二派,疆域粗分。疏极于豪壮沈雄,自范仲淹、苏轼以下,晁补之、叶梦得、张孝祥、辛弃疾、陆游、刘克庄、刘辰翁、元好问之徒属之。密极于精深婉丽,自张先、柳永以下,秦观、贺铸、周邦彦、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张炎、周密之徒属之。虽各家亦多开径独行,而渊源所自昭然可睹。学者果能于三派之内撷取精英,进而推求其所以异趣之故,则于欣赏与创作皆当受用无穷矣。虑读吾书者怪其刚柔并用,疏密兼收,因为发凡于此云。
龙沐勋重校附识于暨南村寓庐
龙榆生(1902—1966),江西万载人。现代词学大师,与夏承焘、唐圭璋、詹安泰并称“民国四大词人”。1928年起,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著有《中国韵文史》《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唐宋名家词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