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到底是不是骗子》选取了一个断面去观察传媒人的理想与现实。并试图回答一个尖锐的问题:理想是不是骗子?《理想到底是不是骗子》不是励志读物,胜似励志读物。书中这12位传媒大腕曾经是《南方都市报》的开创者、践行者、参与者,怀揣着类似的梦想,为富有理想主义气质的新闻事业并肩前行过。早已誉满江湖的他们,在大学校园、机关单位、街头巷角、天涯西祠,影响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几代中国人。离开《南方都市报》之后,他们的人生各异。有人选择了网络,有人选择了创业,有人赋闲,有人忙碌。经风历雨之后,他们对理想的理解更为深刻,更能给时人以启迪。也能为现在从事新闻行业的人,提供不同角度的深刻参考。《理想到底是不是骗子》由陈文定主编。
《理想到底是不是骗子》选择了从《南方都市报》走出的程益中、王小山、刘原、张晓舟、龚晓跃等12位名动天下的传媒大腕,通过他们的成败传奇及访谈,去观察传媒人的理想与现实。并试图回答一个尖锐的问题:理想到底是不是骗子?以求稍稍刺破中国当下年轻一代的普遍迷失。《理想到底是不是骗子》由陈文定主编。
在新闻行业,“理想”是一个常常被提及的名词。相信走进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带着理想来的。另一方面,在工作多年之后,很多人对“理想”这个词可能也充满了困惑。
这种困惑来自于很多方面,包括新闻职业现实与曾经理想的反差,包括行业发展未来的不确定性,包括价值观的变化,也包括待遇、发展空间等种种因素……确实,理想这个话题,深入细节之后,会发现人的理解各异,有的理想着眼于自身价值的实现,有的理想则偏重于对行业的期许。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人对未来的预期。就我的观察看,很多时候人们对理想产生困惑,不在于现在、当下,而在于接触现实之后对未来预期的调整。
在以往对理想的表述中,舆论监督、弘扬正气、匡扶正义,是被提及较多的词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想最适合放在新闻行业去实现。毫无疑问,在今天,这仍然是新闻业的价值所在。但另一方面,现时论及新闻理想,恐怕要多加一个背景,那就是随着技术在生活中的渗透,社会传播方式在发生着飞速的变化。互联网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的时代已在眼前;十年前博客是潮流,如今微博都已走过巅峰期。
之所以提及这些,是因为如果只是以传统纸媒的视角看待新闻这份职业,在当今的社会传播格局下,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无论纸媒还是其他媒介,都只是这个多元化、多渠道传播背景中的一个方面。
有了对这个背景的了解,对于理想的理解,应该也会更充分一些。我也碰到过有人跟我谈及理想时的困惑。虽然通过交流有所纾解,但我想这种困惑还真不是几句话能开解的。需要在行走中去体验、去尝试、去观察、去沉淀。如孟子所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谈及传媒行业的种种变化,在于给新闻人提供一个审视自身的宏观背景。理想并非一成不变,至少随着行业的变化,会有新的需求,甚至淘汰部分旧有功能。这时我们需要的是去理解、去适应,而不是抱残守缺,拒绝改变。
借用一句《南方都市报》曾经的口号:“改变使人进步。”
但这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全媒体时代来了,有人又把传统媒体的价值贬得一无是处,进而传统媒体中有些人也妄自菲薄。实际上越是全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和媒体人更应该找准自身的核心优势,发而扬之。
不能把媒体看成救世主,这样认知下衍生出来的理想太自大;但媒体也不能没有底线,那会断送立身之本。
说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一个足够专业,又视野开阔的人,更容易给理想找一个合适的定位。当看清媒体的维度,理想也会多一分弹性,这时就会多一些可能。
在上面所述的宏大背景下,《理想到底是不是骗子》一书选取了一个断面去观察传媒人的理想与现实。并试图回答一个尖锐的问题:理想是不是骗子?
入选的人,是曾经在《南方都市报》工作过又离开的人。这些人曾经是《南方都市报》的开创者、践行者、参与者,怀揣着类似的梦想,为同一份报纸并肩前行过。一直到今天,我都认为《南方都市报》是观察中国传媒和传媒人变化的最好视角。十五年间,她从一份默默无闻的报纸迅速成长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都市报之一,办报理念上的创新和拓展,成为中国新闻业抹不去的印记。另一方面,她现在又成为国内率先尝试战略转型,推进“全媒体集群”战略的都市类媒体。这一次的变化,可能要带给新闻从业者又一次观念上的变革。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南方都市报》的人。每年的人来人往,《南方都市报》吸纳着对传媒有兴趣的人才,同时又在不停向各行各业输送着人才。就像本书中所追访的人,离开《南方都市报》之后,他们的人生各异。有人选择了网络,有人选择了创业,有人赋闲,有人忙碌。经风历雨之后,他们对理想的理解或许更为深刻。也能为现在从事新闻行业的人,提供不同角度的参考。
第一章给理想打鸡血
程益中:超越自身的不可能性
朱德付:没有理想就没有年轻过
第二章不拼爹元年
龚晓跃:高中文凭的报界大佬
刘原:从水电工到总编辑
第三章到体制外去
杨斌:冲出体制呼啸江湖
钭江明:“地委笔杆子”转型之路
第四章快意江湖爱谁谁
王小山:真实的快刀杀手
马一木:我不是韩寒的影子
第五章跳槽这个问题
陈志华:城中村作家的三步走
方三文:任何行业都需要探索未知的人
第六章一切并未完成
王跃春:任何时候不能动摇你的意念
张晓舟:搞啊搞,搞到你搞不动为止
后记也谈谈理想
版权页:
有杀手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样想“报复”社会的“杀手”小止王小山一个。那会儿,“红心杀手”王佩正在国营公司卖蔬菜,“灰心杀手”猛小蛇是个金山软件的技术宅男,而“花心杀手”李寻欢则在一家网络公司打工。网络的兴起,让这些百无一用的文科生们找到了存在感,写写杂文、小说、诗歌,在点击率中较量出江湖地位,寻找兄弟知音。
狭路相逢,不如抱团。由于网名里都有个“杀手”,走得又都是讽刺和幽默的路子,这四个文科生便从线上网友成为线下好友,成为黑色幽默通讯社的核心人物。
“来自北京的一股德高望重的冷空气与来自东北的一股势头正猛的暖气团相遇,估计将会带来强烈的降砖过程,请各位观众注意防护,没事不要外出。”
“众所周知,现在的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标准的社会,各行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标准之争。为了适应这个新形势的到来,国家教委毅然引进了先进的标准,在高考中首先实施。总的来看效果是好的,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标准化人才。”
“著名教授兼故事大王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寓所里向记者发泄了自己心中的不满。他主要是针对自己的作品被严重盗版以及媒体的批评感到双重愤怒才说出这些话的。”
以上就是黑通社的文字,犀利、幽默、刻薄,有着极高的辨识度。这“四大杀手”的共同特点是文采斐然、幽默搞笑,抖出的包袱里不时透出一种小聪明。他们办了一个名为“黑板报”的网站,刊登黑通社的最新消息和稿件,四人你方唱罢我登场,从天气、体育、IT到名人、明星,无一不是他们的调侃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