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麈谈》主要内容包括:隶变——张公者对话鲍贤伦、学院派与书法学科建设——张公者对话陈振濂、书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张公者对话丛文俊、关于文化书法与当前书法若干问题的讨论——张公者对话王岳川等。
张公者,亦署旭光、弓者,号容堂,1967年生于辽宁兴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工作室导师,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中国传媒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在“第四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获奖,在“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获“全国奖”。多次策划主持学术论坛、书画活动与展览评选,主编艺术类图书。曾发表数十万字的学术论文及创作随笔。著有《一印一世界》《艺林人物》《面对中国画》《坐而论艺》《张公者诗文书画印选》。出版作品集有《张弓者篆刻选》《张公者书法篆刻作品精选》《张公者画集》《西泠印社中人·张公者》《张公者篆书集词牌百联》等。
书法:古典艺术的崇高存在——张公者对话沈鹏
关于书法教育的对话——张公者对话欧阳中石
法书的鉴定——张公者对话黄君实
书法研究的当代意义——张公者对话邱振中
关于“伪书法”的对话——张公者对话白谦慎
书法的立场——张公者对话曾来德
隶变——张公者对话鲍贤伦
学院派与书法学科建设——张公者对话陈振濂
书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张公者对话丛文俊
关于文化书法与当前书法若干问题的讨论——张公者对话王岳川
唐代书法史与书家研究的几个问题——张公者对话朱关田
学养与书法——张公者对话王家新
书法的形式美——张公者对话沃兴华
书法的情感与形式——张公者对话胡抗美
书者,如也——张公者对话黄悖
书变——张公者对话刘恒
欧阳中石 这么说吧,今天要写一幅字,我就得选文章。比如这幅字(指其书法作品《石顽璨明》)是写两个人的名字,欧阳钟灿和欧阳中石,我把我们两个名字写在一块儿。石是顽石,性很劣;灿,古时候有一种玉叫做璨,这种玉的性质就是硬,是珍贵的。这样一说,我们两个自然就不一样:都是石类,但他是“精”的,我是“粗”的。我这样写,是表示我们同宗之间的一种礼貌。这些东西不是简单的笔墨的问题。我想我们在任何时候要表现的东西,一定是文学上的,而不只是字的东西,要把书变成字,要把字变成文,文以载道,这样就会显得深刻一些。我这幅字虽然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我努力这么做着。
张公者 首师大是大学中最早成立的院校书法文化研究所。
欧阳中石 一开始叫书法艺术研究所。1999年独立出来时改成书法文化研究所,改成书法文化研究所是有考虑的(2005年11月该所又更名为“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并建立了我国大学中第一家“书法文化博物馆”)。我曾经写过几句话:“作字行文”,写字干什么?是要“行文”,“文以载道”。“文”载道,什么不载道啊?电脑也可以“行文”,也可以“载道”,那么书法做什么?“以书焕采”。我们用书的办法使写的这段文焕发出光彩,没有音乐的有了音乐,没有节奏的有了节奏,让它焕发出光彩来,使这段文字成为一段活活泼泼的文字(“赋以生机”),使它尽可能地去感染人,这是我们的目的。
张公者 其他艺术课有没有纳入研究生的教学中?欧阳中石曾经和国画系一起合作过,之后就少了,学科管理需要协调。我还有这么一个思想,各科让它们形成“化合物”,下“底”尽量大一些。下底越大,成绩就越大,学问也就越大。下底大才能升高,如果下底不够宽,也就不能升高。我看各所大学的书学学科都各有各的道理,都很好,都是同道人在一个共同的事业下各自苦心经营的成果,都值得尊重。一些人用左手写字,这也是百花齐放中的一部分,他们以自己的艺术生命去丰富艺术界,这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什么叫“新”和“旧”?“旧”是已经见过的,都经过证实了,行或者不行都经过证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