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典》是运用我国历代汉文古籍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其目的是为学术界及愿意了解中国古代珍贵文化典籍的人士提供准确详实、便于检索的汉文古籍分类资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纂写和聚集的文化典籍浩如姻海。我国历代都有编纂类书的优良传统,具有代表性的《永乐大典》等大多已夫失,现存《古今图书集成》编就距今也已数百年。为了适应今天和以后研究和检索的需要,一九八八年海内外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和各古籍出版社同仁倡议,在已有类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方法编纂一部新的类书《中华大典》。
《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山川分典 套装共2册)》所收汉文古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约三万种,达七亿多字,分为二十四个典,近百个分典,内容广博,规模宏大。
《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坚持科学态度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尽量采用古精校精刻本,优先采用我国建国后文献学和考古学的优秀成果。对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不同学派的资料,兼收并蓄。运用现代图书分类的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精选、精编,力求便于检索、准确可信。
这项工作从开始起就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分别为《中华大典》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认真编好中华大典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李鹏的题词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国务委员李铁映也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抓紧办理。一九九o年五月,国务院批准《中华大典》为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一九九二年九月,正式成立了《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召开了《中华大典》工作、编纂会议。自此,《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由试点转入正式启动,逐步铺开。
《中华大典》是运用我国历代汉文古籍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其目的是为学术界及愿意了解中国古代珍贵文化典籍的人士提供准确详实、便于检索的汉文古籍分类资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纂写和聚集的文化典籍浩如姻海。我国历代都有编纂类书的优良传统,具有代表性的《永乐大典》等大多已夫失,现存《古今图书集成》编就距今也已数百年。为了适应今天和以后研究和检索的需要,一九八八年海内外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和各古籍出版社同仁倡议,在已有类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方法编纂一部新的类书《中华大典》。
国务院在关于编纂《中华大典》问题的批覆中指出,编纂《中华大典》“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本书所收汉文古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约三万种,达七亿多字,分为二十四个典,近百个分典,内容广博,规模宏大,前所未有。
《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坚持科学态度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尽量采用古精校精刻本,优先采用我国建国后文献学和考古学的优秀成果。对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不同学派的资料,兼收并蓄。运用现代图书分类的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精选、精编,力求便于检索、准确可信。
这项工作从开始起就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分别为《中华大典》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认真编好中华大典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李鹏的题词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国务委员李铁映也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抓紧办理。一九九o年五月,国务院批准《中华大典》为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一九九二年九月,正式成立了《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召开了《中华大典》工作、编纂会议。自此,《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由试点转入正式启动,逐步铺开。
编纂《中华大典》,学术性很强,工作量很大,工程十分艰巨,全赖广大专家学者和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出版单位的鼎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大家本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心愿,发扬奉献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团结协作,给这部巨大类书的出版提供了根本保证。在此谨表示诚挚的谢意。
对本书的批评与建议,我们将十分欢迎。
《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山川分典 套装共2册)》:
岯《广韵》符悲切。《集韵》《韵会》贫悲切。并音邳。《尔雅,释山》:一成,呸。疏:山上更有一山重索者名呸。
岵《广韵》《正韵》侯古切。《集韵》《韵会》后五切。并音楛。《说文》:山有肿木也。《诗·魏风》:陟彼岵兮。又《尔雅·释山》:多草木,岵。无草木,咳。疏:咳当作屺。按毛《传》:无草木曰岵,有草木曰屺。与此异者,当是传写之譌。王肃、许慎俱从《尔雅》。
咳《广韵》古哀切。《集韵》柯开切。并音垓。《尔雅·释山》:无草木,咳。疏:咳当作屺。又地名。《正字通》:突厥地名有可洛咳。
峑《广韵》此缘切。《集韵》逡缘切。并音诠。山巅也。
垣《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胡官切。音桓。《尔雅·释山》:小山岌大山,幅百疏:邢昺曰:小山与大山相并,而小山高过于大山者为岖。又《广韵》《集韵》并胡登切。音恒。义同。《集韵》:或作帆、巁。
峛《广韵》力纸切。《集韵》辇尔切。并音逦。峛崺,山卑长也。或作逦迤。扬子《法言》:观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巍也。又峛崺,上下之道也。扬雄《甘泉赋》:登降峛施。《正字通》:本作殉。
岛《唐韵》《广韵》《正韵》都皓切。《集韵》《韵会》都老切。并刀上声。《说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岛。从山,鸟声。《释名》:岛,到也,人所奔到也。《书·禹贡》:岛夷皮服。孔《传》:海曲谓之岛。居岛之夷还服其皮。木华《海赋》:崇岛巨鳌。又《集韵》:或作隋。张衡《西京赋》:长风激于别队。亦作畴。《集韵》:古通鸟。
峑《广韵》鱼今切。《集韵》《韵会》《正韵》鱼音切。并音吟。《说文》:山之岑峑也。凡地高险者曰峑。杜甫《上后园山脚》诗:挽葛上崎峑。又张衡《思玄赋》:慕历阪之崟。又通作砼。左思《昊都赋》:礅硷乎敷州之闲,灌注乎天下之半。《集韵》:亦作吟、岭。
岽【略】又《集韵》《类篇》并多贡切。音冻。山脊也。
崧《广韵》息弓切。《集韵》《韵会》思融切。《正韵》息中切。并音松。《尔雅·释山》:山大而高,崧。疏:崧,竦也,亦高称也。《诗·大雅》:崧高维岳。《传》:岳,四岳也。疏:尧时止有四岳而已,不主中岳。又云:崧,高貌。此则山高大者自名崧,不主中岳而言。今之中岳名崧,或取此以立名也。韩愈《送侯参谋》诗:三月崧少步,踯躅红干层。注:谓嵩山少室也。《说文》:嵩,中岳嵩山也。注:亦从松?《通雅》:孙偭、徐铉合崧、嵩为一字,戴侗非之,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