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琴珠,两个孩子的妈妈,历任韩国某中学教师,《青春期孩子的纸条》(韩国著名的青少年教育杂志,一下简称《纸条》,1984年开始发行)的发行人、策划人及青少年问题咨询专家。
《纸条》发行30年来,每年她都要收到4000多封青少年来信,并为他们答疑解惑。
她每年要去悉尼两次,每次为期三周,和200余名青春期孩子全天候生活在一起,通过小组和个人咨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至今已有18年。
除《朝鲜日报》《东亚日报》《国民日报》之外,她还在多家媒体开设“青春期孩子”专栏和相关教育专栏。同时,针对青春期孩子和家长在全国的中学进行演讲。
Chapter 1
你的孩子没事吗
现在,父母对十几岁孩子,就像对待过了有效期就扔掉的动态密码或口令卡一样,随意而不重视。
无论是在学校、培训班,还是在家里,都有父母所不知道的陷阱。孩子在哪里都不一定是安全的。
孩子周围的环境正促使他畸形地成长。父母却认为孩子还小,是可以放心的时期,然而这时由孩子正在经受青春期的阵痛。
1. 小学四年级,孩子的青春期开始
孩子上小学高年级以后,父母的关心会转移到孩子的成绩,认为好不容易把孩子养大了,可以放心了,然而这个时期却尤为重要。
在看不到问题出现苗头的时期,孩子开始成长。
外部环境使孩子成熟得不均衡
“到了小学四年级,孩子说自己也是十岁以上的人了,也能正儿八经地答话了。他有时进到自己房间后,怎么叫也不应答。难道青春期已经开始了吗?”
“曾经善良单纯的孩子,某一天突然发脾气,也不回答父母的问话。我自己心里也难受,表情虽立刻不一样了,但还是有些恐慌。”
孩子们变了、青春期到来的时间提前了,这是因为孩子们接触信息的质与量,还有速度都变快了。小学四年级,孩子已经出现了青春期的特征:含含糊糊地回答父母的问话,或是开始发脾气、动作粗暴、语言粗俗;突然对外貌过于在意,并具体地接触关于性的信息。
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就很放心,结果某天突然发现孩子的变化,并吓得自己魂飞魄散:原来我和小学生谈话,也会觉得有很大的代沟。父母还会有这样的错觉:难道我是在和高中生对话吗?外部环境使得孩子成长得不均衡。
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后,父母的关心会转移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认为好不容易把孩子养大了,可以放心了,然而这个时期却尤为重要。在看不到问题出现苗头的时期,孩子开始成长。到了小学四年级,女孩子们就开始想办法孤立别人,男孩子们则出现暴力倾向。出现问题倾向的年龄段在逐年变低,多年后完全不知道又会遇到什么情况。
初二,青春期问题达到最高峰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孩子们就会有很多不想被父母知道的秘密。父母根本想不到上小学的儿女会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看黄色影片。父母也不愿那样去想,更不能直接问孩子。因为害怕问了孩子,孩子会从原本不关心,变成会问“那是什么啊,妈妈”,从而更加关注。但是,这只是父母的天真想法。五年级的孩子,无论是在上学往返的路上,还是父母不在的时候,只要有机会,就会看父母不愿在孩子面前提及、更害怕孩子看的黄色视频。
和抽烟的中学生谈话,问他们第一次抽烟是什么时候,回答说小学六年级的最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不用担心他们抽烟的时候,孩子却已经开始叼着烟了。或许父母会发现孩子身上有烟味,但如果孩子辩解说“去了网吧”,或者说“因为旁边有人抽烟”,父母大部分会百分之百地相信。
孩子们的这种行为问题表现最突出的阶段是初二。小学六年级开始出现问题的孩子,在初一上学期大多会很安静,是因为这时不仅要熟悉学校的环境、氛围,并了解老师的倾向,孩子们之间还会有明争暗斗和相互制约。初三时也是一样,因为准备升入高中的压力很大,表面上显示出来的行为问题会减少。而初二时因为没有了对学校方面的担心和顾虑,学习上的压力也不大,所以这个时期暴力和青少年犯罪发生得最多。
虽然现实是这样,但没有必要执意按年龄段来划分孩子的问题。孩子们即使到了相同的年龄,成长速度也是稍有不同的。小学四年级,也有相当老成的孩子;而初三,也还有很纯真的孩子。
所以,需要根据孩子的问题类型去认知:“啊,现在我的孩子表现出的征兆,是这种问题的前兆啊。”
当孩子青春期临近的征兆出现时,父母需要不断训练并教育孩子。为了不使孩子的言谈举止出错,父母首先要学着接受青春期的到来,而不是在一边旁观。从现在开始,父母们真的要花费心思去了解孩子的性情和个性了。
Tip:孩子青春期来临的征兆
进了浴室,超过30分钟还不出来。
经常改变发型,或是固执地坚持不适合自己的发型。
对皮肤状态变得敏感。
很容易发脾气,或是突然间情绪变化。
开始戴没有度数的眼镜,或彩色隐形眼镜。
对衣服的抱怨和关心变多。
对自己身体散发的气味变得敏感。
和朋友说话的时间比和妈妈说话的时间多。
比起爸爸妈妈的话,更相信朋友的话。
父母叫上半天才应答。
恭恭敬敬地回答父母问话的次数在减少。
对父母的问题,“是”“不是”这样的回答也不轻易说出来。
比起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会推托说是别人的过错。
避开父母,独自在房间里待着的时间变多。
不明缘由的时间或金钱的使用增加。
很晚睡觉或很晚起床。
2. 青春期问题儿
学习好,又聪明、斯文、善良,这样的孩子也可能出现问题。
不是说在大人眼里看来是好学生就没有问题。
这就是当今十几岁孩子的特征之一。
全校第一的三好生已是过去时
孩子被称为“三好生”的父母认为:“我的孩子往返于学校、培训班和阅览室之间,只知道学习,真是万幸啊!”这样的家长对十几岁孩子的问题毫无概念,认为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青春期问题,都是因为在学校里学习不好,在家里也表现不好的孩子到处瞎晃、闯祸,并胡作非为给弄出来的。但是,某一天自己被班主任叫到学校谈话,发现自己眼中好端端的孩子,却被老师说参与孤立、排挤他人的小团伙。
“不是,我的孩子又不是像流氓一样,也没有离家出走,怎么可能会那样呢?那么善良单纯的……不管怎样都是性格好又只顾学习的孩子,哪里会有孤立朋友的时间啊?您不是弄错了吧?”
大部分父母对老师的话并不能完全听进去,而是先否定。学习好,又聪明、斯文、善良,这样的孩子也可能出现问题。不是说在大人眼里看来是好学生就没有问题。这就是当今十几岁孩子的特征之一。
在父母的那一代,有问题的孩子和没有问题的孩子,至少通过外表和行动是可以区分的。而且除了成绩之外,在学校生活中也没有什么能算得上是问题的事情,大体上都还过得去。即使上课时间打瞌睡,只要不妨碍别人,老实地坐着就行了。
但是,现在的孩子却完全不同。即使孩子学习成绩很好,早早地去上学,不迟到,也不旷课,孩子也可能会在上课时不断地取笑谩骂坐在前面座位的孩子,或是用脚踢椅子来折磨别人;与此相反,孩子还有可能会成为被施予暴力的目标而遭受折磨。
问题儿和三好生是没有界限的。每天学校里会发生很多事情,谁都有可能会面对这些问题。所有人出现问题的几率都是一样的。
仅仅在行为上表现出问题的孩子还算好解决些。真正成问题的孩子,是虽然学习好并且在大人面前也彬彬有礼,却是“坏”的智能型孩子,或是不知道道德标准,连自己的错误也不能意识到的孩子。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使全班的人都去孤立自己指定的人,而这种孩子大多表面看起来都是三好生的类型。因为学习好又聪明,在老师面前也很会说话,所以在问题显露之前,他们在父母和老师面前很容易蒙混过关。因为这种孩子对整个班级很有影响力,所以有操纵孩子们去孤立一个人的力量。特别是女孩子们之间,这种倾向性很强。与此相反,小学男孩子们的问题反而很单纯,因为他们会打骂、偷东西,并显露出暴力倾向,所以在早期就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
孩子被孤立,父母可以知道
“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问题也没有。”
这是父母们经常说的情况之一。事实上,即使是有问题的孩子,对家人也不怎么显露出问题行为。孩子们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在社会关系中发生的。这起源于父母,因为只有一两个孩子的小家庭中,孩子的社会性并不会很明显地显露出来。不仅如此,对孩子而言,家人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孩子“想要怎样”时,根本不必担心家人的责备及后果如何。所以,在家里不成问题的行为或态度,在学校和很多人相处时就成了问题。
而对于被孤立的孩子,如果父母多一点儿关心,就能够觉察到。孩子要么会说讨厌去学校,或者说头疼、肚子疼,要么就是成绩急剧下降。这些症状在被孤立的孩子身上都能显现出来。但是,那些习惯孤立别人的孩子,很多情况下连父母也不知道。因为现在的孤立问题多以隐蔽的方式形成,而且孩子也没有负罪感,所以父母只通过日常生活来观察孩子是无法判断孩子是不是孤立的施害者。事实上,孩子正在被孤立,父母是易察觉的;孩子是否在孤立别人反而需要细心观察。虽然父母自认为很了解孩子,但实际上很多情况父母都不了解。
虽说自己的孩子不是孤立的施害者或受害者,可是一样不能放心。因为孤立的问题,不是仅仅施害者和受害者两个人的问题,只有其余的孩子们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孤立才变为可能。特别是没有自信或小心翼翼的孩子,为了使自己不成为被孤立者,他们容易参与孤立别人。孤立受害者、孤立施害者、孤立参与者等,如果班级里出现孤立事件的话,认为没有与此不相关的孩子的看法是对的。
听说自己的孩子没遭到孤立,或是没有主动孤立别人,还是不能安心。家长认为最近孩子没有任何不舒服或负罪感,也没有特别的理由去孤立其他孩子——孩子外表没有魅力,会不高兴地盯着人,和自己的挚友亲热地在一起,等等。实际上,如果问孩子孤立的原因,他们会说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到让人无法想象的程度。他们认为有自己的理由就可以孤立对方,这是出于对对方没有关怀心。而且对于被孤立者受到的伤害,他们也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切都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毫不关心。
3. 知道“同人小说”吗
对现在的十几岁孩子,性不再是神秘的,甚至都没有好奇的理由。
因为对于性,网络已过度夸大、详细地展现,并引导。
对于性,孩子不会问成人
有位孩子上初中的妈妈倾诉了她的苦恼。儿子和女同学打电话时,她偶然听到了谈话内容,那些内容让她大吃一惊。
“你做过吗?我没做过。爽吗?劈腿的话会怎样呢?还想和我做什么?抱着睡觉吗?好啊,就那样吧。”
根据对话内容推测,女同学好像有过性经验。对天真的儿子和品质恶劣的女同学是否会发生什么事,这个妈妈十分担心又战战兢兢的。
“现在,孩子脑子里到底都想些什么呀?真是让人火冒三丈。不管这小子听还是不听我的话,我是先抓住他,试着和他坐下来好好谈谈好呢?还是就这样再多加严厉地看管他呢?现在他还只是初中生啊……世界真是太可怕了,我心里感到恐慌。”
在父母立场上,以为会平凡长大的天真儿子,却和女同学聊着这些,确实是能让人心跳停止的巨大打击。但是,这不过是初中生之间的日常对话。
从2005年起,孩子们给《青春期孩子的纸条》发来的咨询信件中,关于性的内容逐级消失了。孩子们对于性不再问了,因为已经比成人知道得更多。通过网络,孩子们也许比四十几岁的父母知道更多的性语言和体位也说不准。
通过“游戏”来享受性
现在十几岁的孩子们和父母那一代不一样了。对他们来说,性不再是神秘的,甚至都没有好奇的理由。因为对于性,网络过度夸大、详细地展现,并引导。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就有可能知道淫秽网站的网址。只是可以合法地解决性欲的路被堵上了,但十几岁孩子对性的知识与渴望却比成年人更为具体,他们已超过了只看看而已的水平,而正在以游戏的方式享受性。
同人小说(Fan Fiction),可不是女中学生在笔记本里写下的笨拙的爱情告白。那里面比父母那个时代的色情书有着更低俗、更刺激的语言。孩子和朋友配合,在笔记本里写下有性行为描写的同人小说并相互传阅。通过同人小说,和自己喜欢的艺人做爱或享受同性恋。因为性对象是在同龄人之间很有人气的艺人,因而更加过瘾并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另外,由于主人公是绝对接触不到的仰慕对象,孩子们认为这只是“游戏”,所以也不会有负罪感。
“只是兴趣而已,和朋友一起写的。”
“这种情节只要进入网络小说主页,到处都能读到。”
在大人看来都不好意思说的情节,十几岁孩子们不以为然地说“这也就是一般玩玩的水平”。
父母那一代对性的好奇心,也不过这样:大人外出时,涌进朋友家里,找到藏起来的色情录像一起看。但是,现在的孩子没有必要聚到隐秘的地方,藏一些禁止的书或照片来看,因为需要的所有信息都已经在手里了。这是智能手机带来的弊端之一。性行为、强奸、杀人和自杀……这一切孩子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内容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就会在所有人中传开。
最可怕的一点是,没有能真正地使孩子们完全隔绝色情作品的方法。不管父母在家里怎样监视或管制,走出家门,孩子们就可以通过朋友看到、听到。
家长以“孩子的隐私”的名义容许孩子设置智能手机密码,但在其背后,孩子在做什么呢?家长却不知这样做,是在为孩子展现最没有教育而且致命的世界。
……